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沒人對上,到宋朝才有完美下句

唐朝詩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沒人對上,到宋朝才有完美下句

我們熟悉的很多古代文化名人,身世經歷都相當坎坷。上學時小編老師曾經總結過:每一個寫出千古名句的詩人,背後都有一段悲催故事(原意大致是這樣)。就拿唐朝詩人來說,李白和杜甫的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他們一生都仕途不順,只不過兩人心態不一樣罷了。

唐朝詩人多,經歷坎坷的佔了一大票。除了李白杜甫,還有一個詩人也很出名,他就是和李白、李商隱並稱“三李”的李賀。李賀跟李白有點不一樣,李白被冠以“詩仙”之名,而李賀卻被冠以“詩鬼”之名,原因在於李白詩風浪漫飄逸,李賀詩風瑰麗奇峭,常用鬼意象。

唐朝詩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沒人對上,到宋朝才有完美下句

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李賀的原創,不過很多人首次聽到這句詩,可能都是在瓊瑤劇裡(紫薇曾經彈唱曲子,其中就有這一句,表達男女的綿綿情意)。實際上,“天若有情天亦老”並不是講男女情感的,這句詩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傳誦千古,家喻戶曉。

李賀的一生很不順遂,他生活在一個沒落的唐宗室貴族家庭,且他出生時,唐朝已經不是盛世景象了,朝中宦官奸臣勢力橫行,各地藩鎮割據嚴重。李賀自己的仕途也很不順,他年少成名被人妒忌、排擠,21歲入京為官,為官3年就憂鬱病篤,去世時年僅27歲。

唐朝詩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沒人對上,到宋朝才有完美下句

目睹了唐朝衰落的李賀心裡充滿悲鬱,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就反映了他的蒼涼心態。詩裡講述的內容很簡單,所謂金銅仙人,指的是漢朝時漢武帝建造了一座神明臺,那神明臺上就有銅製的“仙人”捧著承露盤,為漢武帝承接天上“仙露”,以滿足漢武帝長生不老心願。

當然了,漢武帝並沒實現自己長生不老的心願。不過,漢武帝在位時漢朝正值巔峰時代,所以他才能夠建起一座又一座高臺,這種情況跟盛唐是不是很像?漢朝最終被曹魏取代了,魏明帝曹叡在公元237年派了人去長安,叫他們把漢武帝的“承露仙人”拆了,搬到自己宮裡。

唐朝詩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沒人對上,到宋朝才有完美下句

所以才有了“仙人辭漢”一事。傳說,銅製仙人被拆取時,竟然落下了眼淚。李賀在詩裡悲涼地慨嘆:“……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所以,這句詩表達的意思是興盛衰亡無常,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傷感而變得衰老吧!

唐朝詩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沒人對上,到宋朝才有完美下句

李賀的想象力奇特,天當然不會老,老的只是人罷了。李賀死後,這句詩成了文人墨客們競相追捧的名句,引用過的人隨便一列舉就有歐陽修、賀鑄、元好問等等。更有人希望能以這句詩作為上聯,對出一句完美的下聯,但一直沒人能對好,直到宋朝“天才”石延年出現。

李賀出生於公元790年,石延年出生於公元994年,隔了兩個世紀。石延年是宋朝文人裡的佼佼者,與歐陽修齊名,他和朋友聚會時,吟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之句,驚豔四座。至此,李賀的名詩終於有了意境、詞性、聲律都完美匹配的下半句,後世學者更別出心裁加了一部分:“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長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