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如果他認準一件事,別人企圖影響他,最後常被他改變了。

縱橫多屆的西北大漢

他戴著一副大黑邊框眼鏡,黑臉高個,典型的西北漢子,上臺演講就穿著黑色的牛仔襯衫,順滑的黑色西褲,腳上踩著一雙擦得鋥亮的皮鞋,樸素簡潔,沒有半點架子。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有多重身份:館長、攝影家、書法家、收藏家、製片人。別人評價他是品位不俗、愛憎分明的文化人。臺上的他倒是有些反差,看起來呆呆的,容易害羞,不好意思的時候微微低頭抿著嘴笑。

在這個年齡也能夠如此真誠,聽到別人稱讚會不好意思的人是珍貴的。

他愛書法,友人評價他字如其人,一體一貫的豁達;攝影以獨特的視覺,藝術的審美給人以震撼;做紀錄片把賈平凹筆下的農村情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跨界那麼多行還受到各界人士的喜歡,讓人驚訝於他自身的魅力和學識。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在他的《致敬時代——木南人文藝術攝影展》中,關於《那人》部分的攝影作品就是他所記錄的賈平凹生活與文學創作的真實狀態,作品生動而又豐富地向世人展現了盛名光環背後賈平凹的另一面。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賈平凹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層巒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那年冬天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自在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鄉火

“他

是一個高人”

賈平凹形容木南

“他是一個高人”

。木南在行政部門工作過,下海經商過,最後還是回到了文學藝術。他在演講時分享一張在農村戲劇演出的照片,臺下坐滿了上了年紀的農村人,所有人微仰著頭看向前方,一張張期待,喜悅的臉讓人動容。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演講圖

我記得小時候也被父母帶去看“重閃燈”(福建方言),每次過年後會來每個村輪流表演,沒有舞臺,就在一個寬闊的平地,擺上一個五顏六色的花船就可以唱戲。我只記得唱戲的人一般是女人,臉塗得白白的。戲劇曾經風靡過,所以對我父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唱戲熱鬧、喜慶、有意思。

而談到現在戲劇不再是主流,木南說年輕人喜歡戲劇會被說“土”,覺得丟人。現在政府等其他平臺正在大力扶持傳統文化,得到了一些好的反饋,比如粵劇《白蛇傳·情》,它的美是讓人觸動的。

木南則認為傳統文化成為主流有希望,但是很難。

因為農村與城市正在割裂,很多傳統文化在農村儲存得比較完整,年輕人卻嚮往去城市改變生活,以致於無人繼承。

木南心之神往的農村

面對戲劇逐漸走向沒落的現狀,如何才能守護戲劇和其他珍貴的傳統文化不流失?這是一個問題,木南給我們的答案是力所能及地去守護它。他的攝影展一部分是《那城那鄉那情》,他問“這一生能去的地方有許多,能回的地方又有多少?”在他鏡頭下的農村,農村人溫情、鮮活而又生動。鏡頭後的他也對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愛得深沉。

他有時分享自己在農村的生活,穿著樸素,拿鐵鍬與村裡人一起翻地,用熟悉的鄉語與他們談天說地,笑聲洪亮,彷彿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怡然自得。有時我想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他?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與村民合影

一些人說木南交友是“挑剔”的,與有才之人惺惺相惜,對“假才”之人不屑一顧。但在農村,他又與誰都有話可說,可能就像他說的,農村人都比較簡單、淳樸,如他一般。

木南與賈平凹

賈平凹在《致敬時代——木南人文藝術攝影展》致辭中寫到:

“他是個大格局大能量的人,在探索文學藝術諸多方面的行進中挾風帶雨,有光有電。”

木南說:

“我與賈平凹相交二十多年,我一直尊敬他,熱愛他,因為我知道他的偉大。”

兩人的相識相知相交成為美談,其實賈平凹是不喜歡鏡頭的,木南堅持拍攝記錄他創作與生活的模樣。因為木南認為:“自己有責任有使命感要記錄賈平凹,記錄他作為一位文學家生活與創作的點點滴滴,為後世未來研究賈平凹的人們提供豐富而珍貴的資料。”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木南攝

一直都有如何拯救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思考與探討聲,或許也沒那麼複雜,就像木南先生一樣,記錄、傳播你所認為的:有價值的一切。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賈平凹說:木南是挾風帶雨,有光有電的人

部分木南書法作品

如果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