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沂河岸邊,是河南省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同時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景區,他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園等組成。龍門石窟中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等方面的實物史料。現存大大小小佛像十萬尊,照相奇蹟和貝克3600塊佛塔40座,堪稱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龍門石窟展現了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規模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它遠端印度石窟,敦煌石窟的照相藝術,近及雲岡石窟風範,與魏晉時期的洛陽和南北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

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

改梵為夏的石窟藝術

對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規律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龍門石窟藝術呈現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其照相的神態氣質,衣著,服飾雕刻手法都表現出一種薄衣薄帶,秀骨傾向,表情溫和瀟灑飄逸且富有生機,健康和力度的風格。到了唐朝以後,龍門照相雍容華貴,美麗時尚的影響則演變為面向圓潤,隆胸細腰,典雅端麗的風格,並精雕細刻,毫無繁榮臃腫之感,達到了形似完美的高峰,鳳仙寺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

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

龍門石窟為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的色彩。如賓陽中洞和鳳仙寺大佛庵分別為北魏宣武帝和唐高宗武則天所開鑿,猶如把封建政權披上宗教的外衣,從宮廷遺產到佛教,所以龍門石窟的興衰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並從一個側面披露了中國歷史上一些政治風雲的動向。

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

萬佛洞

因庫內南北兩壁上雕刻有1萬五千尊佛像而得名。完成於唐永龍元年,正中間坐的是主佛,阿彌陀佛約4米,端坐於八角形樹腰,須彌蓮花座上,神情安詳肅穆。後壁刻有54只蓮花,每隻蓮花上各做一個菩薩或供養人,構思新穎奇特。兩臂雕刻,有祭月人和武者,洞外南壁,有觀世音菩薩造像。

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精美最具代表性的露天佛龕。原名為盧舍娜窟龕,裡面有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向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照相豐滿,不聞流暢為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傑作。

龍門石窟:突出的皇家典範和中原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