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8月25日正式出伏,這也代表炎熱至極的三伏天終於謝幕,我們將迎來秋日宜人的光景。

出伏是真正的辭夏入秋,在此之後,天氣變化加劇,較大的晝夜溫差容易讓人“招架不住”,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伏天結束迎秋涼,建議大家及時調整好狀態,牢記:“

3不做,4多吃

”,補水去燥,舒適過秋。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3不做”

1、不晚睡

夏季白天長,氣溫也高,所以人們普遍睡覺比較晚。但出伏後入秋,逐漸晝短夜長,再加上季節過渡會讓人感到懶洋洋的,平時就更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證休息充足,才能精力滿滿有活力。

2、不吃涼食

三伏期間天氣炎熱,口感涼爽的食物就很受歡迎,吃它們雖然能讓人感到非常舒服,但其實對身體並不好,暑天也不建議吃太多。而來到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像西瓜、冰鎮飲料等涼食更是要拒絕,不給自己增負擔。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3、不過度貼膘

“貼秋膘”是入秋的傳統習俗,但要注意,秋季飲食頗為講究,在這個萬物豐收的時節,大家補身體不必拘泥於大魚大肉,而是要適當吃一些應季果蔬、五穀雜糧,均衡營養更健康。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4多吃”

1、雪梨羹

伏天結束後,秋瓜雖不能吃,但果類可以多吃一些,比如雪梨,當下正是吃它的好時節。

梨在秋天豐收,它成熟後的果實汁水飽滿,味道清甜,內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在愈發乾燥的天氣下,經常吃它受益頗多。而比起生吃,將它做甜羹食用性質更溫和,口感也更好。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作為一道家常甜品,雪梨羹可以直接用梨子、冰糖製作,但加上銀耳、紅棗共同煨食的話,營養更豐盛。

做的時候,雪梨去皮切塊,銀耳提前泡發撕開,紅棗切片,然後鍋中放水加入食材,大火燒開後轉小,燉煮30分鐘左右,加冰糖攪拌即食。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2、青馳菊茶

秋日時光雖美好,但極為乾燥的天氣也容易帶來問題,比如面板缺水,經常感到口乾等等。對此,補水是關鍵。應秋景,大家不妨用菊花泡茶喝,不僅可以去燥,還能為身體補充一些有益養分。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眾所周知,菊被譽為“花中君子”,它的香氣格外清幽淡雅,但內含物質其實很豐富,所以在古時就成為了人們青睞的天然茶料。特別是開封的青馳菊,從北宋被追捧至今,可見其魅力。

青馳菊屬於黃菊,和其他同類相比,它不僅朵型大、花香濃,最關鍵的是營養價值高。因其栽種於開封的溼地區,這裡養分充足、環境優越,所以花朵在成長時能積累飽滿的內部物質。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經過烘乾,青馳菊活性未被破壞,所以質地柔嫩,花型也完整美觀。用水沖泡,金黃的花瓣層層疊疊,茶湯香氣四溢,飲下後讓人身心舒暢。

3、蒸南瓜

“燥”是秋令的主題,而南瓜就是潤燥的代表食物,它的成熟期也正在此時,所以大家可以多買一些吃,物美價廉。

南瓜的種類有很多,但它們的共性就是所含營養豐富,包括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等。因其烹飪後口感綿軟,不管是用它蒸著吃,還是煮著吃,都非常適合老年人和小孩。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這裡推薦大家做蒸南瓜,方便簡單,營養也保留多。做的時候,每次只需將南瓜去皮切塊,然後放在蒸鍋上蒸熟即可。根據個人口味,在南瓜塊上淋一些蜂蜜,吃起來美味又滋潤。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4、枸杞粥

枸杞是歷史悠久的一種滋補佳品,它營養高又十分平價,因此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的飲食。如今秋天來臨,在這個食補養生的好階段,用枸杞煮粥喝是非常好的一種方法。並且,枸杞子性質不熱不寒,煮好的粥適宜大多數人。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新鮮成熟的枸杞,採摘後往往會被烘乾,因為這樣方便人們儲存及日常食用。華中醫這款就是用當季的頭茬果實做原料,經過自然加工而成,其果粒大小均勻,飽滿纖長。

出伏迎秋涼,建議大家,學會“3不做,4多吃”,補水去燥更舒適

煮枸杞粥的時候,每次取20粒左右即可。在悶煮的過程中,乾巴巴的枸杞子逐漸泡發變大,其營養也隨之溶出,煮好的湯粥帶有清甜香氣,喝起來甘潤醇和,口感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