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施巧記王羲之題名三海關

老輩子人說,王羲之從小就喜歡寫字。可是,他家裡窮,買不起筆、墨、紙、硯。沒辦法, 他就拿樹棒兒在門前地上寫字。

“民間故事”施巧記王羲之題名三海關

王羲之的村子裡有座染坊。染坊裡有個染匠師傅,為人厚道,心眼兒好。他見王羲之寫字肯 下功夫,覺得這孩子雖小,有志氣,就想幫他一把。有一天,他又見王羲之蹲在門前地上用樹棒 寫字,就說:“小兄弟,你怎老在地上寫字呀?”王羲之說:“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 染匠師傅說:“這樣吧,我家染坊裡,天天染布,剩下不少靛腳,烏黑瓦藍的,往常都倒了, 你可以挖點試試,要是能用它寫字,就送給你了。”

“民間故事”施巧記王羲之題名三海關

王羲之一聽,滿心高興,就回家提個罐子,跟染匠師傅一道去染坊裡挖了一罐靛腳。回來做 把小麻刷子,第二天就上山練字去了。

王羲之白天去山上用靛腳在樹葉上寫字,晩上用破襖袖子往胳膊上一纏,蘸著靛腳在屋裡牆上寫大字。每天夜裡,他都寫到雞子打明兒才睡覺。

日子久了,方圓都知道王羲之的字寫得好,有功夫。但他總也不滿足。每天,他還是到山上 寫字。滿山的樹葉子上都叫王羲之寫滿了。

這天,王羲之又在山上寫了一天字。天擦黑兒,他才慢慢走下山來。他路過一個村邊時,見 兩個老大娘,正在一家草屋門前烙烙餅。他就停下來看。只見左邊那個老大娘在案板上擀薄餅, 她兩手掐個面劑兒,先在案板上兩手一揉,一團,一捺,撒點面補兒,然後拿小擀杖一擀,轉得 飛快,推的紙薄、溜圓,右手用小擀杖挑起來,往熱鍋子上一攤。接著,右邊那個老大娘用竹片輕輕一挑,翻過來,順著餅邊一挑,往身後一扔,不偏不斜,剛好落在柳條笆蘿裡。就 這樣,一個接一個烙好的餅,整整齊齊地擺了一案子,分毫不差。

“民間故事”施巧記王羲之題名三海關

王羲之從來還沒有見過這樣的手藝。他站在那裡眼都看花了,也不願離開。王羲之不由 得嘴裡稱讚說:“老大娘,您的烙餅手藝可真熟哇!”右邊那個老大娘,看看王羲之笑著說:“唉! 不中啊!還沒王羲之寫字寫得熟哩!”王羲之正要說話,可是一轉眼,老大娘就不見了。據說, 兩位老人是觀音老母,特意來點化他的。這時,王羲之心裡才知道自己的字已經寫成了。可是, 他還是經常不斷地練寫字。

後來,王羲之的字出了名,誰都想找他題個匾,寫個中堂什麼的。他不想顯示自己,總是多方推辭,不肯寫。

有一年,要動工修建山海關,山海關總兵派人來請王羲之給城樓上題字,王羲之不論人家怎 說也不答應。來人作難了。怎辦呢?最後,只得背地找著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商量這件事。 王獻之說:“唉呀,他老人家脾氣特別倔,既然說不寫,恐怕也不好辦。” 來人說:“你看能不能想點別的辦法?”王獻之見來人作難,猶豫了 一下,就說:“讓我試 試看。不過,你別急,可以先回去,以後再說。”

山海關總兵派的人走了。又過了一些日子,王獻之約摸父親已經把人家要他題匾的事兒忘了。 他沒事兒,就在家練習寫“山水如畫”四個字,故意寫得歪歪扭扭,很難看。

王羲之回家見兒子的字寫不好,就說:“來,讓我給你寫出來,你照著臨吧!”當時,他提 起筆來,一揮而就,寫了“山水如畫”四個字。

王獻之把四個字中“山”字拿去,照著臨了好多天,然後就悄悄地把父親寫的這個“山”字 藏在箱子裡去了。

過了些日子,王獻之又練習寫“四海一家”四個字。寫來寫去,還是寫的不成樣子。其實是 故意裝的。王羲之見了,就說:“嗨!看你寫得那是啥。叫我給你寫一個。”王羲之提起筆來,“擦! 擦!”幾下子,又寫成了“四海一家”四個字。

王獻之心裡暗暗得意,就照著這四個字臨了好些天,又悄悄把“海”字藏到箱子裡去了。 最後,王獻之開始練習寫“關塞風月”四字。王羲之還是見兒子寫不好,就說:“看你寫的 字多醜,叫我再給你寫寫。”可是,這一次,當王羲之提起筆來,剛剛寫完“關”字的“門”字時, 他的心裡忽然一動:哦!這不正是人家要我題的“山海關”的“關”字嗎,那可不行,立即把筆 一扔出門去了。

“民間故事”施巧記王羲之題名三海關

到底王羲之還是沒把“山海關”三個字寫完,這怎辦呢?王獻之心想既然父親不寫,我只 好把它補完算了。於是,他就把“關”字補齊,用筆填了進去。

後來,山海關城樓建成了。山海關總兵派的人就高高興興把“山海關”匾額題字,拿回去用 石頭刻好,安在山海關城樓上了。人們說王羲之的字寫得好,能放光。王獻之的字雖說寫得也 不賴,但比起父親王羲之差點,字不放光。所以,人們站在“山海關”外向城樓上看這三個字, 遠看是“山海門”,近看是“山海關”,就是這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