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在我國現行標準下,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分別是22歲和20歲。但隨著近年來人們觀念改變、生活壓力變大,國內的平均初婚年齡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為了進一步促進結婚率,緩解少子化的嚴峻現象,又有專家重新提出將法定婚齡下調的議題,他們認為未來男女只要滿18歲就可以結婚了。該新聞出來之後引起網友熱議,大家普遍不看好這個提議,並覺得影響結婚的因素有很多,調節年齡也許只是“隔靴搔癢”。

一、調整法定婚齡的歷史

前段時間下調法定婚齡的話題充斥網路,專家將這個話題重新拿上臺面討論會不會意味著此事很有透過的可能。許多人認為這又是另一層面上的變相催婚,引起不少網友的反感。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沒什麼意義,畢竟不想結婚的人即使在現行標準下也依然會推遲結婚年齡。就算調到16歲結婚,不想結的人依舊不會結。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其實法定婚齡已經不是第一次調整了,我國在1950年頒佈了第一部婚姻法,裡面明確規定男女的結婚年齡在20歲和18歲。根據當時的國情,這樣設定的好處是為了避免童婚、早婚的泛濫,規定人們一定要過這個年齡段才能結婚,否則就算違法婚姻,是不被法律承認的。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第二次改動是1980年,婚姻法重新調整了男女結婚年齡,改成男性最早22歲,女性則為20歲。之所以將年齡上調2歲,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倡導多生小孩,已經出現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趨勢。為了搭配計劃生育政策,婚姻法中的法定結婚年齡也有所改動。除此之外,我國還出現了鼓勵晚婚晚育的標語。

二、有何意義?

從這幾次法定婚齡的調整可以看出,結婚年齡跟當時社會環境以及未來人口政策有很大關係。以前將結婚年齡上調是為了限制早婚早育、促進優生優育。現在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現象嚴重,適當下調結婚年齡也是為了適配整個社會的發展。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縱觀整個國際社會,大部分國家的結婚年齡都比我國要早。比如美國某些地區只要男女方雙方願意結婚,即使沒有成年也是被允許的。周邊的俄羅斯原本法定結婚年齡為16歲,現在也下調到14歲。在老牌發達國家荷蘭,只要年滿12歲就可以談婚論嫁了。

但是此資訊傳播出來之後依舊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沒必要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因為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很多人22歲剛剛大學畢業,等到研究生畢業時已經過了25歲。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也沒有多少積蓄,即使法定結婚年齡再低也無法承擔起婚姻的責任。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但許多人也表示了理解,認為國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是為了促進結婚率和生育率。我國近幾年結婚率不斷下降,隨之而來影響的就是生育率,新生人口明顯不足,未來養老和社會發展都將成為大問題。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法定婚齡的調整對他們影響並不大,因為這不是強制的規定,大家還是可以依照自身情況選擇何時結婚。

三、真正影響結婚率的因素

這幾年我國為了促進人口增長在許多方面下了功夫,比如開放二胎、三胎,給予多胎家庭購房優惠政策以及補貼等等,如今下調法定婚齡也是該項舉措裡的其中一步。不過就像許多人說的那樣,真正影響人們晚婚甚至不婚的因素有許多,即使將法定婚齡提前至18歲,又有多少人願意成年就結婚呢?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根據某大學教授所說,我國目前要解決人口問題,最大的切入點還是在於降低結婚負擔、就業壓力以及完善保障制度。比如整治天價彩禮、調節過高房價、將租房市場制度完善化,讓人們在進入婚姻前不必有太大經濟負擔。

除此之外,婚後的生育補貼、教育保障等等都要跟上,不然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擔心婚後降低生活質量而拒絕進入婚姻。

“下調法定婚齡”引熱議, 對普通人來說是福是禍?

總結:

調整法定婚齡又一次被搬出來,意味著大機率會開始實行。不過該項法規沒有強制性,對普通人來說影響不大,人們還是可以選擇適當年齡結婚。這項規定的出臺跟開放三胎政策差不多,雖然沒有強制性,但對社會釋放出一種鼓勵早婚、多生的訊號。對於那些本來就想結婚生育的人來說,無疑是有積極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