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上火”,不同臟腑不同方

小編導讀

火是六淫病邪之一,為熱之甚,是在疾病過程中產生的。火有各種熱的病證,範圍很廣,涉及多個臟腑。辨火之證首先要辨別虛火和實火,虛火者宜滋降,實火者宜清瀉。本文就臟腑臨床常見的火,分述辨治如下。

01心火

心為君主之官,藏神,開竅於舌。心和則舌知五味。若心神抑鬱,鬱而化火,火性上炎,內擾心神,便出現心煩失眠,口舌生瘡,或糜爛腫痛,甚則譫語神昏,哭笑無常,大便秘結,舌尖紅苔黃,脈數等。

治法:清心瀉火。

常用加味瀉心湯之類。

藥用

大黃、黃連、黃芩、生地黃、竹葉心、燈心草等。此方為大苦大寒之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凡吐衄迫血妄行、目赤紅腫、口舌生瘡之毒、三焦積熱所致者,皆可採用此方加減。

治“上火”,不同臟腑不同方

02肝膽火

肝為剛髒,為將軍之官,性喜升發,與膽互為表裡。肝氣鬱結,久而化火,所謂“氣有餘便是火”。火性衝上,臨床常見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耳聾,急躁易怒,甚則吐血,衄血,舌邊紅赤,苔黃,脈弦數等。

治法:根據《內經》“實者瀉之”的治療原則,採用清瀉肝膽的方法,用苦寒直折的龍膽瀉肝湯加減。

藥用

龍膽草、梔子、牡丹皮、黃芩、木通、車前子、生地黃、柴胡、生甘草。便秘者,加入生大黃。若有出血現象,可加知母、白茅根涼血散血。

03脾火

脾為倉廩之官,開竅於口,口唇為脾之外候,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若脾有伏火,則口唇為病。症見口燥唇乾,口臭,口瘡,煩渴易飢,舌苔黃膩,脈濡數等。

治法:以“火鬱發之”之意,用清脾瀉火的瀉黃散之類。

藥用

生石膏、梔子、藿香、防風、甘草、荷葉等。如口臭兼有血熱者,可加入生地黃、赤芍。

04肺火

肺主氣,為相傅之官,主宣發肅降,開竅於鼻,邪熱蘊肺,則宣肅失職。臨床常出現呼吸不利,口鼻乾燥,咳吐黃痰,或吐膿血,煩渴欲飲,尿黃,便燥,或鼻衄,咯血,舌質紅,苔黃,脈滑數等症狀。

治法:瀉肺清火,平喘止咳。

方用瀉白散加減。

藥用

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生梔子等。肺熱重者,加知母、黃芩;咳吐膿血臭痰者,加魚腥草、連翹、白茅根等。

05胃火

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胃有積熱,日久化火,循經上炎,津液受灼,升降失和,故見胃脘灼痛,煩渴引飲,齒齦腫痛,或潰爛出血,嘔吐嘈雜,舌紅,苔黃燥,脈數等。

治法:清瀉胃火。

方用清胃散之類。

藥用

黃連、生地黃、牡丹皮、當歸、升麻、生石膏、知母等。苔見出血者,加白茅根;便秘者,加大黃以導熱下行,則取效更捷。

治“上火”,不同臟腑不同方

06大腸火

大腸為傳導之官。溼熱蘊結大腸,或肺火移於大腸,以致大腸傳導失常,而出現大腸諸症。臨床常見大便秘結不通,或便瀉,腹部脹滿而痛,拒按,或暴瀉黃赤腐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等。

治法:通腑洩熱。

用大承氣湯之類。

藥用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如暴瀉黃赤腐臭,則用芩連之類,以清熱利溼。

07小腸火

小腸為受盛之官,與心相表裡。若心火亢盛,可移熱於小腸,以致小腸實熱,症見心胸煩熱,小便短赤,甚則尿道灼痛,或尿血,或口舌生瘡,舌質紅,苔黃,脈滑數等。

治法:清瀉小腸之火,常予導赤散。

藥用

生地黃、木通、生甘草、淡竹葉等。如心煩、口舌生瘡,加黃連清心降火;血淋澀痛加小薊、瞿麥等清熱涼血,祛瘀通淋。

08膀胱火

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溼熱蘊結膀胱,則氣化失常,而使小便不暢,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或小便淋瀝混濁,或見血尿、砂石,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舌苔黃膩,脈數等。

治法:清熱瀉火,利溼通淋。

常用八正散加減。

藥用

木通、車前子、梔子、燈心草、黃柏、萹蓄、飛滑石、大黃、甘草梢。若見石淋,加金錢草;血淋加大小薊、生地黃、當歸等。

09腎火(陰虛火旺)

腎為作強之官,主藏精。陰精虧虛,虛火內生,相火妄動,臨床常出現五心煩熱,口咽發乾,遺精盜汗,顴紅,唇赤,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舌質紅,脈細數等。

治法:滋陰降火。

常用知柏地黃丸之類。

本方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腰痠遺精、頭暈、盜汗、手足心熱等症,頗為有效。若於滋陰藥中加入肉桂一味,為導龍歸海、引火歸元之法,更見精當。

名醫經驗集

學習了火證的治療,你還想知道哪些呢?

中藥心得、醫案舉隅、養生漫談……這本書中通通有。

“無日不讀書,無日不執筆”,這是謝兆豐教授的治學態度,也是吾輩應該學習的,一起來這本書中品味他的中醫人生吧。

治“上火”,不同臟腑不同方

《謝兆豐臨證傳薪錄》

本書為謝兆豐手稿整理而得,分為病證治驗、方藥運用、醫案舉隅、醫話幾部分,彙集了謝兆豐臨證經驗精華,每論必有詳細醫案佐證,為臨床醫生學習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謝兆豐臨證傳薪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錢永昌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