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我的理解,就是中國人民經過百年學習和奮鬥,已經崛起為世界經濟政治軍事大國,但我們面臨著中外思想領域的話語權之爭。

西方工業、資訊革命的經驗能為我們借鑑,但西方的思想並不能指導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強國。用西方的概念、邏輯和研究方法,解釋中國的問題和現實,我們永遠只會是西方思想的傳聲筒,我們必然處於世界話語權的弱勢地位。

有著五千年文明傳承的中國,立足於自己的問題和現實,如果能從優秀文化傳統中汲取養分,能從數千年國家盛衰的歷史中獲取力量,必定能在大國博奕中脫穎而出,並永續繁榮。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她們往往存在於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比如“五福”,我們在春節祝福時往往會用到“五福臨門”的吉祥話。“五福”並不只是“福祿壽喜財”,它出自《尚書•洪範》,承載著我國上古社會就形成了的,具有鮮明民本、民生和民主精髓的政治哲學。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我們對《洪範》的成書略作介紹。從現存的文字來看,《洪範》應成篇於戰國初至戰國中葉。因為《左傳》《國語》《荀子》《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典籍,都多次引用《洪範》之語,並稱其為《商書》(今本歸為《周書》)。當然,對文字文字、思想進行的考證,也並不能否定它們源岀周王室檔案和經由孔子編訂、傳授的說法。因為古書傳承全憑口耳,都有後世改易的現象,因而帶上了其時代烙印。大體而言,《洪範》是周武王滅商後,箕子所陳,託名於夏禹的治國大法,是一篇政書。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那何謂“五福”呢?五福是國家必須給予廣大人民群眾的五種生活狀態,那就是壽、富、康寧、修好德、考終命(老而善終)。這既是民眾的理想生活和基本要求,也是國家賴於存在的根本。五福也是與“六極”,即六種厄運和懲罰手段相對應的:兇短折(未換牙、未冠禮、未成婚前早死),疾病,憂愁,貧窮,罪惡和體弱。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洪範》是以“五行”作為治國理政出發點的,但這個“五行”其實是百姓的五用,絕對不是後世《白虎通》所述的行氣之說。老百姓生活,不就是生火、用水嗎?老百姓生產,不就是金、木之工嗎?天下萬物,不就是土地出產的嗎?所以,五行原本並非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這些比鄒衍的“五行終始”學說更為樸素,所以我認為《洪範》確實是出自殷末周初。

雲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謂人用。——伏勝《尚書大傳》

《洪範》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建立“民本”國家,即“皇極”。而“五福”就是開啟其論述的鑰匙。

給人民以五福,是建立政權的唯一手段和基礎。天子只有當好民眾的父母,才能成為天下的王

斂時五福,用敷錫其庶民。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尚書•洪範•皇極》

“五福”要最廣地給予最多的人民,因為書講的是“庶民”和“敷錫”(普遍施予)。唯有如此,人民群眾就在國法之中,並與“汝”共保此國法。所有的人民群眾,就不會與邪惡為友;所有的官吏,就不會結黨營私,並以“皇”作為榜樣。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鞏固國家的措施,就是要對人民區別對待,做到“不忘”、“忍受”和“給予待遇”。這樣人民就會以國為尊

所有的人民群眾,凡有謀畫有作為有操守的,國家要常“念之”。對於那些不合於政策要求,而又沒有過錯的,要能“受之”。對於那些表現自然,勤修、篤行善德的人,國家要給予爵位和官職。

促進國家昌盛的四個注意事項:慎虐威、進能為、察官風、勤自咎

第一,不要暴虐孤單無助的人,不要懲罰高亢明爽之士。

第二,有能為的人,不斷勉勵,國家一定昌盛。

第三,所有官吏,既然俸祿不缺,如不能有益於國家,那麼其人一定有罪。

第四,官吏行為不善,還給予爵位官職,就是國家的過錯。

國家治理的三種境界:王道蕩蕩,王道平平和王道正直。首要是公正,其次是無私,最基本的是不反覆不偏激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尚書•洪範•皇極》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五福”是什麼?以《尚書》的“五福”,走進上古的民本思想

從《洪範》等《尚書》篇章的流傳來看,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文化統一的國度。從秦始皇以“皇帝制”統一六國來看,其施政理論並未達到《洪範》的高度,因而“二世而亡”。

拋棄傳統,唯洋是從;或詆譭經典,自我封閉,出口則是政治教條,才是“心中的辮子沒有剪掉”!科學不是西方文明的伴生物,民主不是西方世界的專利,用中國語言去研究科學,論述民主,哪裡會沒有中國話語權呢?

我們只要雍容自信、砥礪前進,國必強,運必長,因為我們站立在祖祖輩輩幾千年的智慧之上!

宣告:本文系嘉會原創,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