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養身都講究能夠安心,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呢?如何安心呢?

修道人,隱士們都最求心靜的境界,淡泊名利,與世無爭。能夠做到安心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值得讓人尊敬。

追求心靜安寧,是每一個修道之人要面對的課題,也是每一個普通人想要擁有的一個好的心態,然而事與願違,在繁華的生活中,想讓自己心安視乎不容易,工作,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一句很煩很煩可以概括社會快節奏的生活,那麼很多人就會跑到人少安靜的地方去修心。

修心養身都講究能夠安心,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呢?如何安心呢?

然而我們很多人不明白的其中一個玄機,兵法中有句名言“擒賊先擒王”,要讓自己的心安寧,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心在哪裡。看到這裡,大部分人都不禁會笑,心在哪裡不是顯而易見麼,還需要去探尋麼?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心”字包含的意思卻非同尋常,我們的思想可以用心來描述,我們的想法也是心,我們的心臟也是心,所以心代表的意思很多。那麼我們要找的那個“心”在哪裡呢,是什麼呢?

在各家學說中佛家有一本書,短短二百餘字就描述了什麼是“心”,這本書叫《心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瞭解下,可以看出“心”在各家修行中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也是玄機所在。當然《心經》中所描述的是一種很高的修行境界。可以說是對心得一個總結。那麼在另外一本佛家重要的大乘經典《楞嚴經》中就對心進行了長達三篇的探索和論證。

《楞嚴經》緣起於阿難的一次意外差點破了出家人的戒律,用我們現代話語來說就是看到美女沒定住,動了不該動的色心。在當今世界,物質和科技發達的今天,和古代相比,誘惑的因素更多,錢財名利,很難說能讓人心滿足與現有的狀態,所以我們的心每天都在追求更好的,如何讓我們的心在工作生活中安定呢,中華文化中各家其實並不反對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並沒有說要你隱居不問世事,最主要的是修心,心定即使在煩躁鬧市,你也可安心。古人有句話“大隱於市,小隱於林”,就是說其實越是在工作生活中去修心,才是一個比較好的修行安心的方法。那麼要修心,首先要知道心是什麼?才能知道如何去做。

修心養身都講究能夠安心,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呢?如何安心呢?

佛家著作《楞嚴經》中描述了阿難尊者在被佛祖救助後,慚愧自己一向讀書很多,懂得道理很多,但是定力不夠,在遇到誘惑危險時不能安定住自己的心,阿難尊者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今天就是超級學霸,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三藏十二部大藏經典都是阿難尊者集結而成,才有了今天中華文化中佛家部分的各種著作。

佛祖就像一位老師,就問阿難尊者,你說自己心不定,那麼心在哪裡呢?阿難透過自己的知識和了解在和佛祖在一問一答的對話中探索心在哪裡,心是什麼?阿難先後論證心在身體內,心在身體外,心在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我們的邏輯思維,心就是我們的感性思維,心就是我們的思想等等只要是我們作為一個生命體活動中能體現出心作用的地方,阿難尊者都進行了論證和探索。

但是很可惜的是,都被佛祖一一否定了。在佛家中有一個很有名的詞語“明心見性”,就是說的找到了心是什麼,心在哪裡的一種狀態。大凡明心見性的人都是開悟的人,都是很高修為的人,但是其實佛祖也在楞嚴中說的很清楚,明心見性只是知道了心是什麼?也就是說你修心算是入門了,才是開始起修,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很顯然,能夠透徹的瞭解心的人,才算入門。

作為我們普通人,如何去了解心呢,佛祖也讓各個已經有成就的聖者談了自己的曾經修心的方法,來啟發我們這些初級修心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楞嚴經》,

總之概括起來講就是一門深入,透過一個方法來訓練自己的心,我們中國的文人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文房四寶,那些書法大家每天寫字就是一種修心的方法

修心養身都講究能夠安心,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呢?如何安心呢?

中國的武人每天打拳也是一種修行方法,各門各派也都有自己對應的修行方法,但是大成就者往往就是一門深入得到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專注於一件事,用每天的專注來訓練自己的心,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功夫,有功夫了就能定住一顆躁動的心。

打個比方來說作為我們上班族,每天見到同事都能堅持給一個友好的問候,已經是人際關係上的專注了,長年累月你的人脈肯定很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