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怎樣看待英語的地位和作用

英語的地位和作用現在社會上爭論的比較多。我們知道英語是用來和很多國家溝通的工具,英語是一種社會功能,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語人才,但它不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不需要人人掌握。

每個人的能力千差萬別,有的人動手能力強;有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強;有的人空間想象能力強;有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強等等。當然也有的人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中考、高考把英語的分值設定的和語文、數學相當,作為三大基礎科之一是很不妥當的。譬如動手能力強邏輯思維也很強的理工科人才,只因為英語弱,他的成績因英語拖後腿,就被排斥在進一步深造的大學大門之外,大量的有相當特長的人才就這樣被埋沒了。

也許有人說:我們要和外國交流,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我們不能閉關鎖國,所以一定要學英語。這實際上是混淆了社會功能和個人技能這兩個概念,社會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部分語言能力強的人,他們可以集中精力翻譯,介紹、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另一部分動手能力、邏輯思維等等其他能力很強的人雖然不會英語,但可以充分學習利用前面那部分人介紹引進的國外先進經驗在自己的領域發揮作用。這不就是現在倡導的團隊合作嗎?這怎麼就是閉關鎖國呢?

一個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是依靠全體人員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而不能僅靠小部分全能人才來帶動。

中考、高考把英語的分值設定的和語文、數學相當,把它作為三大基礎科之一還有很大的隱患。

第一,很多有才能的孩子只因為英語這一科較弱,從小學開始,初中、高中階段他們的學習水平給人的感覺好像比別人差些,近十年的挫折和打擊,很多人就這樣對學習失去了信心。這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男生的整體成績往往遠低於女生,英語是很大的因素。如果去掉英語,男生的成績不會低於女生。如果反過來大幅度提高理化的分值,很有可能男生的成績會高於女生。因此,初中階段,男生的整體成績往往遠低於女生,很大程度就是分值不合理設定,人為造成的。很多人才因此永久地被埋沒了。

第二,各種各樣有各種能力的學子,因為英語所佔的分值很高,只要稍差些,就失去了進入適合他的才能的學校深造的機會;而有些英語好的,但其他能力差的學子,因英語分值高,總分高,就比較容易進入學校深造,但因其他能力較弱,學得也很辛苦,即使畢業了也很難成才。因此,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到大學學什麼專業都是一樣的,工作時和學的專業沒關係,這是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所以,雖然每年有大量的理工科學子畢業,但社會上最缺乏的還是技術型人才。

第三,很多學子,為了能進入更高一級學校的學習,不得不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學英語上。這既擠佔了很多時間、精力,又極端地加重了學習負擔。也大大地壓縮了學習專業技術的時間和精力。這實際上是讓一個人既承擔與國外的交流,又負責專業技術的精通。如果由兩部分人分工合作來完成,效率是不是要高很多。

第四,為國外掠奪中國的優秀人才,提供了無縫對接幫助。國外要中國的人才為他們服務,當然希望中國的人才精通他們國家的語言,這樣可以直接為他們所用。在中國,因為英語的分值很重,只有英語好,才有可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結果是,因為英語好能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因為英語好更容易被國外利用,中國的優秀人才就這樣無縫對接的流失了,中國的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成了為國外培養人才的工具。

第五,加重了文化自卑。因為英語在中考、高考、大學畢業中,佔的分值都很重,許許多多的孩子為將來能進較好的學校,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英語,不少人自己的母語還不熟悉,從入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學英語,幾乎一個人從幼兒到成人都是在外國文化的氛圍中度過,怎麼還能有一丁點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