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來啦!

今日君精心挑選

阿拉善博物館部分館藏精品

展示給大家

讓我們穿越時空

在“雲端”一飽眼福

沿著璀璨文明歷史長河

感受中華五千年的蕩氣迴腸

……

東漢石刻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基本介紹

文物名稱:東漢石刻

1986年揭取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騰格里額里斯蘇木通湖山群巒中的高嶺之上。揭取的沙質岩石刻高138釐米,寬129釐米,厚11。2釐米,重300千克。石刻中部文字剝落嚴重,可辨120字,字型均為陰刻漢隸,據推斷,刻寫於公元110年之後。現收藏於阿拉善博物館。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東漢石刻(區域性)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東漢石刻拓片(區域性)

根據現存文字釋讀可知,這方石刻主要記述了西漢武帝時期疆域四至和東漢時在阿拉善地區增加軍事設施,抵禦匈奴南下,百姓安居等內容。為研究漢朝時期阿拉善地區的歷史文化、地理位置、民族關係、行政區域劃分以及書法藝術研究等,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藏品故事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東漢石刻(區域性)

1986年,劉恩克布同志在騰格里特莫烏拉嘎查東北方向的通湖音烏拉山(通湖山)上偶然發現了這通石刻,經過初步識讀,發現其文字似乎記載著當地的歷史,他立即向阿左旗文管所進行了報告。收到訊息後的工作人員馬上核實情況,開展了影像拍攝和文字記錄工作。鑑於石刻風化、碎裂現象嚴重,阿左旗文管所緊急制定方案,將其進行切割揭取,運回室內收藏保護,使這件文物得以呈現在廣大觀眾眼前。

知識連結

秦漢時期,文字方面完成了由大篆到小篆,由小篆到隸書的兩次大的演變,並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碑碣等刻石,既記載了社會狀況,也為廣大書法愛好者留下珍貴資料。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這種石刻尺寸不一,長寬各異,文字多少也不相同,無固定規格,大致可分為紀事類、邊界界域類、歷史記事類、官員記功類等。兩漢摩崖石刻書體以隸書為主,大多天然雄渾,無雕琢之感,磅礴之勢為其他時期石刻所不能比擬。

居延漢簡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藏品介紹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鞏土)上下餔耳今往時何言□□

文物編號:A11172,阿拉善博物館藏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尉史陳賞官邊邊邊宜見邊邊戌也戌奉成邊□(習字簡)

文物編號:A11161,阿拉善博物館藏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三十井谷 緯糒三

文物編號:A11186,阿拉善博物館藏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官告井東候長等前傳吏奉皆各有餘錢百廿葦封掾陽到次東閱具其二毋錢

文物編號:A11160,阿拉善博物館藏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鬥擊書”木楬

文物編號:A11165,阿拉善博物館藏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封檢

文物編號:A11185 ,阿拉善博物館藏

發現情況

1930年4月的一天,中瑞西北科考團成員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額濟納古居延舊地發現了第一枚漢簡。此後,在北到額濟納河下游的蘇泊淖爾和嘎順淖爾,南到金塔毛目(今甘肅省金塔縣鼎新鎮)的廣大地區,科考團進行了大規模調查和發掘。在南北250公里、東西40公里的範圍內,踏查了410多處遺址,出土1萬多枚漢簡,給學術界帶來極大震動。由於發掘地點是漢代張掖郡居延縣所在地,所以將其命名為“居延漢簡”。

出土情況

1930年至1931年,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在額濟納大灣、地灣、破城子等大約30個地點發掘,出土漢簡10800多枚。抗戰時期,這批漢簡輾轉香港、華盛頓,後收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

1972年至1974年,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在額濟納旗境內的甲渠候官、甲渠第四燧、肩水金關等處進行發掘,共獲得漢簡19000多枚。現存於甘肅省簡牘博物館。

1986年,甘肅文博部門在地灣肩水候官發掘700多枚。

1999年至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額濟納旗漢代烽燧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發現漢簡500餘枚。

2010年至2013年,額濟納博物館、阿拉善博物館採集漢簡共計500餘枚。

取材與製作

我國古代的簡牘取材,大致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居延漢簡也不例外,主要有胡楊、松樹、紅柳、水柳等。從居延簡中的相關記載來看,當地屯府所用簡牘,可以購買或由專業戍卒就地取材並製作,其中一枚簡就有“出錢六十,買槧二百”的記述,槧,即未經書寫的素簡。另外許多簡上還有反覆刮削的痕跡,可見木簡來源不易,有重複使用的現象。成冊的木簡,大多使用麻繩編聯。

字跡均為墨書,直至今天,依然可辨,這得益於額濟納地區乾旱少雨,為儲存這些漢代簡牘創造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居延漢簡形制較為複雜,主要包括簡、牘、觚、楬、封檢、檄、兩行、符、冊等等。常見的尺牘一般長23釐米(約合漢1尺)、寬1釐米、厚0。2至0。3釐米。符多為六寸。天子詔書較為特殊,長一尺一寸。而簡冊長短均取二尺四寸之分數,由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遞減。尺牘容字有限,兩行由原1釐米的寬度增至1。5至1。8釐米左右。

內容

截至目前,居延地區出土的簡牘中最早紀年是元朔元年(前128年)。所見最晚的簡牘是出自黑城的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一塊木牌,與居延和敦煌所見的通行符類似。

居延漢簡不僅記述了居延地區屯戍活動的興衰,而且儲存了兩漢的重要文獻資料,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學、民族等領域。例如在政治方面,可以從簡牘中瞭解到漢代的養老制度、撫卹制度、吏制等內容;在經濟方面,關於農墾屯田的記載,在居延漢簡中佔有較大比例。概括其內容涉及屯田組織、農事系統、屯墾勞力、田卒生活以及農具、籽種、水利、耕耘、管理、收藏、內銷、外運、糧價、定量等等;在典籍與思想文化方面,有五行《日書》、小學類《倉頡篇》等;在軍事方面,可見大量關於邊塞烽燧亭鄣的文書檔案,簡文中所記載的武器名目也有許多。簡牘中還詳細記載了官方檔案、律令等行政文書和往來賬簿、書信等,內容極為豐富,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軍事、邊防、水利、曆法、地理、交通、法律制度、屯戍制度、階級關係、風俗習慣、少數民族及社會生活的寶貴資料。因此,

居延漢簡與北京故宮內閣大庫檔案、河南安陽甲骨檔案、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經卷檔案並稱為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

對書法藝術

的影響

簡牘文字本身就是精美的書法藝術,唐以前的書法墨跡幾乎不可得,流傳的主要是碑刻資料,而漢簡之上都是古人的墨書真跡,雖也存在書寫粗劣的情況,但從原始存真的角度觀察,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可以說,每一枚漢簡就是一件珍貴的古代書法作品。

出土簡牘對書法創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書法藝術觀念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面。簡牘書體均是日常手寫體,筆墨特徵突出,書寫寫意、章法靈活、率意自然、生氣活躍,流露出原始古樸、自然率真的神韻,而這恰恰是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簡牘的大量出土,為學書者提供了可資取法的豐富資源和審美追求物件。人們透過對簡牘筆法、字法、章法、意蘊等不同方面的借鑑學習,並將其與碑、帖書法交融,使書法創作不斷出新、別開生面。

元"至元通行寶鈔貳貫"紙鈔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藏品介紹

藏品名稱:元"至元通行寶鈔貳貫"紙鈔

紙鈔面額為“貳貫”,縱29。6釐米,橫22。1釐米,厚0。05釐米,呈深灰色,材質為桑皮紙,文樣均為印製。鈔首通欄橫書“至元通行寶鈔”,框內上部有鈔值“貳貫”,字下有二串銅錢,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意為“諸路通行”“至元寶鈔”,框內下部寫有鈔文“寶鈔庫子攢司,印造庫子攢司”“違造者處死,首告者賞銀五錠,仍給犯人家產”“至元 年 月 日,寶鈔庫使副,印造庫使副,尚書省提舉司”等字樣。正面蓋有八思巴文朱印二方,背面加蓋八思巴文朱印一方。額濟納旗出土,現收藏於阿拉善博物館。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元“至元通行寶鈔貳貫”紙鈔

歷史背景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元代紙幣制度盛行,1260年開始將紙幣作為唯一的法定貨幣發行,先後印發了“中統元寶交鈔”“至元通行寶鈔”“至正中統交鈔”。“中統元寶交鈔”在發行之後就開始貶值,為了有效整頓紙幣流通秩序,於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發行了“至元通行寶鈔”,同時元朝還採納了尚書右丞葉李擬定的《至元寶鈔通行條件》十四款,在紙幣的發行和流通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這對後續紙幣流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元通行寶鈔”鈔值共分二貫、一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一貫當“中統元寶交鈔”五貫。至正十年(1350年)改發“至正中統交鈔”。

歷史價值

“至元通行寶鈔”作為元朝在全國發行的貨幣,在貨幣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歷經紛爭戰亂和自然損耗後,存世量極為稀少,它不僅承載著元朝貨幣歷史資訊,更是元朝紙鈔的歷史見證物,對研究元朝的社會經濟、鈔法制度、印刷工藝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西夏錢幣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党項人與西夏簡介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遠去的民族——党項。党項人源自青藏高原,早期主要居住在今四川、青海、甘肅三省區交界地帶,“每姓別自為部落”。隋唐時期,以其中的拓跋部落最為強大。公元638年,首領拓跋赤辭歸唐,唐太宗李世民賜其李姓。之後為躲避吐蕃的侵擾,請求內遷,被安置在黃土高原。唐末,党項首領拓跋思恭(李思恭)率部參與鎮壓黃巢起義,因功被唐朝封夏國公,再賜李姓,拜夏州節度使,管轄銀、綏、夏、宥四州。之後,逐漸雄霸一方。公元1038年,党項人李元昊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共經十主,歷189年。其勢力範圍大致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部、甘肅省西北、青海省東北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和陝西省北部等地區。

西夏錢幣的種類

西夏在與宋、遼、金並存的過程中,借鑑吸收了大量中原的先進技術和燦爛的文化藝術。因此,中原文化在西夏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無處不在,對西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西夏古據“絲綢之路”主道的河西走廊一帶,商貿在其社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與宋、遼、金和西方的貿易十分頻繁。西夏鑄幣仿照了唐、宋錢制。在形制方面,同為圓形方孔,幣值主要有小平、折二等,材質以銅、鐵為主。西夏早期銅錢銅質不精,含鐵量高。中期開始,材質配比穩定,鑄錢質量得到明顯提升。除金銀鋌外,鑄造的貨幣錢文有寶錢、元寶、通寶、重寶等。西夏在鑄造錢幣時,還融入了本民族的獨特標記,突出表現在錢文方面使用了西夏文字。西夏雖然鑄造錢幣,但在流透過程中,依然大量使用北宋銅錢,其中還混雜著一些漢唐及遼金錢幣。

目前常見的西夏文錢幣有“福聖寶錢”“大安寶錢” “貞觀寶錢”“乾祐寶錢”和“天慶寶錢”。漢字錢文的西夏錢幣有“大安”“大德”“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以及“光定”等。

西夏錢幣賞析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大安寶錢 阿拉善博物館藏

“大安寶錢”為西夏惠宗李秉常大安年間(1074-1084年)鑄造西夏文錢幣。該錢為銅質小平錢,文字較淺,厚薄不一,形制大小不等,版式較多且複雜,大致可分為正樣、正字、長字、大字、簡書等種類,又見在面背有星月、爐記等符號者。“大安寶錢”的材質從顏色來分為水紅銅、白銅兩種,其中材質為白銅者較為珍貴。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貞觀寶錢 阿拉善博物館藏

“貞觀寶錢”為崇宗李乾順貞觀年間(1101-1113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幣,該幣文字清晰、輪廓規整,可分為小字、大字等版。“貞觀寶錢”存世稀少。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元德通寶 阿拉善博物館藏

“元德通寶”為崇宗李乾順元德年間(1119-1127年)鑄造的漢文錢幣。錢體大小不一,變化頗多,分對讀、旋讀兩類。書體有隸書、楷隸相間、楷書、行書者,版別繁多,元德年間,西夏鑄幣工藝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時當北宋末年,或與西夏得到北宋鑄錢技術有關。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天盛元寶 阿拉善博物館藏

“天盛元寶”為西夏仁宗李仁孝天盛年間(1149-1169年)鑄造的漢字錢文錢幣。楷書旋讀,按材質分銅、鐵兩種,按面值分小平、折十兩類。天盛元寶是西夏錢幣中存世數量最大的品種,版別極其繁多,普遍製作精良。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乾佑元寶 阿拉善博物館藏

“乾祐元寶”為西夏仁宗李仁孝乾祐年間(1170-1193年)鑄造的漢字錢文錢幣。楷書旋讀,按材質分銅、鐵兩種,按面值分小平、折二錢。面文常見行書、楷書兩種。“乾祐元寶”鑄造精整,版別繁多,為西夏鼎盛時期產物。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乾佑寶錢 阿拉善博物館藏

“乾祐寶錢”為西夏仁宗李仁孝乾祐年間(1170-1193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幣,該錢幣面文清晰,輪廓規整,鑄工精細。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天慶寶錢 阿拉善博物館藏

“天慶寶錢”為西夏桓宗李純祐天慶年間(1194-1205年)鑄造的西夏文銅錢。該錢楷書旋讀,文字優美,清晰端莊。該錢在西夏錢幣中較為精美。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皇建元寶 阿拉善博物館藏

“皇建元寶”為西夏襄宗李安全皇建年間(1210-1211年)鑄造的漢字錢文小平銅錢。楷書旋讀,字型美觀,鑄造精整,版式不多。皇建年號雖然前後僅用兩年,但錢幣鑄造頗豐,因此“皇建元寶”存世較多。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5·18丨小編帶你“雲”上看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精品!

光定元寶 阿拉善博物館藏

“光定元寶”為西夏神宗李遵頊光定年間(1211-1223年)鑄造的漢字錢文銅錢。鑄造規整,工藝精湛,錢文秀麗,分楷、篆兩種。楷書版式有正樣、小字、接郭等大類。篆書存世稀少。

西夏錢幣的歷史價值

西夏錢幣早期鑄造不精,錢文渙漫不甚規範,邊廓歪斜製作較為粗糙。中期開始,所鑄錢幣銅質精良、工藝高超、邊廓堅挺、形制規整、字型端莊秀麗、書法高雅優美,尤其是西夏的漢字錢文錢幣,鑄造水平可與同時期的北宋錢媲美,體現了西夏國力以及文化藝術的不斷提升與鑄錢工藝的不斷進步。

錢幣是社會的產物,它攜有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資訊。“以錢證史,以錢補史”,就是透過錢幣來了解歷史。西夏錢幣,是我國古代貨幣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以鑄制工藝精良、西夏文形式獨特、史籍不載和傳世數量稀少而稱著於世。研究西夏錢幣,是新興的西夏學科的重要內容和一個方向,對發展我國錢幣學、豐富我國貨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阿拉善博物館還有很多精美文物

等著你去參觀~

丨來源:《阿拉善博物館》官方微信

丨編輯:楊慧

丨稽核:田娜日莎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阿拉善日報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