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葛覃》翻譯解讀,探討古人織布製衣做法

葛覃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翻譯:

葛生長生長呀,藤蔓從谷中爬向四周佈滿山谷,葉片交織茂盛鮮嫩。(引來)黃毛鳥(黃鸝或黃雀)在谷中飛行嬉戲(覓食),葛和鳥都集中圍著灌木,鳥兒喈喈鳴叫熱鬧喜慶。

葛生長生長呀,藤蔓從谷中爬向四周佈滿山谷,葉片交織茂盛粗壯。經過一定的斬割一定的蒸煮,可以做成粗布可以織成細布,再製成各種衣服裝著沒有不舒服的。

(學會種葛、找葛、割葛、織布、製衣滿心歡喜就)說明報告給師傅,(同時)說明報告已經決定出師回家。輕輕隱晦著我內心激動的想法,悄悄換下工作服換日常服,不去管它是否還要清洗,就急衝衝地回家好讓父母放心一起過安寧日子。

解析:

《詩經》是收集散落在民間的歌謠而成,相信這些歌謠可以在民間盛行,不是因為傳唱著老百姓的抱怨聲或者情情愛愛而長久流傳,而是因為實用對生產生活有一定價值和啟迪,才像流傳在民間的諺語一樣長久,才被民間世代口口相傳。詩經《關脽》講交際,以描述男子追求陌生女子為例,講如何結識陌生人,是人際學的啟蒙教材。本篇《葛覃》講生計,講學徒跟師學習種槙和製衣多年,終於學有所成,可以獨立生計並贍養家人,內心激動興奮又好大肆宣揚,急切回家見父親開始新生活的故事。從《葛覃》中可以總經出如下生產經驗:

一、粗壯的葛藤才能制麻做布,葛要經得起開水泡煮不爛。估計是把皮和葉煮爛了,纖維成絲狀留下來。“維葉萋萋”之後是“黃鳥于飛”“集於灌木”,“維葉莫莫”之後才“是刈是濩”開始可以斬割。“是濩”說明煮不爛。

二、葛成長到可以收割用來織麻製衣,至少要生長有一年以上。因為從“萋萋”到“莫莫”、從“其鳴喈喈”的歡快,到“服之無斁”的“無斁”沒有值得討厭的,“斁”本義為厭,前面用無,而不直接“服之皆……”,同樣的是快樂舒適的表達,用“無”字開頭,就更為沉重,沒那麼輕快。再結合急切的回家心情,既然是出來學手藝,心裡早有準備不是幾個月的事,沒有跨年不會急切到“害澣害否”連換下的衣服都不想洗了,直接帶著髒衣服回家。

三、採割葛藤製麻的季節,是沒有飛鳥嬉戲的時候,通常不是夏季,夏季較熱鳥兒才成群躲進山谷,黃鳥會在山谷的葛和灌木多的地方棲息。

四、葛制麻斬割和蒸煮有一定的技藝和方法,這也是製作成粗布還是細布的關鍵。

五、葛生長於陰涼的山谷,不在山頂,而且與灌木叢生,還會爬到樹幹上。

讀詩經《葛覃》學織布製衣

2022年6月26日星期日 23時47分

翻譯說明:

一、有的翻譯把“維葉萋萋”和“維葉莫莫”都翻譯成“藤葉茂密又繁盛”,“維”字沒有翻譯,“萋萋”和“莫莫”沒有區別。古時漢字本就不多,原作者二詩句用了不同的字眼,不是為了表達相同的意思,翻譯時應有所區別。“萋萋”和“莫莫”都有茂盛密集之意,但在古文中卻有諸多不同之處,可以從具體運用中體會其不同意境。

[晉]左思 《蜀都賦》:“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明]何景明《養蠶詞》:“桑葉莫莫,蠶白滿箔。”《詩·小雅·楚茨》:“君婦莫莫,為豆孔庶,為賓為客,獻酬交錯。” 朱熹集傳:“君婦,主婦也;莫莫,清靜而敬至也。”[漢]揚雄 《甘泉賦》:“炕浮柱之飛榱兮,神莫莫而扶傾。”

[唐]崔顥《黃鶴樓》“芳草萋萋鸚鵡洲。” [明] 何景明 《平夷》詩之一:“滇南八月中,緑林何萋萋。”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長著萋萋的芳草,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

因此,“萋萋”要翻譯成帶有生機感、春天感的茂盛鮮嫩,“莫莫”要翻譯成帶有成熟感、秋天感的茂盛粗壯更為合適。“維葉莫莫”甚至可以大膽想象成,是藤葉的葉片(面)已經枯萎,但藤葉的莖(枝)還在的那種密密麻麻的茂盛樣子。這樣,更符合沒有“黃鳥于飛”的意境和畫面。

而“維”某些場合有“交織”的意思,所以“維葉”可以翻譯成交織的葉片,而不是把“維”當作不存在,或者當作語氣詞不翻譯。

二、兩個“言告”在其他諸多翻譯中都被翻譯成只有一個動作的“告訴”。詩中出現兩次“言告”變成一個動作不妥。古人關於說有,“說、言、告、雲、曰”等表達。言告給人一種很莊重嚴肅場合下的說,不是一般告訴。可以體會一下“常言道”、“古語有言”、“告假”,所以把言告翻譯成“說明報告”、“說明彙報”等更為合適。

三、關於“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與其他翻譯大不相同,這裡就不說明,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2022年6月28日星期二   0時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