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老和尚曾對無心說:

如今你長大了,該回自己的家了。

你的家是在一個自由的地方,

是方外之境,天外之天。

無心說:

師傅,弟子哪裡也不想去,

弟子只想回寒水寺。

無心讓老和尚指點無心的路時,

老和尚說: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們並不是師徒,

只是相互陪伴著走過了一段路罷了。

如今我的路已走完,剩下的路,

便只能靠你自己走下去了。

你只需記住一句話,莫要回頭。

《少年歌行》目前已經更新到26集,

一心想回寒水寺的無心,

終於放下心中的執念,

隨莫叔叔回了天外天。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寒水寺忘憂大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處清幽地,

幾縷煙火從寺中嫋嫋升起,

禪房內忘憂大師雙手合十席地禱告,

傳聞他能一眼看透人的內心,

也能改變人的內心,

無需言語,便能以佛法度人。

來禱告的人絡繹不絕,虔誠安靜,

忘憂大師手中的佛珠突然掙脫開來,

散落了一地,

他垂手低頭走出禪房,

對香客和寺內僧人大打出手。

大家認為他走火入魔了,

蕭瑟卻說:

是見了太多心魔,所以瘋了。

大覺禪師認為無憂雖不斷度人,

但見過的心魔太多,

終將自己的心魔也引了出來。

其實,在我看來,

心魔也是魔,也是一種執念。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無憂看了太多世人的善惡美醜、愛恨情仇,

所以他度人的時候,是讓大家放下,

而無憂大師的執念在於:讓大家放下,

最終這個執念成了他的心魔。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九龍寺大覺禪師

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具空。

九龍寺大覺禪師,修煉金剛伏魔神通,

凜然正氣,菩提心法已達到一定境界,

心如明鏡,諸邪不侵。

佛家有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但是當大覺禪師見到無心第一面時,

就想破了這第一戒,殺了他,

而那時無心還是個五歲的孩子。

除魔之心如此重,與魔又有何分別?

十二年前,大覺曾與無憂打了一個賭,

最後大覺說:

看來賭局似乎從來就不成立,

是老衲一廂情願了。

這個賭就是:無心是否是魔。

當無心用悲天憫人化去了自身的魔功,

同時也化去大覺禪師幾十年的佛功修為時,

大覺也放下了是魔、是佛的執著,

當你不再執著,

也就不會再有痛苦。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大梵音寺法葉尊者

諸法因緣生,因緣盡故滅。

法葉尊者原名王人孫,

天山派弟子,

無心父親魔教宗主葉鼎之摯友,

圍剿魔教時被師門所迫參戰,

傳言是他殺了無心的父親。

剿滅魔教後,以師門情意已報為由,

退出了天山派,

拜了大梵音寺虛妄大師為師,

成為法葉尊者,他說:

本想此生就當個和尚,贖我的罪過,

卻發現其實早就回不了頭了。

想來想去只有繼續提著刀,

我才能有一絲贖罪的可能。

時間凡事,皆有因果。

當法葉尊者見到無心後說:

我就想,如果你來殺我,我能幹點啥?

大概就是把刀遞給你。

他執著於贖罪,但求一死,

終是沒有放下。

雖然放下屠刀十二年,

但是為了守護無心,重入殺戒。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佛陀說:

天堂和地獄不在外,

天堂和地獄就在我們這個六尺之軀中。

我們執著於愛不愛,恨不恨,

執著在抱怨、憤恨、煩惱等情緒中,

備受煎熬,無法自拔。

當心裡充滿愛的時候,

我們身處的就是天堂;

當我們心懷怨恨的時候,

就是身在地獄。

是天堂還是地獄,

取決於我們的內心有多少愛和怨恨,

有多少抱怨和寬容,

有多少快樂和痛苦。

你,還有多少執念沒有放下?

《少年歌行》:心有執念終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