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扁斫輪-《文字的力量》之惑

——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 楚水

輪扁斫輪-《文字的力量》之惑

《文字的力量》是一本值得探究,並應該努力去讀完的書。哈佛大學馬丁·普克納Martin Puchner試圖從16本書背後的故事,或某些書形成的文化影響,去立論文字可以改變世界,並將繼續改變世界。這不啻是一種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先用故事開啟大門,如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也能得出合乎實際的結論。只是每個故事,都有每個故事的發展脈絡,16個本書形成的故事,匯在一起去證明一個經得住推敲的結論,則需要斟酌。至少不要觀點相反的論據,比如此書所引用孔子的觀點:述而不作。但是,既然已經成書,就算作了,而且還在哈佛述之。哈佛大學是一個嚴謹的學校,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就曾長期擔任該校肯尼迪大學的講師,而不是教授。這種只重學術,不重地位和影響的學術精神,就一直讓人肅然起敬。馬丁·普克納Martin Puchner教授至少試圖讓人瞭解另外一種學術精神,言必哈佛,是否能如言必之希臘,則值得考慮。

憑感覺馬丁·普克納Martin Puchner是一個誠實的人。誠實的讓人敬重。誠實精神,不啻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沒有客套中的高慢,調侃中的輕鄙,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有點像白求恩。在語境環境不對等的情況下,仍以極大的善意,聆聽近乎調侃的中國式對話之文明,頗讓人同情。其實,文明可以對碰,觀點可以交鋒,披上一層溫情脈眿的面紗,不一定是中國風範,更不是中國文明。一箇中國作家的中國擔當,就是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過程中,有朋自遠方來,以中國的方式,誠懇地對待交流與對話,商確與交鋒。當一個人官居中國作協副主席,多少能夠代表中國的時候,切切不要忘最樸素的中國傳統,謙虛謹慎,寬以待人。

中信出版社女副總編好像富學九車,詩滿高樓,吟詠唐詩宋詞如反彈琵琶。一首王安石的詩,也吟出了《文字的力量》。本想百度出來,輯之以下以示力量遒勁與磅薄。可能因為沒有記住一句的緣故,泥牛入海,自然尋而不得,這裡就不顯擺了。楚某都沒有記住,那麼,不懂中文的哈佛教授呢?這種文字的力量,估計也不會衝擊心靈。

風物長宜放眼量,牢騷太盛防斷腸。該結尾時,收到了哈佛校友的微信:

楚老師好!我現在是上午,一上午都在上課。Martin Puchner教授是比較文學系的教授,研究戲劇的。他是哈佛畢業的博士,以前是哥大的教授,現在是哈佛的正教授,學術實力很強。他的這本書挺有名的,在美國拿過不少獎。

可以說馬丁·普克納(Martin Puchner)是一個誠實的人,誠實的學術品格,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術精神,讓人敬重。輪扁斫輪,這裡就不講軸心與軸的關係了,不然的話,也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奈何?

輪扁斫輪-《文字的力量》之惑

擬將《莊子·天道》裡,輪扁斫輪,這個典故,繁體字請人題寫,再加上一個書名號,當作書名,再輯一本隨筆。六百多篇,選二百篇,四十萬字沒有問題。然而,又有點彷徨,結集出版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是為了顯示自己,精力盎然依舊,著作等身?況且,遠遠還沒有等身,縱然日後有可能千八百萬字,如果沒有讀者,著之何用?還是敝帚自珍,有紙質文字結輯之癮,贈人以現擺知識或學問?其實自己原本就是鄉野村夫,目不識丁,書也沒有讀過幾本,特別是最適記憶的少年時代,竟無書可讀。中年讀書走馬觀花,如若陶潛之淵明,種菊南山,不求甚解,怎麼會有知識,怎麼又談得上學問?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

輪扁斫輪,莊周先生本意乃是真正的思想,無法用語言文字傳遞。如知識之與學問,知識如同電腦晶片,學問如若人工智慧,一個人可能很有知識,卻不一定有任何學問。若現在以《輪扁斫輪》為書名,豈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前後矛盾麼?

“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

--其實,每個人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如季羨林先生所說的內心和諧,就是平衡內心的各種矛盾,使自己趨於平和,如曾文正公家訓所云: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

“和其光,同其塵。”

--同樣的是老子李先生之語,與莊子輪扁斫輪並不矛盾,探求真諦,追求真理,需要湯一介先生:知識分子不應該向半真理妥協的勇氣,況且,捫心自問,自己最大程度接近真理了麼?與時舒捲,思屬風雲,可能最接近思想的真實,生命的真實。

輪扁斫輪-《文字的力量》之惑

輪扁斫輪

大眾哲學,生活禪悟,其實,就是生活中簡單的道理。偶爾,靈光一閃,大悟於恍然,再記錄下來,多少會有些許禪趣,如偈語詩: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也是一種境界,經歷而已。今天,再以巜輪扁斫輪》隨筆,肯定必有緣起。前幾天,浙江之行,一位詩友轉我一篇文章巜"文壇教父":在南京的三天兩夜》,讓人眼鏡大跌,汗不敢出。何謂教父?該不是《牛氓》或《巴黎聖母院》中的紅衣主教?念起《聖經》來,絕對之絕對道貌岸然,儼然就是一個標本化的嶗山道士。該文莊重而隆重地指出:

有個段子因此而流傳一時,那就是——文藝青年到北京三件事:吃烤鴨、爬長城、見教父。

輪扁斫輪-《文字的力量》之惑

估計也可能應該是真的,文藝青年有此教父指領方向,肯定全光大道,萬里鵬程。不過,這位教父,還真與在下有過幾面之緣,此教父即老楚2019年9月14日首次以巜輪扁斫扁》隨筆時,含蓄地提到那位據說已位列作協副主席的教父。當時,其利用母語優勢,調侃哈佛大學教授--《文字力量》作者馬丁·普可納,侃侃地學養確實深沉,讓人不敢不洗耳恭聽。讓人意外的是,交流互動時,這教父競然根本不知道:哈佛教授《文字力量》,意欲表達的就是《莊子·天道 輪扁斫輪》,這就讓人實在不敢繼續恭維,寫完巜輪扁斫輪》,即轉此君:

澤敬先生:

您好!

楚某陋不識丁,寡不記人。把你錯當成李澤厚了,不過澤敬澤厚意思相近。竭澤而漁,是做大學問的方法。

這個手機有你電話。估計是《三個代表忠實的實踐者》時,碰巧遇見。現在,你是大幹部了,代表一箇中國不容易,所以,拙文《輪扁斫輪》一定要轉你討教!

謝謝!

楚水 2019-9-14

曾經有一個見過李澤厚一面的"哲學家"--北京匝爺三匝兒,現在也快到教父級別了,兩人都有些《文字力量》,絕非凡響。輪扁斫輪,估計怎麼也懂得明鏡亦無臺的道理,不過,自詡為高人一籌,實際上是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