康熙為何殺了吳應熊,孝莊求情為什麼沒有效果?

文/炒米視角

在《康熙王朝》中,吳應熊被擒獲的時候,跪在孝莊面前,孝莊對他的評價是“你有罪,但是沒有錯。”

直到吳應熊夜襲皇宮刺殺孝莊失敗被擒拿,吳應熊也認為他的父親吳三桂雖然“英雄蓋世”,但是仍然不是朝廷的對手,不是孝莊的對手,所以反清是錯誤的舉措,不應該反清。但是既然吳三桂決定“舉義”了,他也就只能夜襲皇宮,刺殺孝莊,配合父親,爭取唯一的勝算了。

康熙為何殺了吳應熊,孝莊求情為什麼沒有效果?

吳應熊所表達的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盡孝就不能盡忠了。所以表面上吳應熊從孝莊的內心裡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諒解。

都臨被砍頭了,吳應熊和孝莊早已成敵我關係了,兩個人卻都還在演戲,可見清初各種政治關係錯綜複雜。

孝莊對“三藩”的基本態度就是籠絡,然後慢慢地熬死它,因為當時康熙比吳三桂唯一大的優勢就是比他年輕,比他有時間。

然而就在康熙和吳三桂矛盾日益凸顯的時刻,吳應熊作為皇親國戚,一直到孝莊面前去探聽虛實,甚至直接賭咒發誓吳三桂不會反叛,並闡述吳三桂是“大清功臣、大明國賊”的既定事實因素。

但實際上,吳應熊在京城可沒有閒著,朝廷三品以上的命官,無人不每年大把收受吳家的銀子 ,彼此默契地為吳三桂說話,站位。

康熙為何殺了吳應熊,孝莊求情為什麼沒有效果?

吳應熊和吳三桂多年父子分離,長居北京,實際上是清廷扣其為質子。但是正是吳應熊在京城多年的活動,才使得吳三桂對京城的虛實瞭如指掌。

所以棋運無形,每件事情都有他的兩面性。明明你以為自己握住別人的把柄,結果卻不曾想把柄卻也佔住了你的手,甚至滲透牽制住到了你的胳膊。

當吳三桂派人通知吳應熊準備逃離北京的時候,吳應熊將兒子吳世霖交給來人帶走,自己選擇了留下刺殺孝莊,為吳三桂謀得勝算。其實選擇留下就是抱著必死之心。

所以吳應熊總的來說,非貪生怕死,無情無義之輩。但最終他只是吳三桂和康熙之間鬥爭的犧牲品。

而康熙的決定雖然青澀甚至帶著很大程度的不成熟。但是可見其年紀雖輕,但急於乾綱獨斷之心,無人可以阻攔。

康熙為何殺了吳應熊,孝莊求情為什麼沒有效果?

這邊廂提出朝議撤藩之事,那邊廂吳應熊去坤寧宮孝莊那裡打探虛實。孝莊一邊安撫吳應熊,別看朝臣們怎麼說,皇上是不會撤藩的。但是立馬打臉,朝裡立馬傳出康熙宣佈撤藩的命令。

吳應熊聯合楊起隆在宮內發動叛亂,想趁亂刺殺孝莊和康熙,結果失敗被俘。康熙殺他其實更多是為了表面撤藩的決心。

康熙為何殺了吳應熊,孝莊求情為什麼沒有效果?

本身吳三桂反,吳應熊作為質子,也就是死;更何況還有謀逆之罪?

在劇中,迴避了一個史實,那就是吳應熊是順治的妹妹和碩建寧公主的駙馬爺,也就康熙的姑父。這本身是有親戚關係在的。

但是在劇中,孝莊一句“我原本打算把三公主嫁給你,日後讓你繼承平西王。”把這個既定史實給否定了,這樣一來避免了康熙殺吳應熊時的人倫道德窘境。但是政治鬥爭是殘酷的,必要時,根本不存在親情。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康熙為何殺了吳應熊,孝莊求情為什麼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