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古人云: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不過,一言可以定國,一言亦可以喪邦,如果自身文化基礎不紮實,也可能產生不虞之隙的誤會,甚至帶來啼笑皆非的笑話。

古往今來,關於鬧文化笑話的故事簡直不勝列舉,每一個都能令人體會到語言別樣的魅力。話說某縣官大字不識一籮筐,小文難懂幾鬥縷,卻喜歡學人審案。一日,他指著一個犯人喝道:“你!翻‘斤’鬥!”

犯人聞言一愣,只得硬著頭皮翻了個筋斗,一旁的師爺趕緊提醒:他叫潘斛科!縣官指著第二個犯人道:“你!也氏!”犯人無奈,也跟著翻了個筋斗。師爺見狀又趕快對縣官說:老爺,她叫乜氏!

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師爺見還有第三個犯人,於是提前對縣官提示名字叫“新釜”。縣官聽罷哈哈大笑,說:幸虧你提醒得早,不然我就叫他“親爹”了!

諺雲:“秀才識字讀半邊。”是說秀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讀半邊字,一般都能對上。這是一個偷懶查字典的小技巧,同時也是我們讀錯字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趣味故事就是誤讀半邊字的結果。

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幾乎十人九錯的漢字:嗯。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極高,尤其是隨著網路聊天的不斷普及發展,它被賦予了太多含義:它曾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詞彙,也可以是話題終結者,表示自己想要結束對話,還可以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緒。可是,“嗯”該怎麼讀呢?

很多人脫口而出:“ēn!”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不論是哪一種輸入法,只要使用拼音“en”就可以打出“嗯”字,大家平時都是這麼用的,難道還有錯嗎?實際上,還真錯了。其實,“嗯”的真正讀音包括“ǹg、ńg、ňg、ǹ、ń、ň”,就是沒有“en”!

許多人常常把“嗯”與“恩”混為一談,甚至連二者拼音都隨便混用,其實這是一種公理性質的錯誤。“恩”可以作名詞、動詞、形容詞,而“嗯”只是嘆詞,表示應允、肯定或疑問。不管在哪種版本的字典中,“嗯”的讀音都沒有en。

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ng”的讀音平時所見不多,它的發音其實很簡單,就是緊閉雙唇,然後使用鼻腔哼鳴發音;而“en”的發音則依靠的是口腔,雙唇處於微張。

包括由“嗯”組成很多片語:嗯聲(開始說話前的清嗓聲)、嗯哎(表示不在意的應答)、嗯嗯呃呃(不斷髮出嗯和呃的聲音,希望事物會好轉起來),其讀音都是“ng”。那麼,為什麼在現代漢語中,讀音會變成“en”了呢?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漢字是有很多特殊讀音的,比如:ng、n、m、ê等,它們可不依靠母音字母而單獨成音,而且還可以標明音調。但在現代漢語拼音裡,這些讀音卻只表示一個不能單獨使用的單韻母,單獨使用的情況基本被淘汰。

而且,以“en”代替“ng”的結果,更是跟隨大眾主流的將錯就錯之計,為了大多數人的輸入需要和讀音習慣,索性就將其錯誤化了。

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同理,漢字“哼”的讀音也面臨同樣的遭遇,它本來發音應是“hng”,看起來比“嗯”更令人震驚,但如今大家普遍將它讀成了“heng”,輸入法亦隨之改變。還有“姆”字,讀音應該是“m”,而如今“mu”都已大眾化了。

語文老師旨在教孩子拼音的普遍規律,因此課堂上很少講到這些特殊用法,等到我們真正瞭解到它們時,才發現已經習慣了。其實,這也不能算作是讀錯,畢竟官方及大眾都已默認了。只是這種近似鼻音的用法,在古漢語以及現代很多方言中都還精心保留著,而普通話卻將它們逐漸移除,這或多或少會減損一些漢語魅力吧?不知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