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集萃

普通人認識外部事物的惰性心理,生命的混沌。

文人精深的學識和對生活辯證法的深層體悟。

讀書,知識對自己的行為會有影響,會浸到血液裡,對外部行為有體現。

文人內部精神的變動,知識和文化的積澱必然影響和改變人的外部行為方式。

文人外部行為雖然平靜,內部精神糾結卻在急劇掙扎、猶豫,各種方案糾結纏綿。

文人是各種文化繩索絞結的人,不同知識,概念的相互撞擊。

中國的藝術家是這樣一些人,他們與自然和睦相處,不受社會枷鎖和金錢的誘惑。他們的精神沉沉地沉浸在山水和其他自然物象之中。他們站在縹緲欲仙的高度用平靜而廣博的精神俯瞰世界,然後帶著悠閒平和通透的精神回到都市生活裡,平靜玩味地觀看大千世界眾生相。

榮辱皆忘,前塵往事化作一縷輕煙,似流水白雲般的散淡。

文人詩人對生活是認真豁達,執著而飄逸的,對人生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在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一種人生境界,豁達,超然而又切合實際。最終進入洗盡鉛華,如沐春風,榮辱皆忘,逍遙安詳,悠閒淡定的境地。

這是中國歷史歷代文人最樂於取法的生活態度。

出汙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

人言不足恤,天命不可違。

風評不佳。

口碑不佳。

世上多腌臢之徒,大都為粗鄙之人,動物性的主動相殘。文人出行只有戴上耳罩,眼不見,撂一片,寬容疏離和避讓。

違拗(傲)

由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翹楚:比喻傑出人才。例如:業內翹楚,個人翹楚。

翛然:(翛發音消。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例句:翛而往,翛而來。

陶然:快樂的樣子。

恬而無思,淡而無慮

逍遙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