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聖誕節的爭論

爭論一 宗教節日

說到聖誕節繞不過Santa,也就是孩子們喜歡的被雪橇拉著揹著禮物的聖誕老人。

如何看待聖誕節的爭論

眾所周知,猶太教起源於中東,然後在耶路撒冷衍生出基督教。奇怪的是炎熱的中東沙漠地區產生的宗教怎麼會有一個來自北極的代言人?而且據說所謂耶穌生日其實是羅馬太陽神的生日,就是請來個牧師也很難對Christmas 的來龍去脈進行自圓其說的。特別是在神學沒落的當代,12月25日的宗教意義已經淡化了,只是忙碌一年後舉家團圓節日而已。在當今歐美國家,哪怕穆斯林都不排斥Christmas,咱們大中國百姓就更不必較真了。

爭論二 崇洋媚外

最近這個詞實在太高頻。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學習西方。從西式學校到馬恩列寧,從坦克戰機到太空登月,從現代醫學到基因科技,從網路計算到人工智慧等等等等。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是善於學習的,開放相容的民族。滿清長辮子腐儒們祖宗家法不離口的,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倒是絕對不崇洋媚外,但是他們也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何況今人乎?

爭論三 商家炒作

年關將至,聖誕,元旦,春節接踵而至,這是實體店引流的最好機會,那種熱鬧祥和的節日氣氛是網店無法比擬的。節日經濟早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商家幾十年持續的炒作下,聖誕節早已本土化,比如平安夜吃蘋果,比如雙旦快樂等等都是中文的諧音梗,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能力同化能力可見一斑。當代財富的邏輯就是吸引注意力,古人都知道賠本賺吆喝的道理。

全球化就像大家在一個大桌子上吃飯,現在桌上最橫的那個想把咱攆下桌,咱們既要準備好儘量多拉人來另開一桌,同時咱們也堅決賴著大桌子上不走,能賴多久是多久,能吃上一口就是一口。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從全球化的收益者變成今天全球化的倡導者,將來還可能成為領導者,一個開放包容社會是必要條件。

個人想法,和而不同,相互尊重。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