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餓不餓,煮碗麵給你吃!”

這是TVB劇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臺詞;而在蕪湖,我們經常說的是

“搞碗麵切切哎!”

蕪湖雖是南方,但是一句“南方胃”卻並不足以形容蕪湖人的口味及偏好,蕪湖人比你想象的善食會吃。表現在“麵條”上,也尤為突出。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面中藏有美食乾坤

在蕪湖的清晨,信步於寬街窄巷,臨街不乏麵店,其中人聲鼎沸,不難看出蕪湖人對於吃麵的鐘愛。還有蕪湖人甚至建立了

“蕪湖吃麵地圖”

,將自己的“心頭好”麵館列出來,配上色香味俱全的圖片,真可謂讓觀者垂涎,未聞其香已蠢蠢欲動。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採訪物件王女士提供

在蕪湖街頭,麵館的招牌展示著麵條的“五湖四海”,比如

安慶小刀面、蘭州拉麵、重慶小面、陝西面館、阜陽板面;

當然,有的招牌直接亮出特色麵條:

牛肉麵、泥鰍面、螺絲面、老滷麵、大肉面、鮮雞湯手擀麵、餛飩麵……

與此同時,在蕪湖還有很多面館,憑藉著好口碑被人們眾口相傳、津津樂道,有的不僅做成了連鎖店,甚至做成了響噹噹的老字號。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即便是一碗麵,蕪湖人也是“挑剔”的,而這也恰恰成就了

蕪湖面的口味豐富、味道可口。

“我白天喜歡吃紅湯麵,我家樓下的

盆塘沿兄弟牛肉麵

,他們家還有鴨胗面。另外,如果下夜班的話,我會去黃山園附近的

嚴記小刀面搞碗光面

,要份荷包蛋,雖然看著簡單,但是吃起來就清爽舒服。”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的這家店晚上生意特別好,很多人去吃夜宵,有時甚至還要排隊,“在蕪湖論吃麵,我還是喜歡嚴記家的面”。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採訪物件王女士提供

蕪湖面館眾多

很多蕪湖人吃麵,認店。

認的人多了,店便有了名氣。對於繁複的店名,有的人甚至如數家珍。市民劉先生說他喜歡

西河董福記小刀面

,李小姐愛食

六朝居的大肉面

,胡小姐就好

燕柳軒牛肉麵館

的甜辣味,家住城南的張先生則經常光顧樓下一間特色辣麵館,劉女士則能一口氣說出一系列蕪湖的知名牛肉麵館:

老奶奶牛肉麵、老刁牛肉麵、紅光老馬牛肉麵、雙桐巷牛肉麵……

有市民甚至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來形容蕪湖的牛肉麵,眾口雖難調,但是人們總能在一眾麵館裡找到自己的味蕾歸屬。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在蕪湖,還有一碗麵不得不提,那就是登過央視的

蝦子面

。曾經,《舌尖上的中國》的同期聲這樣描述蕪湖耿福興的蝦子面——“麵條滑爽綿糯,小刀面旺火煮沸,拌蔥花醬油,再加上大骨高湯。蝦子和高湯的相逢,色白湯清味濃,正是溽熱的苦夏給予當地人最佳的補償。”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一碗麵,道出了美食的各有千秋、各有所好,也描繪了人們充滿煙火之氣的生活之景。碗裡水汪汪地鋪滿面湯,淋上喜歡的澆頭,漂一些油花,撒一點蔥末,或添一勺辣油,臥個滷蛋或是荷包蛋,加上幾塊滷乾子,就著碗裡冒出的“熱騰騰”,吹上呼啦啦的電風扇或是涼颼颼的空調風,幾聲哧溜一口下肚。

這滋味,何止是面的味道,也有生活的味道。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蕪湖面條的奧秘

北方人把麵食玩出花來,南方人也毫不遜色。如果說北方的麵條是豪氣的江湖俠客,那南方的麵條便是胸有筆墨的秀氣書生,

澆頭很是講究,

在這一點上,蕪湖的面展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在蕪湖古城的六朝居麵館,各類澆頭盛裝在案,大肉、瘦肉、牛肚、牛肉、肥腸、排骨、青椒乾絲、菌王小炒、黃花菜肉絲、雜醬、鹹菜……來者看看招牌選單,再瞅瞅澆頭,挑上喜歡的口味,雙手捧碗上桌,宛若捧著至寶。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為何在江南的蕪湖人也愛食麵?

安徽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童春年這樣說:“首先,蕪湖雖然屬於南方,但它是一個南北過渡帶,也是米麵交織帶。從我們附近的種植情況來講,蕪湖以水稻為主、輔以小麥。其次,蕪湖歷史上的益新麵粉廠,所生產的‘飛鷹牌面粉’曾經蜚聲國內。從這兩點來講,蕪湖雖然是四大米市之首,但它一直也是以米為主、輔以麵食的。在過去,有的蕪湖人早餐會以麵食為主,中晚餐則以米飯為主。”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從烹飪理論上來說‘無味入味,有味出味’,麵條它本身並沒有味道,

那麼怎麼樣才有味道,就是澆頭和滷汁。

而這與當地的飲食物產也相關,像北京的炸醬麵、牛肉麵、羊肉面之所以普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北方的牛羊肉是肯定比南方好。到了南方,比如說蕪湖這一帶調的滷子,跟北方明顯就有區別。歷史上蕪湖盛行的長魚面、泥鰍麵包括現在的蝦子面,就是因為江南是魚米之鄉,水產品居多,所以把蟹黃、蝦子、長魚、泥鰍都作澆頭和滷汁湯頭的配料。”童春年說。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過去物質匱乏,有句民諺叫“有肉不吃魚,有魚不吃蝦,有蝦不吃豆腐渣。”意思就是說,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豬肉金貴但魚遍地都是。

那麼,為什麼現在大肉面、牛肉麵也很盛行?

童春年認為,拋開口味與養生,這與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物產極大豐富也相關。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容納萬千滋味

《舌尖上的中國》曾經這樣描述麵條:“中國出土過4000年前的麵條,這種曾叫‘湯餅’的主食,廣泛存在於人們的生活,它們地域迥異、形狀不一、粗細不同,製作方法也各顯神通。麵條最為素淨,即使簡樸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襯托各種食材,容納萬千滋味。”蕪湖的面也這樣,不僅容納了萬千滋味,在南北方的差異上也尋找到了平衡,做到了“相容幷蓄”:

食用和北方一樣的麵條,但是也兼有南方細膩的風格,獨創了一些本地人接受喜好的味道,講究調味、湯滷、澆頭。

五湖四海的面,都來到了蕪湖?

麵條被賦予了許多美好寓意。

比如,有人過生日時要吃碗“長壽麵”,寓意健康長壽;以面待客時,麵條又象徵常來常往,親情永久……而對於蕪湖人來說,能見上一面加一起切面,既能是朋友間的一場“君子之交、蘭竹相和”,也可以是家人間的一番深情厚誼、熟絡親近。

記者:李婷維 文/攝

編輯: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