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分析 韓系車的落寞與韓國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有關

最近幾日,韓系車尤其是北京現代被自己的零配件商搞得停產的訊息成為車界熱點話題,這是國內大型汽車合資企業二十多年以來第一次因為與零配件廠商的直接撕X,而導致的停產,北京現代也算是開了先河。

按照坊間的傳聞以及北京汽車釋出的澄清檔案上分析,北京現代、北京現代的配套供應商以及摩比斯、海納川、英瑞傑等與韓國現代和北京汽車多多少少有所關聯的汽車配件企業,一定發生了什麼!否則,絕對不會採取如此激烈的方式向本就處於低迷狀態的北京現代傷口上撒鹽。

另類分析 韓系車的落寞與韓國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有關

其實,筆者看到這些訊息之後,有點意外,在筆者的理解中,大型汽車合資企業與配套商企業直接正面開撕,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北京現代雖然最近一年銷量下滑,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相信現金流對於北京現代來說絕對不是問題。那麼資金相對雄厚,去年還產銷量接近100萬輛的整車企業怎麼會為幾億的配套資金,冒著違約的危險拖欠零配件企業的貨款呢?

更何況,停產的訊息是從韓國現代透過路透社報道出來的,一家中國的合資企業,最後要透過外方以及外媒的報道,才能夠讓人瞭解情況,這對於北京現代汽車的中韓雙方來說,都是非常尷尬的事情。

說到這,筆者對於這件事的發生以及發酵有一句話來總結,利益分配出現了問題。整件事的核心就是利益的衝突,並且這種衝突伴隨著韓國本身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會越來越多。

筆者對於韓國的最初認識來源於早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電視裡展現出韓國人競相去銀行為國家捐助黃金,以度過金融危機的時候,筆者的最初認識認為,韓國人可以為了國家奉獻一切,這種精神是愛國主義的集大成者的體現,值得我們學習。

另類分析 韓系車的落寞與韓國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有關

不過,在我多次去過韓國之後,對於韓國人特點又有了一些瞭解。自大偏執,並且看不到甚至看不上中國的崛起,成為筆者給韓國很多人打上的標籤。最近,網路上一些韓國的學者教授,在多次到訪過中國,並瞭解了中國發展狀況之後,在韓國的青年一代群體中進行了一些演講活動,而其間這些韓國青年提出的一些關於中國的無腦,乃至讓人發笑的問題,讓筆者對於韓國人的現狀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眾所周知,朝鮮民族在世界歷史上毫無出彩之處,反而盡是臣服和被征服;在現實中,韓國更是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再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當棋子的命——換句話說,如果實事求是,那麼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韓國的境遇都只會讓國民感到洩氣和絕望,想激發愛國情懷幾乎不可能。

另類分析 韓系車的落寞與韓國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有關

既然尊重事實只會起到反效果,那韓國就只能透過弄虛作假,來證明國家的了不起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韓國的種種奇葩行為——透過篡改和編造,將中國的領土和古代文明成果竊為己有,藉以證明自己有無比光榮的歷史;透過與日本、乃至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強勢對抗,顯示自己有不亞於世界大國的現實國力;透過文化的輸出,以此證明韓國乃亞洲文明的核心;甚至在足球這個體育運動上,透過賄賂裁判,擊敗歐洲列強,來證明國家和民族的強大昌盛。

透過這樣一系列的誇張動作,韓國構建了一整套足以激發國民愛國主義情懷的思想體系——雖是無中生有,但也確實起到了凝聚人心之效。最為重要的是,直到現在,他們也不願意,更看不到中國比自己強大,而這就是當今很多韓國人人性方面的特點。

另類分析 韓系車的落寞與韓國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有關

於是,我們再回到北京現代停產這件事情上,孰是孰非我們不來討論。筆者想要說的是,在十五年前,當北京現代建立的時候,韓國汽車工業對於中國來說是有幫助的,而現代汽車對於北京汽車來說無論是在產品還是在品牌上,都是領先的。

但時過境遷,僅僅十幾年之後,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當中國民族自主品牌開始收購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當民族自主品牌都已經不把韓系車當做競爭對手的時候,韓系車並沒有變化多少,當需要韓國現代起亞證明自己仍然強大的時候,他們卻並沒有這樣做。換一種說法或許更實際一點,韓國現代起亞已經無力證明自己比中國民族自主品牌強大多少了。

但是,韓國人狹隘的民族性卻一直否認這一點,當在合資整車廠在銷量和利潤方面已經沒有多少優勢的時候,就開始在配件方面壓榨利潤和價格,要知道現代起亞的很多配套合資廠都是韓國本土的獨資企業,甚至很多都是現代起亞參股的企業。中方公司想要進入韓國現代起亞合資廠的配套體系,真的非常難。現在的情況是,由於產品整車利潤受損,韓國現代就希望能夠從配件企業攫取更多的利潤,這也就造成整車廠與零配件商(中資背景)直接開撕的局面的發生。

另類分析 韓系車的落寞與韓國偏執自大的民族性有關

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是韓國典型的財閥勢力在作祟,也是韓國狹隘民族性的體現。一直以來,韓國經濟就被三星、LG、現代起亞、SK等財閥控制著,這幾家企業一旦倒閉,可想而知韓國經濟會遭受什麼樣的損失。所以財閥綁架了韓國政治,綁架了韓國社會,綁架了韓國國民,但現實決定了,韓國依然不能擺脫財閥的控制。也許,他們可以齊心協力,對財閥集團中的某一個人施以懲罰(比如三星集團李在鎔),但對財閥這個整體,對財閥這個扭曲的機制,不管他們多麼憎恨,但終究不能從根本上將其剷除。

再來說一個韓國財閥的例子,還記得三年前“大韓航空會長千金強令飛機掉頭,逼迫乘務長下機造成飛機延誤”的事情,這種事情在美國、日本、歐洲各國以及中國都不可能出現,而這隻會出現在財閥林立的韓國。

說到底,韓國汽車的落寞不僅僅是產品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品牌的問題,是韓國這個曾經的亞洲四小龍與正在崛起的中國之間的碰撞,是文化和民族性的碰撞,現代起亞乃至雙龍本不缺乏實用有挑戰性的產品,但在中國市場面臨的不僅僅是歐美品牌的挑戰,更重要的是面臨中國民族品牌的夾擊。在中國市場,遠比美國和歐洲市場更加複雜,顯然,在這個市場上,韓國的民族個性與中國發展現實矛盾是最為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