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總是帶“驢”字,它是得罪了誰?都怪宋人愛用它

驢子也不知道是得罪了誰,罵人經常用到蠢驢、笨驢,明明人家溫順老實,可是帶驢的詞語好多是貶義,驢的內心應該是崩潰的,躺槍上千年,估計是跟宋人有關。

罵人總是帶“驢”字,它是得罪了誰?都怪宋人愛用它

最近火熱的電視劇中包拯進京趕考,騎的就是驢,中了進士上任,還是騎毛驢。宋代詩人陸游有詩句“小市雨餘尋酒去,野橋日落策驢歸”,印象中古人應該都是騎馬,為何他是策驢歸,從詩句中也能看出,騎驢是一個普遍現象。有人說可能是文官喜歡驢子,畢竟驢身材矮小,容易騎上去,小短腿小碎步不會跑的很快,不至於跌落。據記載,當時民間娶親的時候,新郎也是帶著小毛驢去把新娘接回家。宋代已經出現“車馬行”,這些共享交通工具,據說也是以“共享小毛驢”為主,為了方便辨認,主人還會在驢身上烙印,以確定歸屬,這樣如果別人騎了不還,也好追究責任。種種跡象表明,驢子在宋代是最普遍的出行工具。馬不是更快,為何宋人鍾愛騎驢呢?

罵人總是帶“驢”字,它是得罪了誰?都怪宋人愛用它

其實也很無奈,由於燕雲十六州落於遼國之手,喪失了主要的良馬產地,而宋朝一直也沒有能力收復,導致了馬的稀缺,軍隊都缺馬,民間更少了。據記載,韓世忠得馬高五尺一寸,趕緊去獻給皇帝,稱“非人臣可騎”,可見是有多稀缺。按說民間也是可能養馬的,雖少也不至於沒有,翻閱了史料,宋朝一匹驢子大概數貫到數十貫,而一匹馬價格是10餘貫到上百貫,由於年代不同,價格變化比較大,但是馬永遠是驢的幾倍價格。

罵人總是帶“驢”字,它是得罪了誰?都怪宋人愛用它

驢子相對較為便宜,也能馱物,於是宋人就經常使用驢子。騎來騎去,總覺得這玩意太慢,於是主人一邊騎一邊罵,然而只能得到蹩腳的驢叫回應,更生氣了,最後各種貶義詞都罵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