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鴨頭丸帖》是王獻之的代表作之一,自北宋以來就流傳有序,全帖神縱情馳,流美清秀,可謂吉光片羽無一點塵俗氣。清人吳其貞在其《書畫記》中對此帖甚為推崇,評其為“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

(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臨沂人官至中書令,世稱“大令”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二王”。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唐摹本,絹本墨跡,縱26。1釐米,橫26。9釐米,全文2行15字,現藏上海博物館。系其致友人之便札,本幅無款。此帖全文為:“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從帖中語氣來看,應當是有人已服用過鴨頭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訴王獻之這個情況。王獻之服後,覺得果然如來信所說,所以回信約這位朋友明天聚會並將求教。

《鴨頭丸帖》用墨枯潤有致,燥潤相雜。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從而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變化。此帖行筆流暢舒展,結體妍美質樸;筆跡轉折清晰,起落分明,氣脈相連,系王獻之“極草縱之致”,變通古法,於神馳之際寄興於永珍、潛心於筆端的真趣流露。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鴨頭丸帖》虞集題記

《鴨頭丸帖》自北宋至明代,其遞藏過程明確有序。北宋之時,《鴨頭丸帖》藏於內府,此帖上有宋徽宗時劉貴妃所用“奉華堂印”和“德壽”二印,還有徽宗年號“宣和”印;南宋亦為內府所藏,此帖之後有宋高宗跋語,並有“紹興”、“御書之寶”等印章;元文宗之時將此帖於“天曆三年正月十二日,敕賜柯九思侍書學士,臣虞集奉敕記”,帖後並有柯九思題跋。

明代此帖再次流入內府,有記載明神宗朱翊鈞十分喜歡此帖並隨時攜帶:“神宗諱翊鈞,穆宗子,留心翰墨,毎攜大令《鴨頭九帖》、虞世南《臨樂毅論》、米芾《文賦》以自隨。”明後期因戰亂等原因此帖再次流入民間,並經歷吳用卿等人之手流入清代。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鴨頭丸帖》單字高畫質

清中期以後,特別是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對書畫重視程度頗高,使大量的私人收藏進入內府,最後形成官方收藏日益興盛,私人書畫鑑藏逐漸走向衰落。但《鴨頭丸帖》,卻一直藏於民間,正如葉恭綽有詩云:“神物孤傳寶鴨齋,三希以外竟沉霾。宋元明概歸中秘,未入乾隆寶笈來。”如此有名之墨跡,乾隆之時卻未流入內府,也是甚為有趣的事情。

《鴨頭丸帖》流傳至清代光緒年間,先由廷雍收藏又因為他與徐樹鈞一起在北京做官,二人關係密切,平時交往頗深,於是在1882年將《鴨頭丸帖》轉給徐樹鈞。而1910年徐樹鈞去世之後,《鴨頭丸帖》由其三子徐漢立所藏,後輾轉被葉恭綽於1929年在上海所得,1949年又被上海文管會(即上海博物館)收購。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鴨頭丸帖》題簽

另外,此帖帖前有明代進士王肯堂題簽“晉尚書令王獻之鴨頭丸帖”,帖後有北宋柳充、杜昱觀款,南宋趙構題贊,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題跋。曾經北宋宣和內府、南宋紹興內府,元天曆內府、柯九思,明內府、吳用卿等鑑藏,歷經《宣和書譜》《清河書畫肪》《畫禪室隨筆》《妮古錄》《書畫記》《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著錄、《淳化閣帖》《大觀帖》等摹刻。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王獻之代表作《鴨頭丸帖》欣賞

圖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