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不記得天是不是很藍、地是什麼顏色,只記得有風斜斜地吹過,固執地將我掖在耳後的流海掫到前面。我挎著一個小籃子,拿上鐮刀頭,領著我家的土狗阿黃去地裡挖取麻菜,我對生活的真切體會就是從兒時記事時的挖野菜開始的。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鄂玉梅:

藝名菜蘭,1966年11月生於黑龍江省雙城市。1990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學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09年7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教育學專業,獲碩士學位。中國石油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大慶石油美術家協會理事。現任大慶師範學院藝術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系教授,校級中國畫教學團隊負責人、中國畫學術帶頭人,大慶師範學院油陶研究所副所長。

獲獎情況:

2000年12月美術作品《山裡人家》發表在《美術》雜誌2000年第12期上。

2004年7月創作的國畫作品《又一秋》參加全國石油系統繪畫大展。

2006年8月16日創作的作品《秋》入選“黑龍江省第二屆巖彩畫展”,獲優秀獎。

2008年8月編繪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畫說中國體育》專著一部。

2010年9月美術作品《菜籃系列——苦瓜》入選“黑龍江省第三屆新人新作展”。

2010年參與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案《大慶油陶藝術的研究與應用》課題研究。

2010年主持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專案《“墨花墨禽”形式美探究》的課題研究。

2010年主持大慶師範學院著作基金專案《郭味蕖寫意花鳥畫創作研究》,完成《郭味蕖寫意花鳥畫創作研究》著作一部。

2011年獲黑龍江省藝術設計業“百強設計師”稱號。

2012年6月設計的油陶作品獲黑龍江省藝術設計業裝飾設計類優秀成果一等獎,撰寫的《大慶油陶的產生與發展前瞻》獲藝術設計業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好像從我記事時起,每到農曆的春天三月,媽媽就會念叨:“三月三,取麻菜鑽天,該去挖取麻菜芽嘍!”我便和小夥伴們一道去田間地頭挖剛剛鑽出頭來的紫色的取麻菜芽。取麻菜其實就是學名所稱的苣蕒菜,又叫敗醬草。那年月農家苦春頭,也不知其有藥用價值,只知道挖取麻菜芽回來是做蘸醬菜就小米飯吃的,更主要的是還要多挖些拿到城裡去賣,起個大早,帶上頭天挖回的滿滿一籃子菜芽和一個小碗,到城裡的集上一角錢一碗,賣幾次好湊交學費的錢。和現在相比,兒時的生活很清苦,但在媽媽的影響下我們卻覺得生活很有奔頭。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到了夏季,家裡前後園子很大,前園是媽媽必種的豆角、白菜、茄子、辣椒和黃瓜,後園則種玉米和倭瓜。而在園邊和窗下醬欄子裡就都種的是花草了。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茼蒿菜既能吃又能觀賞,媽媽總是把它種在靠園邊的兩壟上,花開時黃橙橙的帶著一種特別的氣味,總會招來許多蜜蜂和蝴蝶,嗡嗡嚶嚶的好不熱鬧。而我喜歡的其它的花花草草,則總是種在園牆根或醬欄子裡。雞冠花、大麗花、秋葵、步步高等花花期較長,種在牆根,能一直開到深秋。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兒時的東北鄉村,家家戶戶除了秋天要醃酸菜,就是春天要下大醬,這是家家必儲的食物。而醬缸則是常年放在室外向陽的窗前。為了保護醬缸不被豬拱雞刨,就總會在窗前圍上一圈柵欄,或用泥坯砌成一個方形的圍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醬欄子。在醬欄子圍成的方寸之中,媽媽最常種的就是八瓣梅、秋葵或是大煙花。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大煙花就是罌粟花,與我們常見的虞美人不同,它是重瓣的粉色,比虞美人粗壯雍容,雖說是毒品禁花,但在家裡悄悄地種上三兩棵是沒人管的。媽媽總是在花落後割下大煙桃,說可以治頭疼腦熱。我家醬欄子與別家不同的地方,是靠窗有一顆杏樹,年頭多了長得高及屋頂,夏天的枝葉遮擋了陽光,使屋裡特別清涼。而最美的是春天四月,杏花開的時候,滿樹粉白如雲似朵,蜂飛蝶舞的春鬧景象每每令鄰里羨慕、駐足觀賞。而鳳仙花為什麼總是間種在瓜地裡,到現在我還是不得而知。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我喜愛兒時的農家小園,房前屋後觀花看草、摘瓜薅菜等生活樂趣總是讓我至今難忘,這些都成了我後來繪畫創作的源泉。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畫畫的,只記得上小學時書本很少,沒有畫畫的紙,我會把語文書的扉頁畫滿,被老師看見常常是批我不愛惜書本。而父親在生產隊當保管員拿回的一本掛曆的反面是我喜歡的最大的畫紙了。那時農村的小學和初中都沒有專門的美術老師,都是自己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後來我考上了中師才學了美術特長,接著又考了本科美術專業,又在工作後在央美脫產讀了兩年研。因著碩士畢業論文求教的機緣認識了郭怡孮先生,郭先生對生活與創作的感悟之深令我欽佩。他贈予我的石濤語“筆非生活不神 墨非蒙養不靈”的墨寶,讓我深切地牢記藝術創作“深入生活、蒙養筆墨”的重要性。而戊戌八月中華藝術大家講習班跟隨郭先生的短期學習,更讓我體會到了這一點。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郭先生以荷花為例,將花鳥畫從現實生活到藝術創作的最本質的過程與方法呈現出來,透過對生活與創作的理論講解、對歷代荷花的畫法賞析、以及文學方面對荷花的詩詞描繪鑑讀,再到寫生實踐與創作體驗的過程,讓每位學員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從自然生活、社會生活,到藝術創作的整個過程,深刻地領悟瞭如何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和認識生活的過程,當然這不是對花鳥畫創作最基礎的知識的講解,而是引導學員們對現實生活與藝術創作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挖掘,這也是先生所倡導的“大花鳥意識”引領與點撥。這對於花鳥畫創作來說起到的是以點帶面的作用,足見先生之用心良苦。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聆聽郭先生的講解,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先生對生活與創作的理解之深是一般人達不到的。我的體會就是,若想搞好創作,首先要理解什麼是廣義的生活和狹義的生活,以及什麼是廣義的形式和狹義的形式,只有理解了這些才能真正搞好典型形象的創作。廣義的生活是指人文的、歷史的、社會的對這一典型形象的描述和認知;狹義的生活就是指自然生活。光有對形象自然生活的瞭解是不夠的,必須瞭解廣義的生活,瞭解詩詞文賦等對所選形象的記載和描述,才能感悟到表現的意境和境界,正如郭先生所說的:“追求中國詩情對自然的現代朗照”,這是創作情感的來源。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然後是研究如何表現的問題。要有廣義的形式和狹義的形式的概念。自然界裡隱藏著諸多的藝術規律是需要我們去發現的。如果我們對藝術規律的感覺也就是宏觀的廣義的形式沒有理解,那到生活裡去就是白浪費時間了。正如郭先生所說:“單單地摳形沒有任何意義,能夠找到藝術規律這才是畫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找到藝術規律其表現可以是所有形式的組合,可以不擇手段,也可以擇一切手段。當你的表現手段與表現內容能達到最佳的組合的時候,一幅好作品就誕生了。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而我,也正是沿著我自小的生活軌跡,根據我的生活經歷,用我對生活的熱愛和深切體悟去進行我的藝術創作的。

(文/鄂玉梅)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END-

書畫論壇

借花藉菜晤春秋——我的生活、創作感懷

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