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By 零林

埃及人為自己生為埃及人自豪嗎?

這個問題,不僅對我這個生活在開羅的“老外”來說難以回答,對於很多埃及人自己,似乎也難以回答。

在我的印象中,埃及人應該是挺自豪的,他們有悠久燦爛的文明、有舉世無雙的金字塔、有遍地可循的歷史遺蹟,當然,還有相比周邊鄰居更加包容多元的社會。尤其是埃及青年人,如果你在街頭或者商場、餐廳碰到,會發現他們都看上去挺時尚,而且大多數人都能講比較流利的英語,在和外國人交流時顯得挺灑脫、幽默。

不過,最近有一群埃及青年做了一個調查,卻發現自己身邊的同齡人在面對自己作為埃及人的身份時,似乎不那麼自信了,具體表現在:

他們對自己的語言不自信,日常交流時常用英語、拉丁化阿拉伯語(

Franco-Arabic,即“阿拉伯語聊天字母”。在網路或移動裝置中,常規的阿拉伯語字母不那麼方便,於是人們把阿拉伯語字母對應翻譯為拉丁字母進行交流,進而發展成一種特殊語言體系

)來替代埃及社會通用的阿拉伯語;

他們對自己的社會不自信,就業困難讓他們想辦法離開,去其他國家尋找工作機會或組建家庭;

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自信,更願意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彼此相處而摒棄埃及社會的傳統……

等等。

比如,一項對近300名開羅青年的調查顯示,有61%的人表示在日常交流尤其是在社交網路上交流時,用阿拉伯語、英語混搭的方式表達,比單獨使用阿拉伯語更加習慣,也感覺更舒服。

正因如此,開羅一所私立大學的幾個小夥子,決定發起一項社會倡議:

Eftakher Enak Masri,

英譯為

“Be proud to be Egyptian”,

中文為

“自豪我是埃及人”

發起人名叫阿德爾·約翰,一名大四的傳播學系學生,共同發起人都是他的同學。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阿德爾說這項倡議的最初設想,就是要“幫助埃及青年人對自己的國家產生更多歸屬感”。

“一開始,我們關注到的是語言使用的問題,”阿德爾解釋說,“當我們忽然意識到青年人在社交媒體上更多使用拉丁化阿拉伯語甚至英語進行交流時,我們感覺這是在使用阿拉伯語方面出了問題。於是就想鼓勵大家更多使用我們自己的語言。”

然而,當阿德爾和朋友們開始更深入的調研時,發現問題不僅僅是在阿拉伯語的使用上,而是關於埃及人的整個身份認同。

“很多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埃及人身份持負面看法,”這是超出了阿德爾最初的預期的。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這種負面情緒,表現在涉及埃及人身份的多個方面,包括語言、飲食、時尚、習俗傳統等。

比如阿德爾在調查時發現,很多埃及年輕人對於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一無所知,甚至只會用英語或拉丁化阿拉伯語交流,“一些人認為這樣能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工作,在社會中更有優越感,甚至刻意在生活中抹去自己的埃及人身份”。

阿德爾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社會的變遷所致,但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文化對埃及社會的影響太大,“年輕人在電視或社交媒體上看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後,會刻意模仿”。

那麼,阿德爾和朋友們準備怎麼讓更多的同齡人“自豪我是埃及人”呢?他們做了這麼幾件事:

一是在大學校園發起倡議的宣傳,並開發了互動遊戲,鼓勵更多大學生多去了解埃及的歷史和文化,用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話說,就是“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重塑青年人的自信,透過實際的例子來糾正一些青年人的負面想法,包括埃及語言的傳承和發展,比如很多埃及人現在使用的阿拉伯語中就有大量古埃及語的詞彙,古埃及時的很多習俗和生產方式延續至今;

三是在社交媒體上加強傳播與互動,宣傳埃及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幫助埃及青年人解疑答惑,強化身份認同和民族自信。

據稱,這一倡議發起約半年來,已經得到了埃及民眾越來越多的支援,甚至一些社會名人比如埃及前文物部長,都認為這項倡議很有必要。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話說回來,一群埃及大學生透過社會調研發現的一些社會問題,並由此發起的一項倡議行動,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埃及青年群眾的某些情況,而並不能代表埃及青年整體,更不能代表整個埃及社會。

那麼,埃及人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到底存不存在問題呢?

我沒有進行過太多的研究,所以不好下結論,只能管中窺豹地透過自己所觀察到的一些埃及社會的情況,來說一些個人的看法。

比如,在女兒所在的這所位於開羅馬阿迪區的國際學校中,就有不少埃及孩子,無論從表達方式還是從生活習慣上,都深受歐美文化的影響。至於說那些生長於國際家庭的埃及孩子,比如父母雙方有一方是埃及人、另一方是美國人或者其他國家人的,這些家庭和孩子便更傾向於自己的美國人或者其他國家人的身份,而非埃及人的身份。當然,作為國際家庭存在這種現象也屬正常。

在網路上,我感覺埃及愛國青年其實還蠻多的,當然憤青也不少。

比如在國外版的知乎Quora上,就有不少類似於“What makes you most proud to be Egyptian?(身為埃及人你最自豪的是什麼?)”這樣的問題,閱讀量和評論量都挺高,很多跟帖的都是埃及人,字裡行間洋溢著滿滿的自豪。

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碰到友好的埃及人,在街頭遇見時會大老遠就打招呼:“Welcome to Egypt(歡迎來埃及)”。在和一些埃及朋友和當地人聊天時,如果聊到埃及的歷史文化或者社會風情,他們總會格外熱情地給你介紹,言語中也總能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的國家和文化的自豪。

至於憤青們,討論的自然多是一些社會問題,比如埃及政府的廉潔問題、法律的執行不公不力問題、公民的素質問題,等等。這些言辭中儘管包含著抱怨、斥責甚至失望,但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是出於對社會進步、完善的期盼和推動。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

不可否認,社會的發展程度會影響民眾對於國家和社會的自信度、認同度。但對於埃及人而言,影響其身份認同的或許還有另一個原因。

這就是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在堅持的一個討論:現在的埃及人,算不算純正的埃及人?或者說,作為基本是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後裔的現代埃及人,有沒有底氣因埃及文明而自信?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是沒有探討的必要的。因為追究一個社會族群是誰的後代,沒有太大意義。人類歷史和族群在數千年的演變發展中,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融合、新老更替的過程,因此,歷史和文明的創造者與繼承者,是同樣重要的。

所以,對於埃及人而言,不管是誰的後代,如今站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承繼著這裡的歷史和榮耀的,就是眼前的這些埃及人。既然已經是這片土地、這份寶貴文明遺產的主人,埃及人就應該為自己身為埃及人而自豪,並且透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延續這片土地上的榮耀。

入埃及記(46)不會吧,埃及青年居然開始不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