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

燙傷事故是《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1986中規定的二十類事故之一,也是造紙製漿企業常見的事故型別。之所以比較普遍,是因為製漿造紙生產過程中範圍廣燙傷事故的危險源種類多、分佈廣,員工在裝置操作和維護操作過程中經常接觸中,不易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導致員工直接暴露於燒傷風險的可能性很大。燙傷事故輕則可導致面板損傷,甚至器官損傷,甚至死亡事故。接下來,筆者結合製漿造紙企業的典型事故案例和安全生產實踐,對燙傷事故進行了風險分析,並提出了具體的安全對策。

一、

(1) 燙傷事故分類

燒傷通常包括與火焰接觸引起的燒傷、高溫物體(固體、液體、氣體)、化學(如酸鹼)燒傷和其他物理(如電焊光,放射性物質)燒傷,但不包括電燒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GB6441中中規定的20類事故按事故原因分類,電燒傷是觸電的一種型別,屬於觸電事故;著火屬於火災事故。

(2) 燙傷風險分析

由於造紙原料、輔助材料、工藝裝置和引數的需要,造紙製漿企業的燙傷事故風險主要包括高溫燙傷風險和化學燙傷風險兩大類。

1、高溫物體燙傷風險

在製漿和造紙生產過程中,蒸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之一,化學漿生產需要蒸汽壓力蒸煮原料,而蒸汽是造紙機烘乾機唯一的換熱能源。製漿造紙的蒸汽壓力一般為0。3-0。8mpa,飽和蒸汽溫度為130-170℃,過熱蒸汽超過200℃。高溫蒸汽、管道和容器對周圍工作人員構成灼傷風險。

蒸煮容器中纖維漿的溫度為高達150-170℃,溫度仍在90℃以上,氧漂工段溫度在100℃以上;洗漿後產生的黑液在高溫下可達到80℃,並含有殘留的化學蒸煮液。高溫泥漿、黑液、管道和容器對接觸人員構成燙傷危險。

製漿和造紙廢熱回收和蒸汽冷凝過程中產生的熱水,以及管道和容器,也會對與環境接觸的人造成灼傷危險。這些裝置主要包括製漿車間餘熱回收裝置、熱水箱、造紙車間汽水分離器、造紙乾燥筒冷凝水排放裝置、汽包排汙管道等。

表1高溫物體燙傷事故風險分析

2、化學灼傷風險

製漿造紙化學品儲存容器、運輸線和灌裝作業可能對周圍區域內員工造成灼傷風險,這些化學品主要包括蒸煮液(如NAOh、NA2S)、鹽酸、殺菌劑等。如果面板接觸化學品,很可能會造成面板傷害。有時化學燙傷與高溫物體灼傷同時發生,如高溫烹調液燙傷,對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

表2化學燙傷事故風險分析

二、造紙企業燃燒事故典型案例

(1) 左右,山東省造紙廠製漿車間漂白工段停產清洗,車間操作工孫某(化名)戴著從鹽酸噸桶內起的耐酸鹼手套,將鹽酸放入行動式塑膠桶中,另一名員工周某(化工)在觸控水桶屋簷後進行現場監控,杯子裡的鹽酸濺到孫某眼睛,沒有眼睛保護,孫某立即被周某帶走清洗眼睛,然後送往醫院治療。

(2) 左右,山東省某知名製漿企業造紙製漿生產線拆除了蒸煮車間噴淋區的漿渣池,渣池已多年不使用,但與相鄰的漿體管道相連,趙某前一次確認泥漿管道趙某管道被卸下趙某後,漿體從第趙某管道被卸下趙某後,漿體從第一個趙某管道被卸下燙傷,診斷為80%左右燒傷。

三、造紙企業火災事故的安全對策

結合上述造紙企業發生燃燒事故的典型案例,提出以下安全對策:

(1) 組織對燙傷事故危險點進行識別和控制。

結合新形勢和安全生產管理的新要求,以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為基礎,以“頂層設計”為指導,全員參與,組織“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同時,以為基礎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為基礎,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配套管理制度,以及臺帳流程記錄檔案、隱患整改取消記錄,將各類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改變以往的“頭疼治頭,腳痛醫腳”,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的長期穩定。

(2) 重點規範燙傷危險介質的輸送管道和儲存容器的管理。

造紙企業燃燒事故範圍廣的危險點分佈總體上較大,在日常操作或裝置正常維護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這些危害,有效的安全措施是避免燙傷風險發生的最可靠方法。一是建立安全檢查機制。加強管道、容器的安全檢查檢查,並建立檢查記錄,做到事後點檢與定期檢查相結合。二是高溫壓力管道和壓力容器屬於特種裝置範疇,必須依法定期登記、檢驗,安裝施工應委託具有安裝資質的單位施工,嚴禁盲目改裝。第三,安裝保溫材料時,必須符合表面溫度高的要求,以防燙傷。第四,化學品儲罐設有高、低液位報警和安全聯鎖裝置,以及溫度、壓力、液位現場顯示和遠端顯示控制裝置。化學品儲罐及管道的材質應符合化學品的理化性質,採用耐腐蝕材質或襯裡。

(3) 檢修工作應研究作業方案,執行“掛安全牌”規定。

透過對造紙製漿企業燒傷事故的統計分析,發現燙傷事故受害者絕大多數是在現場進行裝置維修的操作人員,這些操作人員要麼不知道操作裝置中高溫介質的存在或連線,要麼在知道操作裝置中存在高溫介質時盲目操作,共同點是他們沒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所謂“掛安全牌”管理就是斷開與操作裝置相關的能量,無論是電源、介質源、蒸汽源等,應斷開相關閥門,“有人作業,禁止合閘”安全標籤應上鎖並懸掛,必要時用盲板封堵蒸汽管道。檢修前,操作負責人應充分了解所執行裝置的事故風險,討論確定具體的操作方案。

(4) 現場設定標準安全警示標誌和風險提示。

瞭解生產現場和操作過程中可能暴露的危險、有害因素是法律法規賦予員工的權利之一。根據GB2894-2008《安全標誌及其使用導則》標準,企業應在有燃燒危險的地方設定醒目的安全標誌,提醒和警示周圍員工現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禁止無關人員接近較大的危險區域,指導操作人員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同時,根據風險識別結果,圍繞風險點設定風險告知書,告知存在的事故風險、可能造成的後果和應急處理措施。

(5) 組織燙傷事故安全知識培訓。

根據燙傷事故的風險,收集、整理燙傷事故案例、職業健康、風險識別、個人防護用品、應急處置等安全知識,對可能接觸燙傷事故危險源的崗位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組織專項安全技能培訓。透過各種形式的安全警示教育和安全知識培訓,使員工真正瞭解燙傷事故的危險性和特點,瞭解燙傷事故的型別和危險部位,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掌握安全操作的基本防護措施。

(6) 配備並監督員工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四、燙傷事故的應急處理

發生燙傷事故時,不要驚慌,採取以下應急處理程式:

1、報警。事故現場人員發現事故後,立即撥打120求醫救援,並向周圍人員救援求助。

2、受害者急救。根據傷情,對受傷部位進行急救處理。立傷者帶到的乾淨水管或浴室,並清洗燙傷部位至少15分鐘。洗完衣服後,小心地脫下個人衣物和首飾。用乾淨或無菌紗布或棉布輕輕覆蓋傷口,以減少汙染和刺激。

3、現場調查。當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掉進熱危險源容器或誤開熱源時,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關閉熱源閥門,搶救人員。

4、注意事項。首先,用水沖洗時,水溫越低越好。二是大面積或年輕人員,可減少洗滌時間,防止體溫過高。三是弱酸弱鹼燒傷,應立即用大量流動水沖洗傷口;強酸、強鹼燒傷,用乾淨的乾布迅速蘸酸鹼,然後用流動水沖洗受傷部位。

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

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

企業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