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閒下來就會抑鬱?

我有一位同事,幾乎每天都在和我說,自己精力不夠,自己很累。但是每當週一上班,談及上週末都做了什麼的時候,她總帶著略顯疲憊的神態,以及力氣不足的架勢和我分享她週末從北京的北五環先是跑到了順義,然後中午開始轉戰大興,傍晚還能去趟通州,回家的路上順便逛個街的故事。

每每此時,我都會發自內心地問一句:你真的精力不夠和累嗎?我的週末是真的在家躺屍兩天,而你的這些活動,我完全看不出來你精力不夠。

她回答我:我沒辦法,我在家待著就會狀態非常不好,所以我得找點事幹。

我一度認為她是在矯情綠茶以及凡爾賽,嘴上說著特別累,但卻在不經意間透露自己充實的業餘生活,非常喜歡在工作之餘掙錢如此種種。然後再偶爾和我分享一下她最近有些抑鬱,不愛動彈,以示自己“好可憐”“好慘”。

然而,最後還是出去浪了一整天等等。

對,我不僅認為她在凡爾賽,我還很不理解:既然你那麼累,為什麼不在家休息著呢?

直到我看到了這本《丘吉爾的黑狗》,我終於明白了,有些人之所以讓自己很忙,是為了對抗抑鬱。

為什麼閒下來就會抑鬱?

《丘吉爾的黑狗》不止講述了丘吉爾一個人的故事,它還介紹了卡夫卡的身份認同感問題,以及牛頓的人格問題。看了這本書你可能會覺得,原來厲害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候,他們甚至還會抑鬱。

因為抑鬱,是不挑人的。

除此之外,這本《丘吉爾的黑狗》還用大篇幅呈現了一些精神分析的理論,這和作者的從業背景有很大關係。他對精神領域的研究深受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影響,但他也沒有完全順應二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在總結過往結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對精神疾病的看法。

安東尼·斯托爾是英國的一名精神科醫生,同時也是一位作家。他畢業於劍橋大學,在大學擔任過研究院,同時還是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院的院士、牛津大學格林學院的名譽院士等等。

在這本書中,先是用前面的四章介紹了幾位名人的故事,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丘吉爾、卡夫卡和牛頓。而說到丘吉爾,最初就是他用“黑狗”來形容抑鬱症的,直到現在,人們都已經習慣了用這個稱呼來指代抑鬱症。

這本《丘吉爾的黑狗》的後半部分,主要是在探討人的發展以及人格結構中的問題,大概是作者從業背景的原因,對於精神對於精神分析的闡釋較為厚重,起初讀起來會有些吃力,但值得反覆品味。

書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關於丘吉爾其人。

多數人對丘吉爾的瞭解,大都停留在英國首相這個頭銜上,但實際上它的成就不只如此。

首先,他是公認的,歷史上掌握英語詞彙最多的人,據說高達12萬;在他執政的幾十年裡,還寫出了60本書,還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在《丘吉爾的黑狗》一書中,也提到了丘吉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停止過寫作的事情。

“被迫陷入低谷時,丘吉爾可能就是利用寫作來對抗不可避免的抑鬱的。”

實際上,丘吉爾正是用不停的寫作,來釋放自己的野心的。

由於幼年被父母忽視,丘吉爾沒有建立起穩定的自尊,所以在成年後,就勢必要從外界尋找這種自尊的缺失。

於是他在性格上開始野心勃勃,在寫給母親的信裡,他提到:“如果不能出人頭地,那就太糟糕了……”可見他對成功的渴望是極其強烈的, 只有成功才能讓他在自尊水平上達到平衡。

這樣一來,他的野心勃勃幾乎是強迫性的,不能讓自己停下來。這點在他的性格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他對待周圍人是非常沒有耐心和苛刻的,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即時滿足,情緒發展固著在了生命早期。

生命的早年,孩子會有一種全能感,因為只要一哭一鬧就會有人來看他,這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己是宇宙中心的感覺。而一部分人在成年後,就會帶著這種宇宙中心的感覺去做事。一旦周圍人沒能馬上滿足他的要求,他便會產生一種恐怖的被遺棄感,當事與願違,沒能立刻達成自己想法時,便會抑鬱。

所以我大概能開始理解我的同事了,之所以在她感到“很累”的情況下還在外面到處跑,是因為停下,遠比“很累”更恐怖和不能接受。只有動起來,才能遠離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