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初讀醜陋的中國人時,柏老言辭犀利,醬缸文化,髒亂差,窩裡鬥,把中國人批的體無完膚,會覺得作者是一個極端的人,刻薄,尖酸,起初也並不認同他的一些觀點,甚至一度覺得自己會讀不下去,柏老擅長於寫雜文,雜文像一柄利劍,直插入人們的心臟,給人以警醒,敲響警鐘。

《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初讀時覺得中國人並沒有柏老筆下的那般不堪,也許是伯老生活的那個年代以和現在不同,總在潛意識裡覺得那並不是真實的中國人,可是一層層深入的去了解柏老後,讀多了他的文章後,才明白他的極端背後的深意,謾罵從來都不是目的,它只是透過罵的形式給人以警醒,在不斷的謾罵中清醒過來,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去改正。

《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慢慢去讀懂那些文字背後的故事,髒亂差,彷彿是中國人的一個通病,每一場大型的活動、體育賽事以及演唱會等娛樂活動的現場結束後,滿地狼藉,到處都是被丟棄的東西,用過的紙張,食品的包裝袋,喝過飲料的空瓶子滿地都是,不得不說,髒是一個普遍的事實,至於亂,彷彿有中國人在的地方,都是亂哄哄的一片,尤其是一批彼此熟知的人在一起時,嗓門很大,在一些公共場合,確實很煩那些不顧場合大聲說話的人,打擾到其他人的工作抑或生活,而且沒有一點所謂的形象,亂吵亂鬧,大家已不是小孩子,難道還需要用大嗓門吼出來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嗎?窩裡鬥更是一個喜聞樂見的事情,我們不懂合作彷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單獨一個的中國人足以抵擋一整個軍隊,但一整隊的中國人卻可能連一群小孩都應對不了,為什麼我們不會合作,我們都明白合作會產生更大的的效益,但在行動上卻總是出其不意,大概我們的個人功利主義太強,小組合作的形式削弱了做為個人的力量,凸顯不了個人的成績吧。

《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柏老舉出了好多個他曾親身經歷的事實,從不同的層面來解讀中國人醜陋之處何在,他說最可悲的不是醜陋,而是明知醜陋卻不做什麼來以求改進,即中國人死不認錯的個性,我們是有錯,改正即可,可我們不會認錯,或者說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這才是柏老書中最為嘆息的地方,而在這裡,我也才明白,開始的時候我之所以憤怒,也是中國人死不認錯的一個表現,我不認為中國人有那麼不堪,不承認中國人有那麼多的錯誤,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才會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

《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伯老的雜文一在報紙上刊登,就引起了持續的反響,連續兩個月,不斷的有人在報紙上刊登文章,或支援或反對,議論一片,而面對批評,有人站出來反駁,也有人站出來繼續反對。柏老的人品也一度遭遇懷疑。因為直言敢言,開罪當局,坐牢長達十年之久,不畏強權,繼續寫作,的確,柏老的雜文,像一把匕首直刺入人心臟,刺啦啦的豁開一道血口,展示給世人看。

《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對於鴉片戰爭的說法,柏老說,鴉片戰爭到底是國恥還是機遇?路上和朋友討論這個話題,朋友說應該是一種機遇,可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歷史學教育就是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似乎更傾向於國恥的說法,我也在想這個到底是國恥還是機遇?不可否認,它帶給了中國人深重的苦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帶給了我們新的發展機遇,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我們會不會可能還停留在愚昧的清王朝時代,思想束縛,行動限制,一切都由不得自己做主。歷史教科書帶給我們的同樣有編撰者自己的主觀感情,出於政治因素抑或是國民情感因素,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全部的歷史客觀事實,只有那些真實敢言的人帶給我們的可能會有一部分真實的史實。

《醜陋的中國人》柏老這把利劍,到底扎中了誰?

在我看來,我們這一代人一定有一些和上一輩人不一樣的因素存在,隨著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不能否認,仍然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的存在,仍然會有柏老筆下的不堪的中國人存在,但我更加相信,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勇士,敢於直接揭露社會的陰暗面,指出社會上存在的不好的東西,同時,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資訊的交流越來越便捷,觀點的碰撞會以一種最大的程度傳播出去,會產生更加強大的影響力,會更加擁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也會更大程度上的引起人們的共鳴,呼籲更多的人去行動,我們會勇於認錯,敢於直面自己的錯誤,並且付諸努力去不斷改正,爭取做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做一個不再那麼醜陋的中國人,少一些柏老這樣雜文如劍的筆者,朝著更為大家所接受的方向變化,更加團結,更加和諧,更加讓人嘖嘖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