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第一句到底寫了什麼,竟然勸退了這麼多人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的第一句到底寫了什麼,竟然勸退了這麼多人

很多人都聽過《資治通鑑》,也有很多人買了一套,準備拿下這個大部頭。

可翻開第一篇的第一頁,看到第一句話,就頭皮發麻,覺得看不下去了。

那我們就來看看《資治通鑑》的第一句話到底寫了什麼,讓大家望而卻步:

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好傢伙,這十幾個字,有一大半都不認識啊,難怪大家容易被勸退。

這一篇我就抽絲剝繭,為你解析這句話的含義。

首先,我們要注意兩個字的讀音。

第一個是著,它讀作除(二聲);第二個字是黓,讀作義(四聲)。

其次,想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需要知道一些古代天文學的知識。別怕,沒有多複雜,就是一些符號標記而已。

我們知道,古代的紀年通常用天干和地支來表示。

天干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和地支依次搭配,比如甲子、乙丑等等,就是紀年的方法。

這樣下來,每六十年就會又回到甲子年,我們稱為一個甲子。

為什麼是六十年呢?

其實就相當於求天干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說,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就是60。

這是一套我們熟悉的系統,到今天仍然在沿用。

但司馬光並沒有這麼做,他啟用了另外一套系統,叫做太歲。

太歲分別歲陽和歲陰。

十歲陽分別是:閼(音同煙)逄(音同旁)、旃(音同瞻)蒙、柔兆、強圉(音同雨)、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和天干一一對應。

十二歲陰分別是: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音同禪)閼、執徐、大荒落、敦牂(音同髒)、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和地支一一對應。

那麼再回到《資治通鑑》的第一句話,我們就明白了:

著雍就是戊,攝提格就是寅;玄黓是壬,困敦是子。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起於戊寅年(公元前403年),止於壬子年(公元前369年),一共是三十五年。

原來意思並不複雜,可你就要問了,司馬光為什麼放著干支紀年不用,非要找這麼個難以理解的系統來呢?

原因其實和上一篇我們介紹的類似,因為司馬光不想把這本書和其他書混為一談。這不僅僅是一本史書,而且是一本哲學著作。

所以在紀年上,要和其他史書做出區分。當然他也不是這方面的行家,於是就找了天文學方面的專家劉羲叟來幫他。

只不過這位專家推崇唐代的《大衍曆》,而《大衍曆》正好運用了太歲這一套紀年方式。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個道理: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要看到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