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傳》: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更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變法者、改革家。他的一生與北宋何其相似,輝煌過,亦落魄過,其變法亦與北宋一樣過早地走向了滅亡。

《王安石傳》: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梁啟超著《王安石傳》

宋朝脫胎於五代十國之亂世,黃袍加身於陳橋驛,謀政於後周孤兒寡母,得國不正,因而對武將甚是忌諱,對文士極力拉攏。能將缺乏,邊境不穩,國家尊嚴不立,歲幣繁重,此邊患也。籠絡文人,或入朝,或虛職以備,其俸日增。一逢天災,不思根本,為避人禍,將壯之災民皆招之入伍,以國資養之,遂至兵員之數,逐年攀升。立國短短几十年,即有冗官冗兵冗費等不堪重負之內政問題。王安石所處之時正是此類問題日趨嚴重之時,故變法時勢所需也。

《王安石傳》: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宋之問題,北宋諸賢皆已視,然無以對策。辛天降王荊公,更辛時天子乃神宗,商鞅遇孝公而變法成,荊公遇神宗而變法行。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保甲法等無一不旨在強國富民,行之數載,頗有成效。王荊公由是實現其治國抱負,亦以改革家載之入冊,名垂青史,此變法成公耳。

《王安石傳》: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免役法

不幸,神宗早薨,法之山崩塌,不久即被司馬溫公盡廢,雖後亦有反覆,終似洩氣之氣球,再吹亦難久矣,“王安石變法”以失敗告終,亦公之理想敗也。

變法始行,司馬光、蘇軾等諸賢皆反對之,然公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力行變法,終使諸賢立於公之對立面。雙方均為君子,君子和而不同,故反對新法不及人乎。然不免有氣急敗壞時之意氣用事,加之下級官吏之人事不分,一併抨擊,終至黨禍,變法致此,雖非公之意也,然公亦非無過也。

《王安石傳》: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王安石

變法失敗,公之理想破滅,朝堂敗壞,公之人人格大受抨擊,公之史名大受汙衊,此謂敗也變法也。

變法雖敗,然公之先見與魄力令後世敬佩,“改革家”三字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