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摘要:番石榴味道甜美,為南方特色水果,傳下來的古典詩詞只有白玉蟾的《月庭》。本文以番石榴詩為引子,重點介紹了海南兩位名人白玉蟾和丘濬的詩文,以及丘濬的

良好家風、佛道之辯、成語“道不同不相為謀”等文史知識。附圖有

白玉蟾的真跡《

足軒銘卷

》以及其他著名國畫,居家過年就來賞詩賞畫讀國學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番石榴又名

芭樂

、雞屎果,廣東潮州、汕頭及臺灣的土名叫拔子。番石榴原產美洲熱帶地區,16至17世紀時,自墨西哥至秘魯傳至我國廣東、海南島一帶。

番石榴

曾經評為全球七大最“臭”美食之一,如果把熟透近爛的番石榴中間切開,其果肉中間的果仁部分不光有雞屎之象,隱約中還有雞屎之氣。另外“香蕉你個芭樂”,這句源自港臺電影的髒話,已經變成一句戲言了。

拔子出紅塵,相與遊瑤池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附圖:宋 劉松年松蔭談道圖

番石榴傳入國內較晚, 在《月庭》首詩中提到了拔子,這裡可能是附會番石榴。作者白玉蟾(1134~1229),海南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是道教人物中最傑出的詩人,

白玉蟾

俗名葛長庚,世稱紫清先生,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石山鎮典讀村人。7歲能賦詩,12歲作《少年行》:“

寸心鐵石壯,一面冰霜寒。落筆鬼神哭,出言風雨翻。氣呵泰山倒,眼吸滄海乾

“。童試時作《織機》:”

大地山河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虛空白處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飛”的

豪邁詩篇,詩被主考評太狂,但也有超凡脫俗的心態和頂天立地的氣派。

白玉蟾留下了不少詩作,我們擇其一二欣賞一下:

《結廬武夷山》:

千古蓬頭跣足,一生服氣食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

。據

馬宗霍

《書林紀事》載白真人常

蓬頭跣足,但為人豪爽俠義,神清汽爽,常乘酒興即席揮毫,

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附圖 宋 白玉蟾 足軒銘卷

朱文公像贊

》:

皇極墜地,公歸於天。武夷松竹,落日鳴蟬。

《紫巖潘庭堅》:

人情不似吳箋厚,世路常如蜀道難。兩鬢已將沾雪白,寸心尚自炳楓丹。君還有意憑誰說,我亦無言把劍看。相對一窗風打雪,通紅榾柮謾燒殘。

《景德觀枕流》

:寒泉瀉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綠。幽人一種泉石心,倚溪看此數椽屋。

華陽吟

》:

家在瓊崖萬里遙,此身來往似孤舟。夜來夢趁西風去,目斷家山空淚流。

這大約是文史上為海南留下的第一滴眼淚。懷念家鄉的詩再擇其一首欣賞:

長天與遠水,極目煙冥茫。暮鴻孤悲鳴,霜林萬葉黃。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附圖 宋 佚名 松谷問道圖

白玉蟾最著名的是其七絕詩《早春》,被收入傳統蒙學經典《千家詩》:

南枝才放兩三花

雪裡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

深深籠水淺籠沙

這首詩寫梅花來歌詠春天,因為梅花開得最早,詩裡說才開放兩三朵,詩人在雪裡看花。下兩句引用了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早春》詩引用“煙籠寒水月籠沙”來點明當時的環境,將花、雪、煙、月、水、沙連成一片,創造出一種朦朧美。

在類似的詩中,唐代齊已的《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一枝開”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極寫這個“早”。《唐才子傳》記錄一個故事,說齊已的這首其中句“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原寫的是“昨夜數枝開”,在請教鄭谷時,鄭谷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齊己深為佩服,並稱鄭谷為“一字師”。不過從賞梅的角度看,“南枝才放兩三花”既強調了“早”,更有美感且符合實際情況,所以白詩也更有生命力。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附圖北宋 楊世昌 崆峒問道圖

齊已是唐末僧人,鄭谷是晚唐進士,二人詩文俱佳,擇二人幾首欣賞:

《江行早發》:

舟子相呼起,長江未五更。幾看星月在,猶帶夢魂行。鳥亂村林迥,人喧水柵橫。蒼茫平野外,漸認遠峰名

《送人遊塞》:

槐柳野橋邊,行塵暗馬前。秋風來漢地,客路入胡天。雁聚河流濁,羊群磧草羶。那堪隴頭宿,鄉夢逐潺湲。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鄭谷詩的精彩之處在於結尾兩句,握手分別,天各一方、南北異途的無限愁緒濃縮在這七字之間,笛聲長嘯更豐富了人的感情。

《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鷓鴣,叫聲像極了“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以鷓鴣為題遠遊送別。

成語:道不同不相為謀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附圖:宋 佚名 山坡論道圖

16歲時詩人出門尋道,歷經常人難忍的艱辛,曾作詩紀錄:“

初別家山辭骨肉,腰下有錢三百足。思量尋仙訪道難,今夜不知何處宿

”, 他以“

文苑麗長春,學海深無窮

”,“

青春不再來,光陰莫虛度

”鞭策自己,“

讀盡人間不讀書,識破世上不識事

”,後成為道教南宗宗派(紫陽派)的首創,對中國道教界來說,白玉蟾的名字如雷貫耳,人人皆知。

清胡之枚《淨明宗教錄》記載: 僧人孤雲勸白玉蟾祖師入釋,以求光大佛門。祖師對曰:吾

中國人也。生於中國,則行中國之道理。若以夏變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禪宗一法,吾嘗得之矣。是修靜定之功,為積陰之魄,以死為樂!《涅磐經》所謂“生滅滅矣,寂滅為樂”是也。吾中國之道,是煉純陽之真精,形神俱妙,超天地以獨存,以生為樂也!故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夷夏之道,有所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附圖 清 任熊 群仙祝壽圖

道不同不相為謀,成語,出自《論語 衛靈公篇》,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述而》篇也記載:“

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裡講的是:如果富貴合乎於

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做手執馬鞭的車伕這樣下等的事情,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東漢時天下大亂,管寧與華歆等朋友避亂於遼東,他們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再加上其他的事情,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這就是“管寧割席”的故事。

丘濬詩摘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在歷史上,海南還有一位名人

丘濬

,六歲即作詩《五指山》: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

炎荒

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雲煙。雨霽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這首在海南家喻戶曉的詩作,借五指山的雄奇秀麗,寄託自己的胸襟抱負,很難想像是位六歲童子所作。

丘濬,明代中期文學家,政治家,33歲進士及第,海南歷史上唯一宰相,史評“詩文滿天下”。現存丘濬故居位於海南省海口市府城金花三巷9號

丘濬七歲時喪父,其祖父鼓勵丘濬兄弟兩人說“

吾先世,世以積善相承,今不幸而中微,然古人往往因微而大著,所以大發者,其在二孺乎

?”,並寫下一幅對聯:

嗟無一子堪供老,喜有雙孫可繼宗

。祖父囑咐兄長丘源,要他“承吾世業,學為良醫,

以濟家鄉

”;希望丘濬“拓承祖業,志為良相,

以濟天下

”。

丘濬好學,家貧無書,曾經走數百里路借書,必定將書借到才罷休。丘濬的

母親李氏教育他讀書總是孜孜不倦。每日五更,雞鳴即起,伴兒誦讀;入學歸來,問其功課,詢其交遊。及至遊學帝京、為官,仍然致書“戒諄諄以忠謹,圖報國為言”。

以上事蹟記載於

丘濬所作的《可繼堂記》。“可繼”二字源出其祖父留的那幅對聯。

正是這種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造就了一代儒學大師濟民、養民、安民、親民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

丘濬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良好的家風,重視兒女培養,家風一直傳至現代。孟子曾言:“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良好的家風,則能澤被後世無數。

給孩子們賞析古典詩詞裡的番石榴

丘濬詩文滿天下,我們擇其幾首欣賞:

《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中華不是胡居處。江淮赤氣亙天明,居庸是汝來時路。不如歸去

。”,這首詩作於土木堡之變後,當時明英宗受宦官王振的慫恿,出兵攻擊蒙古瓦剌部,但在王振的各項騷操作下延誤戰機,兵敗土木堡,明英宗也被俘,瓦剌部圍攻北京,最終在於謙的有力反擊下瓦剌部退走。詩人因此有感而發。于謙後來被冤殺多年後,修撰《英宗實錄》時,時人仍然準備按有罪論記入,丘濬主持了正義,實書于謙之功。

以土木堡事件為背景,還有一首詩。當時明庭紛紛主張南遷,

丘濬以宋高宗伯母南逃至江西造口十八灘幾乎被金人俘虜這一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作,作詩一首,把鷓鴣叫聲巧妙地點化為警世駭俗奇語,

以勸戒朝庭切不可重蹈南宋覆轍

:“

行不得也哥哥,十八灘頭亂石多。東去入閩南去廣,溪流湍駛嶺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客中對月》:

萬里思歸客,傷心對月華。欲憑今夜影,回照故園花

。這是丘濬的一首思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