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近年來,書法界一直在給我們貢獻各種話題。近日,央視網書畫頻道上的一則影片引發了網民們的群嘲。

優雅的孫鶴教授,為大家鑑賞著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講到顏真卿自述其身份之一“蒲州刺史”時,孫教授言之鑿鑿的說:

‘㓨史’的‘㓨’沒有寫成‘刺’,寫成‘㓨(自讀為jiá)’字,這本身就是個錯字,但是他不知道。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此言一出,網路譁然,許多自媒體紛紛指明:

從隸書到楷書,“刺”寫作“㓨”是更為常見的一種異體字。

我們在“國學大師網”上稍作檢索,就會發現,從戰國時期的睡虎地秦簡,到隸書、楷書,“刺”寫作“㓨”的情形,要佔到百分之八九十。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刺”字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中的隸書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刺”在“國學大師網”上的行書

“刺”的異體形式“㓨”,在歷代書法作品中佔到這麼大的比重,其中不乏名家名帖,要是普通人不認識,也無可厚非,但孫教授的“專業背景”可是相當“專業”的,難道都沒臨寫過嗎?百度百科顯示:

孫鶴(1962—),字用謙,女,河南開封市人,中央美術學院書法方向博士後。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藝術經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後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湖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文化研究所書法藝術方向,獲博士學位。

此外,百度詞條還提到,孫女士自幼學書,遍從名師,立志“以學養書、以書促學”,她自己頗以“文人”自期,她的多位師長也頗以“文人”許之。然而“為顏真卿挑錯”的影片卻非常打臉。

在指明“㓨”即為“刺”的同時,大家對孫教授的學問大加質疑,甚至是嘲諷。

這不算是“網路暴力”,這是大家近年來對學術注水、學術腐敗嚴重不滿的又一出口,是對刻意建立“學霸人設”“文人人設”的虛假時風的唾棄。

然而,各路人馬激烈嘲諷之後,有誰能夠解釋一下,“刺”為什麼可以寫成“㓨”?目前還沒發現。一事不知,儒者之恥。

作為“專業人士”,基本常識“不知其然”是可恥的。然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並非很高階的認知水平。

那麼,“刺”為什麼可以寫成“㓨”?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宋·黃居寀《山鷓棘雀圖》中的荊棘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箭矢網圖 箭矢網圖

嘲諷完給顏真卿挑錯的孫博士,說說“刺”為什麼寫作“㓨”

箭矢網圖 箭矢網圖

總之,“刺”字的初文“朿”,本有取象於“木芒”和“箭矢”兩種方案。“刺”寫作“㓨”,是由“矢加芒刺”這一構字方案演變而來,同時與“夾”字發生了“類化”,也就是同一系統的文字中,相似字形發生了混同。這在漢字當中是常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