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位於淮河南岸的安徽省壽縣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發生過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將楚國都城遷徙至此後,這裡就一直是楚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因此地曾為楚相春申君的封地,故有壽春一名。東晉孝武帝時,因避司馬曜皇后後鄭阿春的名諱,壽春更名為壽陽,隋唐時期置壽州,宋真宗時壽州升為壽春府,明初仍為壽春府,後改為壽州,隸屬南京鳳陽府。中華民國元年,壽州更名為壽縣,一直沿用至今。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安徽壽縣南古城南門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標誌碑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安徽壽縣春申君廣場

作為一座有著兩千多年的城市,壽縣境內保留有眾多的歷史建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壽縣古城牆了,壽縣古城牆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保留完好的宋代古城牆,迄今已有千年歷史。除了古城牆,壽縣古城內還有孔廟、報恩寺、清真寺、壽州州署等古建築,為壽縣增添了更加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縣宋代古城牆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縣宋代古城牆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縣宋代古城牆

從古城內的十字街沿著東大街向東不到300米有一條南北的照壁街,在北照壁街的北端有一處鐫刻著滄桑時光的古建築,這就是壽州州署譙樓,也是明清時期壽縣縣衙的所在地。曾經恢弘的壽州州署如今只剩下一座破敗的州署譙樓在講述著壽州的滄桑歷史。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譙樓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譙樓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據清光緒年間《壽州志》記載,州署為漢唐太守、刺史的治所,其建立年代和修葺的時間已不可考。明朝洪武初年,在城東宣化坊州署舊址上重建壽州州署。天順年間,壽州知州羅訓在舊址重建,中間有三間牧愛堂,東為幕廳,西為武庫,後面有退食堂和觀我樓,樓後有一座水臺,左為泉布所,右為鹵簿廳、節愛堂,下為甬道、戒石坊、六曹吏舍等等,是壽州城內一組規模最大的建築群落。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清光緒年間《壽州志》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清光緒年間《壽州志》中的壽州州城圖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清代壽州州署分佈圖

據明嘉靖年間《壽州志》記載,洪武初年壽州州治設於宣化坊,天順年間知州羅訓重建,重建後的州署除了牧愛堂、幕廳、武庫等建築外,還有儀門、角門、祠堂、倉庫、馬廄、監獄、譙樓等。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現在的壽州州署只保留下一座譙樓,其他建築都消逝不見了。譙樓仍然保留著明天順年間重修時的樣子,儘管明清時期多次對譙樓進行修繕,但基本上保留著初建時的形制和樣貌。譙樓拱券形的門洞上方有一塊門額,上面用篆書寫著“古壽春”三個大字。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署

從壽州州署所在的北照壁街沿著東大街往東走約700米便是壽縣古城的東門賓陽門,在賓陽門內側的過道中間立有一塊古壽州州城圖,應該根據清光緒年間《壽州志》中的壽州城圖重新刻畫的。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縣古城東門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縣古城東門

壽州州署,明清時期的壽縣縣衙

壽州州城圖

透過這副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明清時期壽縣城內的街巷和建築分佈情況,其中壽州州署位於古城的中心位置,旁邊還有鎮署、守備署、衛署、總兵署等機構,然而這些機構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壽州州署譙樓在向過往的遊客講述著壽州這座古老城市的故事。

相關閱讀連結:

安徽壽縣古城,千年魅力楚都,一城人文典故

壽縣賓陽門,中國儲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門,已有800多年曆史

壽縣古城牆,中國儲存最好的宋代古城牆

轉載請註明來源頭條號xiaoyao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