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原創 杜華陽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 #“腹”裡乾坤 66個內容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這個影像特徵必須記住。

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一個人總嘮叨,我們總說耳朵都起繭子了;我們走了很多的路,腳都長了一層厚厚的繭子。其實,不僅是手腳等部位會有繭子,腸道也會有。在我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腸梗阻患者中有一部分與腸道外起繭有關。我們先看一個病例:

病例簡介

男,31歲,間斷腹痛、腹脹8月餘。患者8月餘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疼痛,伴輕微腹脹,無噁心、嘔吐,無發熱,無腹瀉、便秘、裡急後重,無停止排氣、排便。當地醫院給予對症輸液治療後可緩解。後反覆出現腹痛、腹脹症狀,伴停止排氣1-2天后緩解,給予對症保守治療症狀可緩解。2020-10-29晚餐後突發左下腹疼痛,呈持續性絞痛,伴噁心、嘔吐,無嘔血、黑便,無發熱。患者CT影象如下: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右上(平掃)、左上(動脈期)、右下(門脈期)、左下(延遲期)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右上(平掃)、左上(動脈期)、右下(門脈期)、左下(延遲期)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右圖(動脈期冠狀位)、左圖(門脈期冠狀位)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右圖(動脈期冠狀位)、左圖(門脈期冠狀位)

影像表現:左中下腹小腸摺疊迂曲、聚攏,形成邊界清楚的團塊狀結構,腸管外包膜樣結構包繞;其內空腸區域性腸壁增厚,近段管腔稍擴張。乙狀結腸區域性受壓變窄。

患者為青年男性,慢性病程,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不全腸梗阻症狀。CT示左側中下腹小腸摺疊迂曲,包膜樣結構包繞。這就是給同行醫師介紹的“腹繭症”。

啥是腹繭症?

腹繭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種原因不明、罕見的腹膜疾病,表現為腹腔部分或全部內臟被一層緻密白色纖維膜所包裹,通常包裹內容物以小腸最常見,因形似蠶繭而得名,既往或稱為特發性硬化性腹膜炎、先天性小腸禁錮症、小腸繭狀包裹症等。

1

腹繭症發病機制

目前該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腹繭症根據病因應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腹繭症病因學說主要包括:

(1)先天發育異常: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腹膜發生變異導致的先天性疾病,包括大網膜缺血和子宮附件發育不全或異常等。

(2)性別因素:腹繭症好發於青春期女性,且多數伴有輸卵管炎或月經異常,可能是生殖道逆行感染或月經血逆流所致化學性腹膜炎,進而形成包膜。

(3)地域因素:一些研究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城市發病率高,腹繭症發生可能與地域因素有關。

繼髮型腹繭症的病因學說包括:

(1)腹部手術史:有腹部手術史患者,包括闌尾切除術、膽囊切除術、部分腸切除術、剖腹探查術、腹腔化療、卵巢切除術、門腔分流術、疝修補術、胃癌和肝癌切除術等。

(2)腹部相關疾病:包括肝硬化、心功能衰竭伴腹腔積液、腹部惡性腫瘤、尿毒症、結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腹腔結核、盆腔炎症性疾病、異物、外傷等。

2

腹繭症臨床表現

患者臨床表現常無特異性,常表現為急腹症和腸梗阻症狀:如腹脹、嘔吐、消瘦、食慾不振、腹部包塊以及反覆發作的急性或亞急性小腸梗阻等,病程長短不一,部分患者病情可反覆發作及自行緩解,少數可伴有腹腔積液。也有患者無異常症狀,而是在體檢、或者是因其他疾病就診過程中發現該病。如:部分患者因輸卵管粘連不孕,在就診中發現該病。腹部包塊或有反覆發作的不完全腸梗阻患者,在排除的腹部腫瘤性病變的情況下,應當懷疑腹繭症的可能性。

3

腹繭症影像學

常規的X線及超聲對腹繭症診斷意義不大(悄悄告訴你,X線和超聲對腹繭症診斷沒有意義,但是在臨床中都用平片和超聲去篩查除外一些疾病)。MSCT是腹繭症最有效的檢查手段。腹繭症的MSCT表現包括:

(1)腸外“包膜徵”:是指聚集的病變小腸周圍可見繭樣、環形等或偏低密度纖維包膜,稱為“包膜徵”。

(2)小腸呈特異固定形態:侷限性或全部小腸聚整合團,病變腸管摺疊可表現為菜花狀、擰麻花樣、手風琴樣、香蕉串樣、字母“U”樣以及“假腫瘤徵”樣改變,形態相對固定,且位置多固定不變。

(3)“小腸隔離徵”:病變小腸與周圍正常腸袢分界清晰,呈“隔離樣”改變,表現為透亮線影,即“小腸隔離徵”。

(4)小腸梗阻:多表現為小腸不全性梗阻。主要為小腸侷限性或節段性腸腔擴張積液積氣,可見多發氣液平面和/或小腸“腸糞徵”厚強化等徵象。

(5)其他徵象:包括腸周侷限性包裹性積液、結腸擠壓改變,髒層腹膜增厚粘連等。

下面透過文獻中的典型影象加深對腹繭症各種徵象的理解:

(1)腸外“包膜徵”: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腸外包膜徵:冠狀面像(圖①),小腸被纖維膜呈“V”字形包繞;軸位(圖②)顯示更加清晰,結腸受壓推移。

(2)小腸呈特異固定形態+腸周包裹性積液: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腸管輕度擴張,呈香蕉樣排列,腸管與繭膜間可見大量積液

(3)小腸隔離徵:

腸道外“起繭”,這個影像學徵象到底是什麼病?

冠狀位腹部區域性小腸聚集呈團,腸腔輕度擴張積液伴“腸糞徵”,腸周可見侷限性積液及完整“包膜徵”,病變小腸與周圍腸袢間可見“小腸隔離徵”。

4

腹繭症的鑑別診斷

如果掌握腹繭症影像徵象,則可以直接診斷該病,無需與其他疾病鑑別。但腹繭症臨床相對罕見,且腸梗阻是臨床常見疾病,在臨床實際中很難直接診斷該病。腹繭症主要與引起腸梗阻疾病鑑別。

(1)腹內疝:典型表現可見疝口、疝囊以及異常的腸袢,常引起閉袢性腸梗阻,腸繫膜及血管常侷限性聚集呈“纜繩徵”。一般無腸外無繭樣纖維包膜。

(2)硬化性腹膜炎:多發生於長期腹膜透析或多次腹腔化療後的患者,腹壁緊縮且質地堅韌如板,CT上可顯示腹膜增厚並與腹腔臟器廣泛粘連,腸梗阻徵象相對較輕,無繭樣纖維包膜。

(3)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常有手術病史或腹腔結核,臨床出現反覆發作的不全腸梗阻。CT常可見侷限性粘連帶,梗阻端常可見鳥嘴徵,梗阻腸管擴張、積液和積氣,氣液平面多呈“階梯樣”表現。腸道外無繭樣纖維包膜和“小腸隔離徵”。

(4)腹膜包裹症:是一種罕見先天發育異常,發育近似正常的腹膜包裹小腸形成腹內疝,包膜內壁光滑,與小腸無粘連,腸管蠕動一般不受限制,較少發生腸梗阻。

5

腹繭症治療

有關腹繭症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和保守治療,具體是手術還是保守治療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相關指南。往往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治療方式:即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可不處理或採取保守治療,而症狀重或頻繁發作患者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方式主要為包膜切除或切開術,根據腸管有無病變而選擇是否行腸切除術。手術目的以充分鬆解粘連為主,無需追求包膜完整切除和廣泛分離。

參考文獻:

[1]楊先春,陳莉,吳漢斌,楊克勤,左敏。腹繭症的MSCT診斷與鑑別診斷[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8,27(02):117-122。

[2]李斌斌,楊小華,溫陽輝,唐祖雄,孫鼎,秦磊,錢海鑫。腹繭症的臨床特點與診治經驗[J]。中華普通外科雜誌,2020,35(06):468-470。

[3]李勝,劉鮮豔,文波,姚偉,馬康規,譚衛澤,劉森林。26例腹繭症的診治體會[J]。中華普通外科雜誌,2020,35(04):300-303。

[4]馬洪兵,周丹。腹繭症的CT診斷及臨床表現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誌,2019,29(05):865-868。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杜華陽

本文稽核:楊衛生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End-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稽核透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