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洞府無言傳妙義

剛直隨在護慈心

1925年3月的一天,風輕雲淡,春光和煦。

一群陌生的面孔來到平涼涇川縣文廟查看了一塊石碑,之後又趕赴城東7。5公里的地方,只為尋找一處石窟。

領頭的外國人,正是美國人蘭登·華爾納,另一箇中國人是北京大學學者陳萬里,他們共同尋訪的便是“南石窟”的歷史鴻綜。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後來,華爾納把涇川見聞,透過給友人的書信和遊記《在漫長的中國古道上》告訴了西方世界,讓他們知道了絲綢之路上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

而北大陳萬里在他的《西行日記》當中,詳細記錄了自己見到南石窟時的激動心情:

“石窟寺外之大力士,赫然在望,狂奔就之,果極精美。窟內三面均有巨石立像,餘見之,唯有瞠目結舌而已。”

南石窟,靜謐散發著初見驚鴻,再見傾城的魅力,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絕代風華?讓我們回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重溫那段鉛華往事。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奚康生鑿窟

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涇州沙門劉慧汪糾集僧侶起義,眾多信徒聞風響應。

涇州作為長安通向西域的必經之路、咽喉要地和西部重鎮,長安西行、東歸長安的眾僧侶,都會在此停歇,由於涇州僧侶人數眾多,一時間起義聲勢直上青雲。

起義軍直攻涇州城,刺史高乘信指揮不當,官軍反擊乏力,戰況日益危急。而秦州沙門劉光秀也率眾響應,南北烽煙連起,震驚北魏朝野上下。

華州刺史(今陝西大荔)奚康生臨危受命,赴涇州平叛。他出生於基層軍官,憑藉高強武藝和過人用兵,逐步成長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奚康生率兵趕到,調兵遣將、分割圍堵,毫無實戰經驗的僧侶一觸即潰,大敗而散。戰鬥很快結束,叛亂徹底平息。奚康生在平叛中毫不手軟,眾多僧人被殺,橫屍遍野。

奚康生隨後兼任涇州刺史,便召集工匠,在城外十五里的涇河北岸開鑿營建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人們不禁會猜測,為何要在鎮壓僧侶之後造佛像,是內心不安以表懺悔,還是按朝廷要求開鑿佛窟,或是逢迎北魏皇室崇佛之好,各種猜度四起。

據《魏書》記載:

“康生久為將,及臨州尹,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數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歷四州,皆有建置。”

由此可見,這只是其慣常的行為。

奚康生投入大量財力,調集大量民夫勞工和能工巧匠,同時開工建造涇川的南石窟寺和慶陽市西峰區的北石窟寺(北魏時慶陽歸涇州管轄),因二者南北對應,故名南北石窟寺。

兩座氣魄恢弘、絢麗多彩的佛教藝術殿堂,短短兩年時間就完工出世。

南石窟寺從東往西呈一字排列,共有5個洞窟,現僅1號、4號窟有佛造像。其中1號窟規模最大,也是南石窟寺主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南石窟寺之碑

向世人揭開石窟神秘面紗的,是那塊當時被移到文廟的“南石窟寺之碑”。

此碑於北魏永平三年(公元 510年)所築,原存南石窟寺1號窟,民國初年出土於涇川縣城關鎮王家溝村,碑通高225釐米,寬105釐米,厚17釐米。題額陽刻“南石窟寺之碑”。額上橫列楷書“石窟寺主僧斌”6字。碑文楷書23行,行38字,因下有斷缺,現每行最多存34字。

碑文記載了奚康生建立南石窟寺的功德,碑陰有出資修建石窟的施主題名,共3列計56人。這塊石碑是南北兩窟中唯一留下來的關於開鑿石窟的文字。

“南石窟寺之碑”的歷史價值極為珍貴,正是由於其碑尾結銜(落款):

“大魏永平三年 歲在庚寅四月 壬寅朔十四日乙卯 使持節都督 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 兼華涇貳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造”。

所以我們才確切得知石窟的開鑿時間和主造者。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它的書法藝術也能和北魏名碑相媲美。範壽銘在《北魏南石窟寺碑跋》中說:“書體雄樸,猶存太和時造像風度”。北京師範大學李洪智教授認為:“書、刻者高超的技藝造就了《南石窟寺之碑》在書法藝術上獨樹一幟的風格,這獨特的風格又決定了它非凡的藝術價值······”

1988年,南石窟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正坐落於平涼市涇川縣涇河北岸蔣家村。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涇川鄉民力阻華納爾盜匪

誰能想到,南石窟寺如此精美芳華的佛像與壁畫,安然儲存千年,竟險些被以美國人華納爾為首的盜賊團伙帶來滅頂之災。

1925年3月,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組織翟蔭、溥愛倫、時達、湯姆生、石天生、陳萬里等人組成“考察隊”來到中國西部,打算沿絲綢之路北線前往敦煌。

華爾納一行名為考古,實為採集盜取中國文物標本。他們分工明確、團伙作案,現場測量、剝離壁畫、切割文物、拍照存檔等均安排專人負責。

在西安古玩市場上巧遇“南石窟寺之碑”拓片後,驚歎之餘打聽到碑石所在地涇川就在前往敦煌的西蘭公路沿途,遂決定順路一探究竟。

他們來到涇川文廟,果然見到了這方被涇川縣知事、書法家廖元吉從南石窟寺移至此處保管的“南石窟寺之碑”。隨後他們前往位於縣城東7。5公里的南石窟寺現場考察。

來到窟內,眾人都被眼前景象所震撼,這正是文章開篇所述的欣喜若狂之景。陳萬里注意到窟內北側臺座下有一塊長方形的石塊橫臥於地,其雕刻精細、略有殘缺。根據石塊大小及雕刻特徵,陳萬里斷定這正是“南石窟寺之碑”的碑頭。原來當初移碑之時,搬運者缺乏文物常識,將雕有美麗裝飾花紋的碑頭棄置於窟角。陳萬里用氈子包裹了碑頭塞到車內,後收藏於北京大學。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他們進入窟內,大肆破壞雕造精美的佛像和壁畫。

其中開鑿於唐代的4號窟——羅漢菩薩洞破壞最為嚴重,4號窟內有16尊羅漢像和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為了瞭解石胎泥塑的胎體雕刻,溥愛倫大肆砍砸剝離羅漢像表面的泥塑,又持大斧將大部分佛首也砍了下來。陳萬里將剝落前後的牆壁分別拍攝下來,以做比較研究。

他們的行徑被山坡上放牧的羊倌發現,於是嗚鑼為號,相互傳喊:“洋人挖佛像了,大家快來啊!”上下蔣家、王家溝、何家坪、鳳凰莊、紙坊溝等附近6個村的鄉民聞訊而至,群起詰問,並圍堵2小時之久。最後在陳萬里和縣衙調停下以賠償60餘塊銀元作重塑費用,才得脫身。

經此一劫,南石窟大小二十餘尊造像被砍割破壞,盜賊團伙留下滿地的泥塑碎塊和殘破佛像奔赴敦煌。

事後,陳萬里在他的《西行日記》中記述當時情景:

“有十餘人咆哮更甚,譴責翟蔭君毀壞佛像之罪。翟蔭君不能答。有數人謂非先搜檢外,解除兇器不可。餘目睹此狀,頗為憂懼,以為群眾行動,最易逸出範圍,設有不幸,孰任其咎。遂極力為之疏解,反覆譬喻,終無結果···”

幸得村民們及時阻止了對石窟的進一步破壞,力阻文物流失,南石窟佛像得以整體儲存至今,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王母宮石窟

南石窟寺並不是涇川僅有的石窟藝術寶庫。

早在1923年,華爾納就向世界宣佈過另一個石窟,它就是王母宮石窟,和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風格相似。

王母宮石窟位於平涼市涇川縣城西,因開鑿於王母宮山腳下而得名。作為甘肅隴東地區年代較早、較大的中心塔柱式窟,窟內造像分3層,中有方體塔柱,直連窟頂,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全為石刻造像及裝飾,多為北魏樣式。

早期塔柱四面和窟四壁塑有佛、菩薩、天王、羅漢、力士、脅侍等造像一千餘尊,恢宏富麗,最大的佛像有4米多高。

環顧洞窟,有一種被天地十方諸佛菩薩垂視的肅然。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百里石窟長廊

在涇川,還隱藏著像繁星一般數量龐大的石窟遺存,形成了一條數百里長的石窟長廊。這些堪稱最原生態的佛教石窟,也是古絲綢之路上一處規模宏大的禪修中心。

“百里石窟長廊”西起王母宮石窟,東至涇明鄉太山寺石窟群。由涇河川道兩側王母宮石窟、南石窟寺、千佛寺、羅漢洞、丈八寺、吊吊塔、南石崖等石窟群落組成,其中羅漢洞石窟群規模最大。這條百里石窟長廊,都開鑿在涇河或其支流的兩岸岩石上,可能是中國石窟群分佈最密集的區域。

長廊有大小石窟數百個(據涇川文化學者張懷群等人勘察,現存窟龕數至少有822個),其中有高大的佛窟,也有修禪的禪窟,更多的是各種形制的僧寮窟。

佛窟固然重要,禪窟同樣不容忽視。佛窟因造像得以保護,傳至千年;禪窟空置,漸成廢墟。

涇川石窟中,佛窟只佔少數,大部分為禪窟、僧寮窟。涇川的禪窟、僧寮窟形制多樣,有高十餘米,猶如廣廈者;有窟窟相連,綿延數百米者;有隱蔽入口,開鑿豎井,攀登到高處洞窟者;還有巧妙利用自然洞穴棲身者。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羅漢洞石窟群

以260餘窟龕的規模,成為長廊中最大的石窟群。清朝詩人李植元寫過一首七言律詩描述羅漢洞石窟:

“佛閣高浮碧水涯,氛濃團殿散睛霞,登峰放眼藤蘿洞,千頃琉璃十丈花。”

主窟內現殘存宋代泥塑彩繪高浮雕藝術,這種藝術在敦煌、龍門、雲岡等著名石窟中都難以找到。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南石窟寺

與慶陽北石窟寺,被譽為“隴東石窟雙明珠”。

現存5個洞窟,其中最大的第1窟,高11米,寬18米,深13米。環形正壁臺基上,雕有7尊均高7米的巨大立佛,隆鼻大耳,長衣垂膝。

當陽光從前壁門頂上方的方形明窗中灑下,光線輪轉,七佛微笑,一剎那間,如睹佛國。

在這條佛光璀璨的珠鏈上,南、北石窟寺和王母宮石窟是最為閃亮的明珠。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南石崖石窟群

位於涇川縣城7公里處的山崖上,總共有石窟106個。這些石窟外觀並不顯眼,但裡面別有洞天:有禮拜窟、禪修窟、講經窟、寢窟、倉儲窟,還有壁櫥、鍋臺、水井,甚至東司(廁所),也一應俱全。

在百里石窟長廊中,類似南石崖石窟群這樣沒有佛像的空窟,大約有600個。而僅南石崖石窟群,至少可容納上千人修行。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

涇川石窟的開鑿年代並不統一,雖然以北魏為主,但有很多空窟的年代顯然要早許多,有一些還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批石窟,其意義不亞於敦煌石窟。

日出日落,日落日出。面壁禪坐,佛在心頭。

每一座石窟,都在空蕩靜寂的崖壁深處,綻放著一個七寶琉璃的極樂西天。

參考資料:

1。李世恩主編《西北望崆峒》(2015年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

平涼文旅

平涼故事 文明之旅|奚康生開鑿“隴右明珠”涇川南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