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燕趙遺風

想必朋友們聽說過“燕趙遺風”,燕趙指的是現今河北及周邊部分地區,值得一提的是邢臺與邯鄲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燕趙地界多慷慨悲歌之士。邢臺、邯鄲的區域曾為趙國國都30多年、陪都50多年,並一直是趙國轄地。

這古老的燕趙文化造就了邢臺一脈相承的俠義之風。

豫讓刺趙襄子和趙氏孤兒的故事,在這塊大地上世代流傳,為人稱頌。歷史中豫讓是晉國人,晉國大臣智伯非常尊寵他,稱他為國士。智伯征伐趙襄子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戰敗身亡。豫讓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一定要為智伯報仇。”他改名換姓,躲在趙襄子分封的邢邑(即今邢臺市)以待時機。一次,他攜帶匕首藏在趙襄子的茅廁中意欲行刺,被趙襄子發現,刺殺無果;第二次,豫讓用漆塗身,弄成一個癩瘡病人,又吞下了火炭,弄啞嗓音,在街市上乞討,連妻子見面也認不出來,隻身潛藏在邢邑北邊的蘆葦蕩中。有一天,趙襄子騎馬到這裡巡遊,豫讓藏在石橋下意圖再次行刺趙襄子。但是這次刺殺也失敗了。最後趙襄子只得脫下衣服讓豫讓連斬幾次,雖然豫讓刺殺失敗並被殺了,但這個典故和“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流傳了下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燕趙遺風

其實,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慷慨壯士的事蹟流傳了下來。

有“千場縱賻家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的邯鄲遊俠;

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燕地刺客荊軻;

有景陽岡赤手打虎的武松;

有“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的張飛;

還有戊戌變法失敗,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當真是令人欽佩嚮往。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燕趙遺風

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曾寫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詩仙李白也有俠客行一詩“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詩中極贊燕趙豪俠尚武之氣。

從燕趙的地理位置上看,燕趙地區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土地深厚,陽光清曠,天氣蕭涼,所以自古就是雄視中原的兵家用武之地,並且以出產英雄豪傑而聞名,唐代大詩人杜牧感嘆此地是“王不得不可為王之地”。燕趙之地名將輩出,出自河北的軍隊也是驍勇異常。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燕趙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