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遼博正在舉辦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這期展品中有“國家寶藏”節目推出的“萬歲通天帖”。

週六參觀,遇到義務講解員陳老師。她對書畫很有研究,能把書帖的來龍去脈、書品人品、傳承關係都理得非常清楚。陳老師由衷的喜愛講解工作,抑揚頓挫、詼諧幽默地連續講了好幾場。我也連續聽了好幾場,受益匪淺。遼博的書畫館藏在全國博物館中也是數得著的。如果想聽陳老師的講解,可以關注她的微 博“唯美嘉畫”。以下內容大部分來自於陳老師講解的整理。

外行看熱鬧。聽過講解,才知道這裡面有那麼多的門道!

中國書法在魏晉六朝時期有了一次大發展。南北朝時期,北朝書法以碑為主(一般是不署名的);南朝因為少戰事,經濟文化都大發展,書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與北朝不同,南朝以書帖為主,出現了以“二王”為代表的一批書家。

“萬歲通天帖”長卷不僅僅是王羲之一人的作品,它更貼切的名字叫“王羲之一門書翰”,是老王家一門好幾代人的書法集。從第一位到最後一位跨時一百五十年,從東晉一直到南齊。所以,說這件作品是王羲之的書帖很不準確,是王氏一門的書帖。

東晉到如今一千六百年,王羲之的真跡一件都沒有了!現在流傳的都是摹本,最早的摹本是唐摹本。但即使是唐代的摹本全世界也只有九件。展出的“萬歲通天帖”就是九件唐模本之一。而且被評價為最接近王羲之書法藝術風格的版本。被評為“下真跡一等”,即最接近真跡的。

“萬歲通天帖”一名來自於武則天的一個年號。在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武則天大喜,在朝堂上君臣共賞。之後,武則天把書帖交給弘文館要求其複製一份。弘文館採用的複製方法是“勾填法”。勾就是線,即用極細極細的毛筆在黃蠟紙上(黃蠟紙是在宣紙上塗蠟,讓紙透明)勾輪廓線;勾完之後不是用筆寫,而是用極細的筆在裡面填上墨。這種方法與臨、摹法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個人主觀的東西,臨摹是不可能不把個人的風格或特點多多少少帶入臨摹作品中的。現在已經不知道弘文館中那些人做了勾填的工作,但我們知道當時弘文館中馮承素這樣的大書家。摹本讓女皇非常滿意,她把原件還給王方慶,讓其後代子孫永久儲存。可惜,真跡最終沒能儲存。倒是武則天的摹本流傳下來。

這個書帖命運多舛、經歷坎坷。摹本在一千三百年的流傳過程中兩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著名書畫收藏家、藏書家華夏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乾清宮大火,火燒痕跡猶存。重灌後,次序錯亂,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貼書翰,不足原來十分之一。現在書帖中依然清晰可見火燎的痕跡。

“貼”不是內容有豐富內涵或文采的文章,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便籤,也許連信都算不上。友人之間隨手而寫,即簡單又輕鬆自由。所以,更能反映書寫者的風格。

該貼中多數段落起首都有行楷書寫的小字,是王方慶寫的說明:書帖是誰寫的,和他之間的關係。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一帖前面的小字,“臣十代從伯祖晉右將軍羲之書”。第一個字臣是武則天造的字,一橫下面一個忠心的忠字。“一心一意忠誠於朝廷”的人就是臣。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一帖“姨母帖”

,王羲之作品。他知道他姨媽去世,心情很沉重。這件作品的意義是:他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幾乎是傳世最早的作品。因為在這件作品中看到了隸書的痕跡,字的整體是扁方形的。貼中“一、十、三、之”等還可以看到一點點波折的意味,與他後來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同時因為姨母過世,心情沉重,筆力也厚重。

“姨母帖”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二貼為王羲之的“初月貼”

。這貼的風格與第一貼完全不同了。這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王羲之的風格,灑脫自由。初月是正月的意思,因為他父親名字中有“正”,所以避諱。這件作品是王羲之49歲之後的作品,是他最成熟時期的作品。依據是文中有“山陰羲之報”的字樣,山陰是會稽郡郡治所在地。351年(東晉穆帝永和七年)王羲之赴山陰為會稽內史,其年四十九歲。這件作品被認為是王羲之最好的一件作品。

“初月帖”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辦。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王羲之的這兩個貼都非常有代表性,一是早期作品,一是成熟期最好的作品。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三貼為“癤腫帖”,是王導的兒子王薈寫的。

(王方慶獻給武則天的王家書帖28人是從王導開始的。王導是王羲之叔叔。)

“癤腫帖”文:薈頓首,為念。吾癤腫,甚無賴,力不次,頓首。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四帖“翁尊體帖”是一個錯位貼

,沒有名字標題,

一般人會說他也是王薈寫的,錯,不是。它是王慈的

,與倒數第二個第三個是一起的。在後來重新裝裱的時候,把它的位置裝錯了。

“翁尊體帖”文:翁尊體安和,伏慰侍省,小兒並健。適遣信集澤山村,自當令卿知吾言之不虛也。郭桂陽已至,將甲甚精。唯王臨慶軍馬小不稱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復憂病也。遲更知問。七月廿七日。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五帖是王徽之的“新月帖”, 王徽之是王羲之第五子。

這貼下面有兩個名字“姚懷珍、滿騫”,這兩個人屬於梁武帝時期皇帝身邊一個書畫鑑定班子(14人)中的兩位,這個班子的人幫助皇帝鑑定和收藏書畫,名字簽在這裡也說明這個書帖得到了當時書畫界的充分認可。

“新月帖”文:臣九代三從伯祖晉黃門郎徽之書(小字)。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勝,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異惡懸心,雨溼熱復何似,食不?吾牽勞並頓,勿復,數日還,汝比自護。力不具。徽之等書。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六貼為王獻之的“廿九日帖”。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

通常所說的“二王”就是這父子倆。這個貼也沒什麼太多的含義,就是“你昨天走,沒來得及送你挺抱歉的”,寫道“遂不奉別,悵狠……”。注意,在奉的下面有兩個殘字(其實是四個字),這個原件即殘,所以在弘文館摹寫的時候依然保留原作的殘。這裡也證明這件模本是多麼忠實於原作。另外兩個殘字分析是“僧權”,他也是梁朝皇帝書畫鑑定班子中的一員徐僧權。“僧權”這兩個字的殘與唐代無關,這是後世梁朝大臣寫的,之後又殘。另外,這個書帖以行書為主,但“日、白、中”為楷書。

“廿九日帖”文:廿九日獻之白:昨遂不奉別,悵恨深。體中復何如。弟甚頓,勿勿不具。獻之再拜。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七帖是王僧虔“太子舍人帖”,他是王羲之的六世族孫。書帖規整秀雅,端莊柔和,楷中帶行,靜穆純樸,反映出很深的功力。

“太子舍人帖”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職三載,家貧,仰希江郢所統小郡,謹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啟。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八帖是王慈“柏酒帖”, 王慈是王僧虔的兒子

,與“翁尊體帖”是一個人的。這裡面還有一個名字“唐懷充”,他與之前的姚懷珍、滿騫是一個性質的簽名。這裡面“範武騎”很可能是收信人,這個貼是“柏酒帖”,你送的柏酒六件我都收到了,我們分別這麼久了,你還如此破費。這就是誰送的?範武騎!給他一封回信。

“柏酒帖”文:臣六代從伯祖齊侍中懿子慈書(小字)得栢酒等六種,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費,深勞念慰。王慈具答。唐懷充(後世鑑定者的名字)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九帖“汝比帖”也是王慈的。

文:汝比可也,定以何日達東,想大小並可行。遲陳賜還。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第十貼是王志“喉痛帖”

,對這幅作品的評價比較兩級,有人說它大小粗細,沒有章法。但喜歡的人說最具創造力。

後面的跋文,跋文交代了歷史,也證明流傳有序:

1、南宋岳珂,他是岳飛的孫子。說明這件作品出了北宋流傳進南宋。這件作品的主要介紹都是來自岳珂這個跋文。如“進者十卷凡二十有八人”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南宋岳珂跋文

2、進入元朝,跋文是元代文學家張雨寫的。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元代張雨跋文

3、進入明朝,八十八歲的文徵明寫的跋文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明代文徵明跋文

4、晚明,董其昌。贊這幅作品“煙花滿眼”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

“萬歲通天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墨寶大合集,武則天為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