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姚海濤】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新解曰:束脩,即庶羞,多種美味;孔子很喜歡美食,所以帶著多種美味來就教的,沒有不教誨的。

——以上新解,純屬戲言,不可當真。

【林桂榛】古文語感的直覺上,“自行”後面是動詞,自行幹什麼,不是自行某名物。此“束脩”不是肉乾,不是美食(搞會餐),是有“革命自覺”的“俺才教”,否則閃遠點,否則難免取琴以歌、故令聽之……漢儒很多解釋未必靠譜,他們去孔一樣很遙遠,且未必一定嚴謹。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自行肉乾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肉乾”,章句等值轉換後,反思反思,表述很怪。語言章句琢磨推理反省,讀古書很重要。

【曹景年】“行束脩”,的確說法很奇怪,懷疑是省略用法,曰“自行束脩(之禮)以上”。

【林桂榛】據劉向《說苑》等著述,束脩是禮。但是不是乾肉禮品,未必,不要迷信。

【姚海濤】這次你相信劉向了?

【林桂榛】劉向未必都壞,孟子未必都好,荀況未必真不智,馬主義教導曰“凡事辯證、兩面看待”,呵呵。

【姚海濤】《禮記·少儀》:“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修以將命,亦曰乘壺酒,束脩,一犬。”——此“束脩”和《論語》“束脩”是一個東西麼?

【林桂榛】“束脩”都是個禮的行為無疑,究竟啥行為,要仔細考證,難題。請看《說苑·修文》:

夏,公如齊逆女,何以書?親迎禮也。其禮奈何?曰:

諸侯以屨二兩加琮,大夫庶人以屨二兩加束脩二。

曰:“某國寡小君,

使寡人奉不珍之琮,不珍之屨,禮夫人貞女。

”夫人曰:“有幽室數辱之產,未諭於傅母之教,

得承執衣裳之事,敢不敬拜?

”拜祝,祝答拜。

夫人受琮取一兩,屨以履女,正笄衣裳而命之曰:

“往矣,善事爾舅姑,以順為宮室,無二 爾心,無敢回也。”……大夫士庶人稱其父曰: “某之父,某之師友,

使其執不珍之屨,不珍之束脩,敢不敬禮某氏貞女。

”母曰:“有草茅之產,未習於織紝紡績之事,得奉執箕帚之事,敢不敬拜?”

【林桂榛】根據上面這段表述,我推測“束脩”是與整理衣冠有關的物,若腰帶?若簪子?後引申為自整衣冠?引申為自我剋制修教?我相信我的推測80%對,即是“執衣裳之事”的用物。“不珍之屨,不珍之束脩”並說,美穿戴之禮物也。

肉乾禮物說,俗不可耐,且語法不通,非孔子語。束脩如果是腰帶之類,束脩就代表整衣裳,又代表自克修教,古漢語就很自然。“自行肉乾(束脩)”,語言詭異,孔子俗耐。

【林桂榛】《鹽鐵論·貧富》:“餘結髮束脩年十三,幸得宿衛,給事輦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獲祿受賜,六十有餘年矣。”

——我現在推定:子曰“束脩”之本義100%“執衣裳之事”,非束衣服即束髮之物,與學費肉乾云云無一毛關係。

【曹景年】《論語》“束脩”要麼是整衣冠,要麼就是代表一個年齡段。束髮即代表成年吧,先秦是不是十五歲束髮?

【林桂榛】“束脩”應本是執衣帶的事物,不知先賢這樣說過沒有?我手邊無高尚榘先生《論語歧解輯錄》可查,有的可查查。再琢章句與名物與古禮,“束脩”具體是什麼,為束髮之事物的可能性也很大,不一定只是束脩衣裳之事物。

【馮兵】先秦是不是十五歲束髮——十五志於學,有點像啊。

【林桂榛】小姑娘是十五比笄,前述迎親禮裡的履與束脩連說,再加束字,束髮也可信,我要修正自己觀點。總之,束脩=束衣裳+束髮?束脩=束衣裳?束脩=束髮?

不過,前引《說苑·修文》那段前又說“冠禮十九見正而冠,古之通禮也”,冠禮成年是十九歲為通禮,不是十五歲成年禮;嫁人時的“束脩”衣裳禮物,未必是成年禮之物。

“自行束脩”,此“束脩”或是引申義。自行修整來拜學的,我未嘗無誨也,子曰就這意思,不是收臘肉乾條與茅臺酒水。再考文字,“脩”是否有理順義,則此謎案在章句學上可破。

【問永寧】鄙諺曰“男兒十五託父事”。十五即成人,成人學大學。夫子講大學,故有吾不如老農,故有小人哉樊須也,故君子不器。

【周啟榮】束脩指乾肉沒有問題。我推測“束脩”應該指拜師禮的饋贈物,以物喻禮。但拜師都必須是已經行過冠禮的成人。行冠禮必束髮,成人學修德。拜師禮稱“束脩”,取其束髮,象徵從師學修德的成人階段的開始。只要向孔子行過拜師禮的,孔子都會教導。而拜師禮必然包括禮物。“束脩”指拜師禮所贈予老師的禮物(乾肉,據鄭玄注)。拜師受教主要目的是修身成德,所以後來又引申為約禮修養。《後漢書》:“且吾自束脩已來,為人臣不陷於不忠,為人子不陷於不孝,上交不諂,下交不黷,從此而歿,下見先君遠祖,可不慚赧。” 此處“自吾束脩已來”指的就是拜師受業以來。

【曹景年】束脩以來,意思是成人以來,不是拜師以來。束脩,意味著成人,成人後才意味著道德義務和責任。若雲拜師,漢代童蒙亦有童子師,童子可以無禮。

【姚海濤】請允許我來總結一下吧:

“束脩”之義,眾說紛紜:第一,十條幹肉說;第二,十五歲以上說;第三,古代入學拜師之禮說(束脩之禮)、敬師禮物說、學費說;第四,束身自修說。——第一第二,皆為鄭玄之說。

【林桂榛】自行束脩即自行乾肉,還十條以上,語言不通的,這個需要古文藝術敏感。自行十五歲成年以上,古文也不通的,真的。

【姚海濤】再載束身自修說:

趙華《再說〈論語·述而〉中的“束脩”一詞》:《咬文嚼字》2013年第9期和2014年第5期分別刊發《“束脩”是年齡標誌》和《也說“束脩”》,前者認為《論語·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中的“束脩”不是乾肉,而是年齡標誌,是15歲少年的衣著;後者則依照《漢語大辭典》關於“束脩”一詞的解釋,根據《後漢書》中的兩處用例,認為“束脩”一詞當解為“束身自修”。

【姚海濤】附議,上文大有道理。我還是引《荀子》以明之。荀子曰“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楊注“修然,整飭貌,言見善必自整飭,使存於身也”。“修”往往與“潔”形成修潔一詞,《韓非子》“人君之所任,非辯智則修潔也”,《荀子》雲“君子絜其身而同焉者合矣”,楊注“絜(潔),修整也,謂不煩雜”。

所以,束脩之束有約束義,束脩之修有整飭義,二字平列,指自我約束。若是此,“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凡是具有自我約束能力的人,我孔子都是會教誨的。

【林桂榛】迎親、出嫁禮,要頭髮或衣服束脩,代表修整、整飭自己。至於指年齡,後面時代可能,但《論語》章句裡不可能,《論語》束脩是乾肉也不可能,因為語言不通。

【曹景年】自行束脩以上,多半是這個意思:凡是行了束脩之禮年齡以上的人。束脩,既指某種禮,而由於這種禮是在某個特定年齡行的,故又代指年齡。

【林桂榛】“自行”,“行”字是關鍵,章句學關鍵。行禮,行事,表述可以。行乾肉,行年齡,不可以,表述不可以,此古文不通。

【姚海濤】“自行”是關鍵點,自行指自己裁度、從事。《五代史平話 晉史》:“就數內擇有氣力的大戶充頭目,自行管領。”今日之腳踏車,某種意義上已經是他行車了。

【周啟榮】“束脩”在先秦兩漢時期有幾個涵義。乾肉、成人、拜師禮都有,不同語境決定哪個涵義比較合理。

“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竟”、“大夫曰:「餘結髮束脩年十三,幸得宿衛,給事輦轂之下” 、“大夫庶人以屨二兩加束脩二”,這三句裡的束脩絕不能解釋為成人。尤其是第二句。

《論語》“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把這句的束脩解為成人是不合理有兩個理由:(1)自行成人以上,“行”如何理解?(2)孔子說:只要是成人他便教導,那他的弟子就不是三千而是所有魯國,甚至所有國家的成人。不累死他。有這道理嗎?

所以,孔子的意思應該是“自行拜師禮以上,饋贈乾肉的學生,我都會教導。”其他饋送禮物但沒有行拜師禮的人他不視為學生,既然沒有師生名分,重視禮的孔子自然不會去教導。

但也有學生除了行過“束脩”基本的拜師禮後,還會饋贈其他禮物。但不是所有學生都會這樣。所以他強調只要行過拜師禮的人就是他的學生,他便有教導他們的責任。

【陳迎年】周老師這個講法我贊同。有些傳統的解釋,若沒有特別的證據,還是維持為好。

【林桂榛】又學習回味了一下週老師說法,很周到,作了語境分析,嚴謹。從文字學上,束、脩二字應與肉本無關係,無論乾肉鮮肉,冇關係也。至於春秋時拜師要不要帶肉條為禮,另論,我沒有研究過,不敢妄斷是非,當然也不迷信漢儒。“束脩”本義,應該是衣冠笄履類的物與事,後來有引申或借用,且有修辭達義的表述語境。

“束脩”的總體用法及其流變,尤其秦後用法與流變,需要再深入地文字、章句、名物、制度作綜合考察,可寫一篇論文徹底考察說清這個問題。“束脩”真相未必不可知,材料很多,應該可以可靠比勘出“束脩”這詞的語言歷史真相。

【林桂榛】另,束脩裝扮與到一定年齡不矛盾,吻合,出嫁時束脩物就這樣;出嫁也要到年齡,不是隨便可束脩出嫁的。肉乾為禮,孔子笑納,《論語》“束脩”斷非此套路禮也,非“非禮”之謂也,乃子曰句子詭異不通也。

【周啟榮】@林桂榛 第一,“束、脩二字,應與肉本無關係,無論乾肉鮮肉,冇關係 。” 這是瞎說不顧你掛在口邊所謂章句證據!第二,“束脩真相未必不可知,材料很多,應該可以可靠比勘出“束脩”這詞的語言歷史真相”。與第一合觀,這是自相矛盾!“語言歷史真相”必然是像字典,一個字或詞累積了幾個涵義!解讀文字,學者必須決定選擇本義或哪個引申義最合理!“自行束脩以上”不能由本義來決定,而是由語境、語法來決定!即使“束脩”在先秦文獻中有用作腰帶、衣服的涵義,語境決定選擇這個涵義是不合理的!如果按照你的所謂本義解讀,任何人只要整理衣服/冠,孔子便會收為學生,加以教導的話,孔子豈能活到七十!必定因過勞而猝死!同時孔子不收學費、禮物,靠什麼生活?吃西北風!孔子學生的“學費”(各種合禮的饋贈、支助)應該是孔子不當官以後生活費的重要來源!當然拜師禮的束脩只是一次性的禮物,不是常規性的,建立師生關係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的經濟意義!“行束脩”不是行乾肉!是行“束脩”之禮!“束脩”以物喻禮!“行禮”也是以豊喻祭禮!有什麼不通?“禮”本義是祭器,先秦文獻裡遇到“行禮”一詞,必須用本義來解讀為行祭禮嗎?必然不是!

【林桂榛】證明束字脩字與肉關係試試,批別人胡說八道可以,但哪有那麼容易。找出某難字本義、引申義(包括通假)以及其衍生機制衍生規律,是打通古書章句的基本功,章句學沒有那麼輕巧,不是檢索一下資料庫統計羅列一下,這水平與方法入門層次而已。

【林桂榛】即使“束脩”在先秦文獻中有用作腰帶、衣服的涵義,語境決定選擇這個涵義是不合理的!【未必啊,恰相反呢,語境理解有十萬八千之分的】如果按照你的所謂本義解讀,任何人只要整理衣服/冠,孔子便會收為學生【真不懂孔子漢語藝術了】,加以教導的話,孔子豈能活到七十!必定因過勞而猝死!……【孔子還驅人羞辱年輕人呢,什麼禮不禮,也看物件的,孔子還倒貼錢物呢】

【周啟榮】林老師先把“束、脩”單字與“束脩”一詞的各個涵義列舉一下!

【林桂榛】三大詁林查查吧,不在手頭,不列了。束脩肯定不是以前農村南方買肉時,揪扎稻草(浸溼過)札好拎去回家或送人,不是吊掛肉條風乾曬乾臘香……當然,如果我揣摩真的錯了,一定認錯,毫無疑問。

【林桂榛】束脩之禮=送肉之禮,未必。且送束脩之物是禮,但束脩字眼不等於是送束脩之禮的省略。自行兩隻鴿子/一萬銀元以上送來的我招為博士生,不能說成自行鴿子/萬元以上的我招我博士,這個漢語表達真得藝術得相當詭異,象索賄暗號“研究研究”似的,過分。

【林桂榛】補充:孔子所言束脩,本義應是整飭衣裳之事物,後有拾掇、提撕之意;能夠自行拾掇自己以上的,(來找我求進的話),我會指點教誨的……不著邊際的,保持距離,無可救藥的,閃遠一點,取琴而歌,且令聽之(公然羞辱人)……孔子收的學生,有些開始與表面也很禮好樂和的,其實做人做事不行(路遙知恆心也),孔子急得不是罵就是杖擊,也難面心情敗壞,就差沒同意別人出手手刃弟子。

做人都很難,招學生一開始對方溫良恭儉讓(溜鬚拍馬)但後面自取其辱的案子,真不少,識人哪有那麼容易,人哪有不機動逐世的,容易就不會恩愛夫妻還吵架打人了,但最壞也不能象我閉關自了漢一樣不招啊,不智,不仁,無義。

(荀子學園2022。03。26-27)

附:《論語歧解輯錄》中此句之集解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

(九夷讀書地,暑假來讀書,藏書隨你觀)

《論語》子曰“束脩”究竟何物何事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