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序言

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

他繼位初期的明朝已經歷永樂盛世、仁宣之治,整個帝國海內清平、經濟繁榮。

他的父親宣宗皇帝朱瞻基給他留下一個不錯的班底,內有精明強幹的太皇太后張氏聽政,外有深沉幹練的“三楊”內閣輔政。

但是朱祁鎮卻無心理政,只顧享樂,信任大宦官王振,在他的縱容下,大明朝綱敗壞,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1449年朱祁鎮在王振慫恿下出兵瓦剌,慘敗於土木堡,大明二十萬精銳大軍被消滅殆盡,本人也被俘虜。

後來雖被迎接回京,但卻被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軟禁近八年,1457年朱祁鎮策劃奪門之變,廢朱祁鈺,重新登基。

然而奪位後的朱祁鎮依然不思悔改,殺掉于謙等一大批忠良功臣,重用曹吉祥、石亨和徐有貞等奸佞,民間爆發了數十萬的流民起義。

導致朱祁鈺時期恢復的國力再度受創,大明朝政走向衰敗,可以說明亡始於英宗,朱祁鎮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個掘墓人。

朱祁鎮是如何把大明朝廷玩壞的

朱祁鎮出生於1427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也許是出於對嫡長子身份的看重,朱瞻基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立其為太子。

1435年朱瞻基駕崩,朱祁鎮繼承大統,是為明英宗,朱祁鎮即位之初,大明朝經歷洪武、永樂及仁宗、宣宗四朝的恢復發展,尤其是他的爺爺仁宗朱高熾和父親朱瞻基。

他們執政十年實行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政策,使國家走向更高的盛世,這時期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史稱仁宣之治。

到朱瞻基臨終前指定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三位內閣元老重臣輔政,太皇太后張氏聽政。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其中楊士奇等三位閣臣在朱高熾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為其出謀劃策,朱棣執政時期為翰林學士,並進入內閣成為輔政大臣。

此後歷經朱高熾、朱瞻基,到朱祁鎮繼位時已是四朝元老,在朝中具有極高聲望和政治影響,史稱“三楊”。

另外“三楊”不僅是忠誠的太子黨,他們擔任內閣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朝國力鼎盛,是仁宣之治的最大功臣。

在“三楊”的影響下,內閣從朱棣時期的秘書機構壯大為類似宰相的文官之首。

而太皇太后張氏作為朱高熾的皇后,朱瞻基的生母和朱祁鎮的祖母,地位十分尊崇。

早在朱高熾時期就是十分得力的賢內助,到朱瞻基時期,朝廷大事多有決斷,張氏不僅能力超強,而且性格正直,雖然大權在握卻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許外戚干預國事,成為朝廷秩序穩定的基石。

所以在朱祁鎮繼位之初,張氏與“三楊”配合默契,治國有道,大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

然而在這一完美的輔政架構下,卻有一致命短板,那就是他們年齡太大,“三楊”已是花甲古稀之年。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正是因為整體年齡結構過老,才讓奸佞小人鑽了空子,這個人就是王振。

王振在朱祁鎮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在其身邊,教授他讀書寫字,兩人亦師亦友,朱祁鎮稱呼王振為先生或伴伴。

而王振卻十分善於偽裝自己,憑藉察言觀色和討好巴結,博取朱祁鎮的信任,在朱祁鎮繼位後,王振就被提拔為宦官集團中地位最高和權力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不過王振還是很謹慎的,除了“三楊”朝中勢力根深蒂固,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太皇太后張氏。

張氏眼光十分毒辣,對王振的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三天兩頭就把王振叫去罵一頓,有效地遏制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權的時候不敢有所作為。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然而好景不長,1440年楊榮去世,1443年太皇太后張氏逝世,王振失去了擅權的最大障礙。

憑藉朱祁鎮的信任,其勢力開始急劇擴張,年近八旬的楊士奇已無力阻擋,不久王振借楊士奇之子殺人,對楊士奇大加彈劾,最終將其扳倒清出內閣,1444年楊士奇去世,1446年楊溥去世。

隨著三楊和太皇太后張氏的逝去,王振開始興風作浪,大權獨攬,誰順從巴結他,就會得到提拔和晉升,誰違背忤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從中央到地方迅速形成了一個以王振為核心的朋黨集團。

相比於權,王振更喜歡錢,一些人為了升官發財,每次都向王振送禮。

更有一些無恥之徒,為了討好王振,極力幫助王振收禮,並當眾公佈禮物數目,結果就是送禮者得到提拔,沒有送禮者受到處罰。

於是人們紛紛向王振送禮,多至千金,少的百金左右,以至於向王振送禮成了宮中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最後發展到如果有人不送禮,就會受到懲罰。

而朱祁鎮對這一切卻熟視無睹,放任王振胡作非為,在朱祁鎮看來,只要順從聽話就是忠臣,哪管是非對錯。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在朱祁鎮和王振的糟蹋下,大明朝政日趨腐敗,官員驕奢淫逸,廣收賄賂,大肆勒索百姓,土地兼併加重,社會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激化,明朝開始走向下坡路。

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的標誌,大明有史以來最屈辱一戰

蒙古歷來是中原王朝的戰略對手,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北征驅逐韃虜,定鼎中原 朱棣遷都北京,五次北伐,奠定天子守國門的基礎。

蒙古在明朝兩任英明帝王的打擊下走向衰弱,分裂為瓦剌和韃靼,仁宣兩朝作為承平時代,很少對外征戰。

瓦剌在首領也先的帶領下逐漸強大,在朱祁鎮繼位時開始南下侵擾明朝疆域,還經常以朝貢為名,騙取明朝的各種賞賜。

而此時的朱祁鎮不到二十歲,正是血氣方剛之年,加上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離世,自己終於可以一展拳腳了。

而瓦剌如此放肆,朱祁鎮認為這恰恰是其表現的時機,他想像曾祖父朱棣那樣征戰沙場,揚名立萬。

王振藉此鼓動並建議他御駕親征,於是朱祁鎮和王振這兩個久居深宮大院的紈絝君臣不顧朝中大臣反對,臨時糾集京師附近二十萬大軍,對外號稱五十萬,攻打日益崛起的瓦剌。

由於朱祁鎮從來沒有帶過兵,再加上軍隊是臨時拼湊的,各項準備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亂,朱祁鎮名義親征,但軍務大事全由監軍太監王振決定。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將領處處受王振節制,無法指揮作戰,而王振又不懂軍事,指揮接連失誤,致使明軍屢戰屢敗,一路伏屍蔽野。

再加上天氣惡劣,風雨交加,軍隊士氣極其低落,隨軍大臣將領紛紛建議朱祁鎮撤軍,而朱祁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經歷,發現帶兵打仗完全是個苦差事,壓根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浪漫。

於是朱祁鎮下令撤軍,王振這個攪屎棍為了顧及朱祁鎮臉面,覺得出徵多久就悻悻回師,太丟臉,

他便建議繞道蔚州,因為王振老家就在蔚州,他心想要是皇帝跟自己回鄉,豈不是比衣錦還鄉還吐氣揚眉!

可恰恰蔚州距離大同非常近,瓦剌大軍正在逼近大同,可不是鬧著玩的,王振的舉動遭到群臣激烈反對,而朱祁鎮竟為了體恤王振,便給了他露臉的機會,於是大軍開拔前往蔚州。

不料王振心血來潮,擔心大軍過處踩踏自己家的莊稼,又建議按照原路撤軍,等到大軍行至懷來附近,輜重反而沒有趕上,於是,王振下令原地駐紮等候。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軍追上明軍,將朱祁鎮等人困在土木堡,掐斷水源,使明軍軍心動盪,隨後也先又假意議和,明軍上當,也先趁明軍不備,發動總攻,毫無準備的明軍秩序大亂。

瓦剌鐵騎進入明軍陣中肆意砍殺,早已無心戀戰的明軍丟盔棄甲,在慌亂中自相踐踏,一時間血流成河。

經此一戰不僅明朝二十萬大軍被全殲,另有靖難功臣張玉的兒子太師英國公張輔,一名侯爵、四名伯爵、兩名尚書、三名侍郎等五十二名朝臣勳貴被殺。

惡貫滿盈的大太監王振在亂軍中被護軍將領樊忠錘殺,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俘虜,明朝遠征軍遭遇自開國以來第一次慘敗。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精銳軍隊損失殆盡,元氣大傷,明朝軍事力量再也無法回到太祖成祖的巔峰時期,從此明朝的邊防政策由積極進攻轉變為被動防守。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另外,經此沉重打擊,明朝朝廷如驚弓之鳥,社會一片譁然,內外矛盾更加激化,大明朝的統治由此開始走下坡路。

奪門之變——朱祁鎮二次誤國,大明國勢繼續下墜

朱祁鎮被俘後,也先想借其名義招搖撞騙,可惜遭到大明朝廷有力回擊。

以兵部尚書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在孫太后的支援下,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也先惱羞成怒,揮師攻打北京,卻被于謙擊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標誌著明朝避免北宋靖康之難的覆轍,于謙力挽狂瀾得以使險些傾覆的大明能夠續命。

1450年朱祁鈺正式改元景泰,是為明代宗,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瓦剌無法從朱祁鎮身上得到好處,又多次被明軍打敗,於是派人南下求和。

而禮部左侍郎楊善受朱祁鈺委派出使瓦剌時,未經朱祁鈺批准就將朱祁鈺接回來,就這樣,羈留塞北一年之後,朱祁鎮踏上回鄉之路。

回到北京後,朱祁鈺將其軟禁在南宮,一禁就是七年,而朱祁鈺在位期間,重用大臣于謙等人,治理國政,頗為有序,大明國力慢慢恢復。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可在1457年朱祁鈺突然病重,臥床不起,再加上沒有子嗣,一時之間,人心惶惶,這期間幾個政治投機者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開始密謀擁立朱祁鎮復位。

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將南宮大門撞開,劫走朱祁鎮,當日早朝時分,徐有貞當著所有大臣的面高聲宣佈太上皇已經復辟。

被矇在鼓裡的公卿大臣目瞪口呆的看著朱祁鎮再次端坐在寶座上,重新成為大明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可是飽經風霜的朱祁鎮並沒有在這七年中有所悔悟,反倒變本加厲,殘害朱祁鈺時的忠良大臣。

復位當日就逮捕兵部尚書于謙,不久將其殺害,與于謙並肩作戰或被其提拔的朝臣也被罷免或貶官,並重用曹吉祥等宦官,以及錦衣衛指揮使門達等奸臣。

在朱祁鎮的縱容下,他們製造冤獄,殘害大臣,更過分的是,朱祁鎮還下詔為王振正名,並以香木為其雕像,祭葬招魂。

在朱祁鎮眼中,可能只有王振是純粹的忠良,在朱祁鎮錯誤愚蠢的治國理念下,景泰時期好不容易恢復的社會經濟再度遭到破壞。

而且除了土木堡之變中慘死的朝廷官員,以于謙為首的一大批忠誠有能力的大臣也被殺害,明朝政治人才出現嚴重斷檔。

明英宗朱祁鎮——一手好牌打稀爛,大明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再加上朱祁鎮信任宦官,朝政自此陷入衰敗,仁宣以來打下的良好政治底子幾乎被摧毀,自此大明朝由盛轉衰。

小結

從土木堡之變和朱祁鎮的胡作非為可以看出,內閣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尤其是“三楊”老去以後,內閣不僅無法約束皇帝,甚至被太監王振踩在腳下,這從側面充分說明明代專制皇權的弊端。

公元1464年朱祁鎮駕崩,在他的遺詔中明確廢除了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或許這是他一生中糟糕執政表現的靈光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