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戴上頭盔,騎上一輛不知哪找到的摩的,高巖穿梭馳騁在蜿蜒的鄉間小道上。他一直喜歡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

電影中的風櫃並不是櫃子,而是一座澎湖小島的地名,卻也鎖住了那搖晃不息的海風與高巖關於南方島嶼的潮溼幻夢。

這裡是平潭島,位於福州東南方向約100公里,是距離臺灣最近的島嶼。於此隔海眺望對岸的新竹港,鄉愁不過一灣淺淺的海峽。曾幾何時,平潭曾是一座遺世獨立的原生態島嶼。近些年來,

隨著交通的開放與電視綜藝的熱點,旅遊業發展的浪潮終於追上了平潭的沙灘。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怎麼拍風

來到平潭島,高巖很快入了戲。

在錯落的石厝間騎行,頭髮與風中的木麻黃一同被打得凌亂。李宗盛曾在歌中唱到:“青春正是長長的風,來自無垠,去向無蹤。”青春或許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但對於初到平潭島的高巖來說,這兒的風卻令他印象深刻。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左上:海邊帳篷, 壇南灣 / Seaside Tent, Tannanwan, 2017。

左下:喜鵲, 君山 / Magpie, Jun Mountain, 2017。

右上:樹的區域性, 塘嶼島 / A Part of the Tree, Tangyu Island, 2018。

右下:鄉間小路 / Countryside Lane, 2017。

自古以來,平潭島就飽受風沙的侵擾。在五十年代前,平潭縣風沙災害頻繁,有時吹起的沙塵暴能覆蓋半個村莊。

熱帶季風在臺灣海峽被“狹管效應”放大,而平潭島作為孤懸於海岸線外的灣外島嶼,獨自抵禦著洋流與季風。

據《福建海島氣候》一書,每年平潭島風力達八級以上的日子為85天,全年平均風速為廈門島的兩倍。

難怪

當被問到平潭特產時,當地人會回答:石頭和風沙。

面對肆虐的風沙與海風的侵蝕,平潭島民就地取材,採用當地的花崗岩建造起堅固的居所。走入平潭的漁村,成片的石厝

(在閩語中,“厝”就是房屋的意思)

出現在高巖眼前。石厝大多以青黑色亂石砌牆、青瓦覆頂,屋頂不留風雨簷,上面壓著碎石以防大風掀瓦。它們成排被建在山坡上,錯落間與遠處的海平線勾勒成畫卷。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左上:膠囊小屋, 龍王頭沙灘 / Capsule Room, Longwangtou Beach, 2018。

左下:君山村 / Junshan Village, 2017。

右圖:君山村一角 / A Corner in Junshan Village, 2017。

風無影無形,但高巖卻希望用他的相機捉住島上的風。讓風在鏡頭面前顯形的,是島上一種特殊的樹木 —— 木麻黃。這種原產於澳洲的植被,枝葉密而堅韌,是絕佳的防風林。自五十年代起,當地政府就開始在島上大力種植這一樹木以抵禦颱風與沙暴。

如今,木麻黃幾乎成為了平潭島的象徵性植被。

它們如同待雕琢的玉石一般,被風改造成千變萬化的形態,形成一尊尊動態的雕塑。

初到平潭的高巖為其多變的姿態感到痴迷,在木麻黃枝葉的晃動間,他聽見了風聲。後來在《風島》一書的編排中,他也將木麻黃作為一種線索,把風裝進了書櫃中。

2018年4月,高巖最後一次前往平潭拍攝,在歸途中他遇上了颱風。在跨海大橋上,強風捲起水霧形成一面水牆,結實地拍在他所搭乘的大巴上。車在橋面上被吹得左右橫移,把高巖嚇得不輕,那是或許是平潭頑皮的風在以自己的方式與他道別。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旅遊業的新風

平潭是一座島嶼,卻也是一座棲居了41萬人口的縣城。最初,高巖的攝影專案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風城”。他說,平潭島幾乎是一段中國現代文明程序的縮影。

起先,高巖帶學生去平潭島寫生,是看重那裡的自然與“原生態”生活。然而每次回到平潭,島上的生活環境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生著變化。在他曾經單車狂飆的村落,突然間原地立起一座公交車站。高巖嗅到了旅遊開發的氣息:

風櫃的少年們終究要進城,而高巖也出了戲。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自2013年起,平潭被國家設為綜合實驗區,政府進行招商引資,大批企業進駐。當地政府大量開發自然資源,修建公共設施與交通,以打造地方旅遊經濟。電視綜藝對平潭的旅遊業同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著2017年9月《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第一期的播出,平潭島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節目中的秀麗海灘與明星萌娃的海島生活為平潭旅遊業添柴加火,遊客們紛至沓來。千百間老石房被改造成民宿,曾經的北港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年接待遊客量超50萬人次的“文創村”。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左上:公交車站, 平原鎮 / Bus Station, Pingyuan Town, 2018。

左下:環島東路的海灘 / Beach around East Island Road, 2017。

右上:塑膠水箱 / Plastic Water Tank, 2017。

右下:兩棵樹 / Two Trees,2017。

全世界淘金的故事都大同小異,與其他依賴旅遊業的海島一樣,當旺季結束,平潭島又會回到一片蕭瑟之中。在當地,許多旅遊與民宿業的從業者是流動的——

在夏季,他們留在島上接待遊客;到了冬天,他們便離開平潭去外地務工送外賣。

後來,在編輯攝影書的過程中,高巖將標題由“風城”改成了“風島”。儘管平潭被不可避免地被改變了,但高巖並不想刻意強調城市化與原生態島嶼之間的衝突。對他而言,

“風島”最終還是關於這座島嶼,與在島上發生過的故事。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平潭人的淘金往事

近年間的旅遊熱並非平潭這座小島經歷的第一波浪潮。早在兩岸貿易獲批之初,那裡曾是與臺商交易最為頻繁的地方。後來,隨著珠三角與上海陸續開放,對臺貿易很快地落下來。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海洋環境的惡化與長時間的過度捕撈,平潭縣的海洋漁業資源幾近枯竭。漁民們空守著22個漁港卻無魚可打,這對於土地稀少、靠海吃海的平潭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2001年,全縣5萬多漁業勞動力中有20%至30%的人轉業或失業。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左上:海壇天神度假區, 塘嶼島 / Haitan Tianshen Resort, Tangyu Island, 2018。

左下:藍色卡車, 白青鄉 / Blue Truck, Baiqing Village, 2017。

右上:蘇澳鎮碼頭 / Su’ao Town Pier, 2018。

右下:紅巖山莊 / Hongyan Villa, 2017。

勞動力的急劇過剩使得不少漁民紛紛轉移陣地,一些人選擇去內地打工,而更多人則選擇鋌而走險“賺大錢”。蛇頭帶著偷渡客登陸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在當地成為非法勞工。後來,蛇頭們的業務越擴越廣,延伸到歐洲與美洲。2004年4月,7名平潭人在伊拉克遭綁架的事件震驚全國。

他們被“介紹人”的花言巧語所騙,輾轉來到戰火尚未熄滅的伊拉克,本想淘一筆石油財卻不料陷入險境。

而在獲釋後,7名勞工竟表示願繼續留在巴格達謀生,在賺到錢之前無顏回到故鄉。

這一事件揭開了平潭出國務工潮的一角。在2004年的平潭街頭,到處貼滿了新加坡務工、以色列勞務、伊拉克商務之類的小廣告。

當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出國打工,在村裡看見青壯勞動力是稀罕事。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與此同時,那些赴內地務工的平潭人則成為了全國隧道工程的中堅。多年作為對臺的軍事海防前哨,使得平潭人精於鑿巖挖洞。如今,全國70%的隧道工程中都有平潭施工隊的身影。他們承包了包括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甚至是青藏鐵路在內的重大工程。

在國內幾乎每條隧道內,都有過平潭人開山鑿壁的身影。

多數平潭人信奉媽祖,在他們的信仰中,海洋女神既守護著出海的漁民,同樣也保佑著漂泊異鄉的遊子。高巖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是否帶有鄉愁 —— 他是北方人,平潭島也不是他的故鄉。但當高巖走在冬天空蕩的漁村中,他發現許多房屋已經不再住人了。年輕人逐漸離開故土,一代人的故鄉在現代化程序中不可避免地被改變,這是當下中國人所面臨的一種共性。

在平潭,鄉愁不只是一張船票或是一灣海峽,更是永遠無法逆轉的時間。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平潭的色彩與肖像

在高巖的記憶中,早先平潭島的色彩總是冷淡的:

陰晴不定的海面籠罩著薄霧,冷冷的風吹過矮樹叢,揚起陣陣沙塵。

後來,村裡多了許多廣告牌。那些象徵著現代消費主義的高飽和度色彩,在略顯素淨的島嶼間顯得格外扎眼。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左上:海鮮快遞, 潭人街 / Seafood Delivery, Tanren Street, 2018。

左下:橘紅的花, 大福灣 / Flower in Orange, Dafuwan, 2017。

右上:自然風景, 新區 / Natural Scenery, New District, 2017。

右下:海壇天神度假區, 塘嶼島 / Haitan Tianshen Resort, Tangyu Island, 2018。

色彩之間的對比是高巖創作的關鍵之一。他希望照片本身的內容並非解釋性的,而是透過色彩之間的關係逐步呈現出攝影的語言。在紅巖山莊度假村,高巖拍攝了一片泳池。畫面中五種不同飽和度的藍色:天空的藍色、海的藍色、人造泳池的藍色與遊樂設施的藍色。它們之間彼此相間,卻又涇渭分明。

對於高巖來說,在人造色彩與自然色彩之間,在鹽水與淡水之間,影象生成了一種疏離感。

兩名赤身的男子在泳池內工作,互不打擾。他們沉默地適應著快速變化的環境,卻又顯得無所適從。對於高巖來說,那是一種類似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的孤獨。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在高巖的鏡頭下,人物總是沒有表情。他習慣把人物看作風景的一部分,在拍攝肖像時,他更多地將被攝者視為一尊雕像。

對他而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文化資訊比具體的人更為重要。

在奇達村的山腳,他遇到了一位帶了六隻耳環的男人。男子的頭髮半邊被燙成褐色,手握著一部新款iphone,一副時髦的樣子。然而湊近一聽,他卻在聽著當地最傳統的戲曲。那是一種流行文化和本地文化的相遇 ——

“他彷彿在追求一種最新的東西,但最新的東西跟他是有距離的。”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左上:瞭望臺,貓頭乾村 / Observatory Deck, Maotouqian Village, 2017。

右上:小鎮青年, 北港村 / Youth in Town, Beigang Village, 2017。

左下:快遞小哥,君山村 / The Delivery Man, Junshan Village, 2017。

右下:六個耳環的男人, 奇達村 / Man with Six Earrings, Qida Village, 2017。

在男子的身後,人們正在填海,一片新興的商業區將被蓋起,而戲曲的樂音將不會傳到那裡。

在如今的平潭,當地人正追求著一種普世意義上的幸福。在北港村口,兩位頂著板寸的精神小夥坐在石階上吃飯嘮嗑。虎背熊腰的二人各自腰間別著一把車鑰匙,高巖說這在他眼中一種象徵著主流的生活方式 —— 每個人都有一輛車,那是身份與富裕的佐證。

除了把人拍成雕塑,高巖也會拍一些真正的雕塑。那些從河北曲陽的流水線上

以米開朗琪羅難以想象的速度被複刻的雕塑,能夠在金坤度假村這樣的地方輕易找到家。鏡頭裡的雕塑是一個西方人的形象,卻有著東方人的身高。她踩在當地的防風石上,背後種植著從海外移植的木麻黃防風林。

這很像如今的平潭:沒有什麼不是它的,也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它的。

高巖最後一次去平潭島是在福平鐵路開通前,在那座尚未完全對外開放的“風島”,他目睹了一個東南沿海原生態小島在面臨時代快速變化時的侷促與不安。

記憶裡,平潭的風總是很大,如今城市化的新風一吹,平潭的未來也順著延伸的道路擴寬到大陸。

高巖說,如果再回去,他唯一想拍的東西只有木麻黃 —— 因為那是唯一不變的東西。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

從漁業到旅遊業,福建平潭島的曲折富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