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朝皇帝,道光會為何留下“不入太廟”的遺言?原因令人敬佩

作者: 恬恬

帝王太廟是古代帝王祭祀先祖的地方,也是皇家的家廟。早在夏朝時,就有“世室”的說法。到了商代,名字變成了“重屋”,周代則稱“明堂”,直到秦漢時才稱“太廟”。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裡,有一句“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這裡的“七廟”就是“天子七廟”。《禮記·王制》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作為清朝皇帝,道光會為何留下“不入太廟”的遺言?原因令人敬佩

中華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對於天子之制,自然來不得半點馬虎。隨著七廟制度的演變,基本上是個正統的皇帝,都能進太廟。只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子孫會將離得遠的祖先搬出太廟,給其他的皇帝騰位置。所以說,這本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但清朝有一位皇帝,他偏偏不入太廟,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1850年2月25日,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駕崩,享年69歲。這位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6位皇帝,年號“道光”,後世習慣稱他為“道光帝”。道光帝一生在位30年,是一個成就不大的中庸之主。他厲行節儉,卻導致了奢侈之風盛行。因為他的衣服有塊補丁,大臣們也紛紛在衣服上打補丁。

作為清朝皇帝,道光會為何留下“不入太廟”的遺言?原因令人敬佩

道光帝是個工作狂,到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的大清帝國,並沒有因為他的努力工作而得到中興。但無論他個人能力怎麼樣,他始終是有資格進入太廟享受後世祭祀的。直到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爆發。這一年是道光二十年,兩年後,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它包括割地、賠款、通商、協定關稅和廢除公行制度等五項內容。

在這五項內容裡,英國人斷了道光帝進太廟的念頭。因為康熙帝曾有言在先:“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宗靈位”。道光帝認為,自己丟了香港島,已經不具備入太廟的資格了。所以他自己覺得,即便是入了太廟,他也沒臉去見大清的列祖列宗。一來是沒資格進,二來是沒臉進。所以道光這才留下遺言:不入太廟。

作為清朝皇帝,道光會為何留下“不入太廟”的遺言?原因令人敬佩

道光帝做為一個庸碌之君,能夠正視自己失地辱國,並堅持不入太廟,和後世子孫比起來,他的確值得敬佩。當然,這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但即便是道光帝留下了遺言,他的兒子咸豐帝也沒有照做,而是把他弄進了太廟。但時間會告訴咸豐帝,他這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咸豐帝20歲即位,在位11年,卻割讓了最多的國土。

1858年,即咸豐八年,《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領土割讓給了沙皇俄國。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1860年,也就是咸豐十年,一份《北京條約》又割掉了44萬平方公里。僅僅這兩份不平等條約,咸豐帝就割讓了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比起其父道光帝割讓的香港島,面積不到100平方公里,他“強”了萬倍!

作為清朝皇帝,道光會為何留下“不入太廟”的遺言?原因令人敬佩

康熙帝是清朝的聖祖皇帝,他留下的“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宗靈位”的祖訓,被咸豐這個不肖子孫拋諸腦後,然後自己一個人割讓了最多的土地。近代中國一共割讓了大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是咸豐在位時割的。其他的所有皇帝,割讓的土地加起來還不到他的一半。不知道他要是入了太廟,在下面寫到了道光帝,會不會汗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