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孫悟空也不會變成西遊記裡的第一主角。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為什麼在電視劇西遊記裡,孫悟空戴上緊箍圈是被騙的?

而在電影大話西遊裡,至尊寶戴上緊箍圈卻是自願的?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要弄清楚這兩者的區別 我們得首先了解 緊箍咒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一定要帶上緊箍圈,才能取得真經 修為鬥戰勝佛。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在西遊記原著裡,唐僧一共唸了七次緊箍咒。

第一次是孫悟空帶上嵌金花帽時,唐僧試驗定心真經。

第二次是孫悟空要打唐僧。

第三次是三打白骨精 。

第四次是烏雞國的故事。

這四次啊,唐僧唸咒明顯是真的針對孫悟空頑劣。

而後三回呢,可以說是烏龍事件!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分別是,分辨真假唐僧,六耳獼猴冒充孫悟空惹了事,還有真假美猴王的鑑別。

那麼孫悟空面對緊箍咒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從最開始穿新衣帶新帽的歡喜。

到發現緊箍咒帶來的約束痛苦的後悔。

再到取經路上犯錯受罰 從反抗到順從 凡事小心翼翼。

再後來為了鑑別真假唐僧,他甚至不懼折磨 欣然接受真假唐僧輪番唸咒。

直到成佛後,他甚至想要回緊箍圈,據為己有留作紀念。

我們不難看出,孫悟空對緊箍咒的態度是 從一開始的反抗排斥到麻木習慣,再到後來的坦然接受甚至是享受。

放到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每個人真正的成長,都是從反抗緊箍咒再到接受享受緊箍咒的過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帶上緊箍圈之前,他也是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石猴。雖有靈性卻無神性,縱然可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蔣對他無可奈何。但在他自己心中任然是一隻猢猻,是眾人口中的弼馬溫。

他很幸運,被佛門選中求取真經。為了防止野性未泯的孫悟空闖禍,才用緊箍咒約束他。其實任何人在一開始受到約束時都很痛苦。後來唐僧用慈悲慢慢的感化他,他的內心也漸漸的發生了變化。

帶上緊箍圈之後,孫悟空漸漸發現,他被神界接納了,從一開始的野猴子,變成了佛門嫡系弟子。不僅僅觀音菩薩是有求必應,各路神仙也是處處幫忙,見人都稱他一聲大聖。他甚至可以和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地仙之祖正元仙人稱兄道弟。在降妖除魔過程中,他不再是一個人奮鬥,背後有了一個強大的組織支援,也就不再惦記著回花果山。

等到了雷音寺,頭上的緊箍圈消失了,是因為緊箍咒或者說是戒律已經內化到了他的心中,緊箍圈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

其實緊箍咒並不獨屬於孫悟空,在唐僧的心中,佛門眾弟子的心中。芸芸眾生的世界裡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緊箍咒。

每個人都需要緊箍咒來征服人性的弱點,去對抗人性深處的貪嗔痴慢疑。

也就是:貪婪、怨恨、矇昧、傲慢和疑心。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康德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值得我們深深的景仰,一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河。另一個是我們內心深處最崇高的道德準則。

古語云:舉頭三尺有神明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就是國人心中的緊箍咒。

有此約束,才會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君子才會慎獨,百姓才懂得諸惡莫違 。

沒了約束的人以自我為中心,以為有膽有名有錢了就可以為所欲為, 就會變得無法無天!

違背了公序良俗的緊箍咒,

違背了道德和法律的緊箍咒,

終將會被五指山壓得奄奄一息難以翻身!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康德還說:“自由即自律” 只有懂得了自我約束 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有的人一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有的人要到耄耋之年,才能隨心所欲不逾矩。

遺憾的是有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明白這個道理。

解不開心中的魔咒 ,五毒之心害人害己!

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緊箍咒。

它是為人處世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也是來自團體組織的規章制度,

還是敬畏自然遵循自然法則的智慧。

它可以在你的心裡,也可以在你的頭頂。

至尊寶在帶上緊箍圈之前,心魔早已被他的人生經歷征服大半,人世間的貪嗔痴慢疑多已隨著紫色雲霞消失在天際。

帶上緊箍圈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

而唐僧的緊箍咒,

早在他帶上緊箍圈之前念過無數次了 ~onlyyou~

假如凡凡還記得緊箍咒

所以你的緊箍圈,在心裡還是在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