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小時候過年的最大樂趣,是吃東西、穿新衣服和壓歲錢,傳統的過年習俗,名目繁多,總要以熱鬧為好。老舍先生《北京的春節》一文,更是把老北京過年的習俗講的活潑又生動。

摘選一段說除夕的: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豐子愷 《春節小景》

過年這件事上,皇親貴胄和小老百姓們一樣,都是圖一個熱鬧。我們萌萌噠的乾隆爺過年的時候抱著孫子,看小阿哥小貝勒們堆雪人放炮仗,平日肅穆的宮中在此時也難得有了一絲溫馨和熱鬧。這些都被郎世寧現諸筆端,就有了這幅《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郎世寧等《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貴族們的過年,還有很多典禮方面的意義。比如清代孫溫所繪的全本紅樓夢圖中有一頁《寧國府除夕祭祖》,把賈氏兩府祭祖的莊重肅穆陳於觀者眼前。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孫溫《寧國府除夕祭祖》

而戴敦邦先生新繪的全本紅樓夢,這一開是熱熱鬧鬧的“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喜氣洋洋,一派繁華景象。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戴敦邦圖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們關心完畫裡的春節後,總不免要關心,在沒有支付寶集福的千百個除夕夜裡,我們可愛的畫家們都在忙啥呢?

首先是打掃衛生。

中國人喜歡用諧音梗,“塵”與“陳”音近,所以“除塵”,也就有了“去陳迎新”的意思,成為了辭舊迎新的第一件大事。

但掃房子這種事,作為一枚縹緲高逸的藝術工作者,總不能親力親為,他們做的,只是把這事化作畫裡的一圖一景,讓後人看到他確實有為做家務盡一份力的。明末李士達的《歲朝圖》就是一例。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李士達在指揮僕人怎麼打掃庭院。

裡裡外外打掃乾淨了,就得趕緊換門神了呀。

下圖左側髮型很拉風的這哥倆,就是中國最早的門神。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神荼&鬱壘(左)和鍾馗(右)

相傳,滄海度朔山上有棵方圓三千里的大桃樹,枝葉的東北有鬼門,百鬼出入其間。神荼和鬱壘兩兄弟受黃帝委託,在這樹上以葦索捉鬼喂虎,眾鬼皆俱。

簡單說,這哥倆就是鬼見愁。於是人們就把他倆的形象刻在桃木板上,掛於門前,插上蘆葦,期待能趕走百鬼。這就是所謂的“桃符”。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神荼、鬱壘木刻圖

但木刻的桃符總歸成本比較高,從五代開始,雕版印刷的技術日益成熟,木刻的門神漸漸被印刷的門神所取代。到了宋末,估計大家已經不太認識誰是神荼和鬱壘木,而時代更加接近的秦瓊、尉遲敬德便取代鍾馗成為了新的門神。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秦瓊、尉遲敬德像

除了門神,中國還有另一個驅鬼大神——鍾馗。

唐玄宗有一次做夢,夢到鍾馗吞鬼護駕,便有了吳道子筆下的鐘馗。此後新年畫鍾馗驅魔除妖,也就成了畫家們最喜歡忙活的事兒,一下風靡好多年。明憲宗朱見深畫的《歲朝佳兆圖》中,鍾馗盯著蝙蝠,手持如意,一旁的小鬼捧著兩個柿子。

一幅圖中就結合了鍾馗驅鬼的主題、以及“蝠”通“福”、“事事(柿柿)如意”等諧音梗,簡直不能更迷信。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朱見深《歲朝佳兆圖》

畫鍾馗一直風靡到民國,只不過慢慢將鍾馗出巡的日期從除夕挪到了端午——難道是不想讓門神和鍾馗神仙打架?

下面這幅唐雲的《鍾馗》,就是端午時節應朋友的邀約畫的。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唐雲畫的鐘馗 形象實在是很好笑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吳昌碩的這幅鍾馗作於庚申端陽,也就是端午節。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寫春聯。

記得小時候的春聯都是上街找書法好的人現寫的,紅紙黑墨加上飄逸的筆畫,很是好看。但現在的春聯大部分都是印刷的,毫無筆墨痕跡,也沒有任何傳統的審美。

五代後蜀的孟昶在桃符上所題的“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是中國第一副對聯。到了宋朝宮中更有了“

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點置寢門左右

”的做法。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孟昶的題詞成了後世常用的春聯素材

飯桌上的親友情

屋子收拾乾淨了,鬼怪也都給攔在了門外,這個時候還要做什麼?當然是一家人一起好好吃一桌年夜飯了!

要說愛幹家務的畫家雖然不多,但是身為吃貨的可卻不少呢。

新中國成立初年,江西人傅抱石在南京任教,過年就留在南京,他招攬了一些不能回去的江西學子來家一起過年。學生們也很知禮,來了都先去廚房給師母塞些特產、酒品什麼的,聊表心意。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傅抱石(後排左二)和學生合影

傅抱石的夫人羅時慧女士在廚藝上頗有一些造詣,不一小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各色菜餚。香腸、香肚、板鴨,這是南京特產;醬油豬肝、家鄉臘肉、滷豬耳,這是傅抱石的下酒菜;冬筍魚片、蘆蒿臘肉,這是冬日裡的時鮮菜;辣子雞丁、青蒜肉絲、涼拌菠菜、三杯雞,這都是羅時慧的拿手菜;還有紅燒蹄膀、九轉大腸,這都是費時費力的大菜;過年還不能少了魚,“年年有餘”的砂鍋魚頭總不能沒有的。雖然都是些家常菜,但卻十足有過年的溫馨氣氛。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傅抱石與夫人羅時慧

而以吃貨出名的張大千則更要在過年的吃食上花一番功夫,張大千和少帥張學良緣分頗深,1981年過年時,張大千邀請張學良夫婦來他的摩耶精舍吃飯,大千自定菜譜且親自下廚,為的是好好和老朋友把酒話舊。雖然這頓原定於初二的晚宴因為各種原因被推倒正月十六。但是這群老友仍堅定地稱“照樣算過年。”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張學良、張大千、張群合影

且讓我們看看張大千為張學良都準備了些什麼,乾貝鴨掌、紅油豬蹄、菜薹臘肉、蠔油肚條、乾燒鰉翅、六一絲、蔥燒烏參、紹酒燜筍、乾燒明蝦,只看菜名,就能讓人垂涎三尺,連見過大場面的少帥也驚歎說:“大千,你今晚準備的菜真不少。”除此之外,他一個四川人還暗自思忖少帥是東北人,少不了要吃餃子,特意為他準備了甜甜的豆泥蒸餃。一桌拜年席,滿滿的都是老友之間的體(ji)貼(you)之情。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楊晉《歲朝圖》,畫中幾位老友屋下相聚話舊,還有一位好友正從路上趕來。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吃飽喝足,一年積攢的牛逼也都吹噓完了,手癢的早早地架起了麻將桌,孩子們也都出門放炮仗去了。我們有(mei)節(you)操(qian)的畫家們當然不落俗套。他們還要“守歲”呢!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

“守歲”這個風俗,由來已久了,西晉就有記載:“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唐太宗還有《守歲》一詩:“階馥舒梅素,盤花捲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王宓草《守歲圖》

圖中一家人圍聚燈下,其樂融融

相比唐太宗和陸儼少在守歲時的愜意,蘇東坡的守歲就要艱難得多了。在寫給弟弟蘇轍的《守歲》中他說到:“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悲慼之情,昭然紙上。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金健吾《坡公守歲圖》

和蘇軾一樣,沈周在守歲的時候也高興不起來。

成化十七年,沈周五十五歲,除夕守夜之時,他作詩《和宋人劉克莊韻》一首,想著自己孃親日漸年老,盼能在明年為其添孫。在這種萬眾狂歡的日子裡,文人的憂傷和落寞反而要被格外的放大了。

愁這些事的藝術家,生活上都略好些,更可憐的是為生計所迫的藝術家過年。

揚州八怪的金農,年輕時手頭經常拮据,所以他很會花一番心思在賺錢上,曾刻有一枚“古泉”(意即古錢)的私印。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古泉印

有次過年,他突發奇想,元宵燈會時賣燈籠必定很賺錢,便和僕人在家花費數日做了很多花燈,果然在元宵節上大賺了一筆。後來汪曾祺知道了這個故事,還特意作了一篇《金冬心》將它寫進去。

歲朝清供:文人的新年祈福

要說過年習俗裡專屬畫家們的一個,那莫過於畫清供圖了。

清供,原本是指供於佛前的花果,後來被文人借來寄託情志,其含義就逐漸衍生擴大,以至於盆景、插花、蔬果、奇石、骨董、文房用具等都被囊括其中。

歲朝創作清供圖起源於宋代宮廷繪畫,比如趙昌的《歲朝圖》,炫麗華貴,充滿了歡悅之情,就是其早期的代表。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趙昌歲朝圖

清供圖的創作動機原和祈福的年畫沒有什麼差別,用的手段也大多是諧音之類的常用梗,例如柏枝、柿子和如意的“百事如意”組合,瓶的“平安”,雞的“大吉”等等。可是由於在取材和表現形式上被歷代文人多番改造,就使它成為了新年習俗中最具有雅氣的環節。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清 潘是稷 歲朝清供圖

歲朝清供圖在明中期以後多有文人創作,但是它真正形成普遍的風氣還要到清中期。這其中,乾隆爺的推動之功不可忽視。我們詩書畫“樣樣皆能”的乾隆爺不但喜歡清供圖,更是在每年歲朝親自創作。

他的這幅《歲朝清供圖》,既是祈福又是為母親祝壽,畫面表現頗得“清”氣,與同時期揚州八怪之流糅合市民氣息的《歲朝清供圖》很是不同。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乾隆《歲朝清供圖》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李鱓《歲朝圖》

但不管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中,歲朝清供圖的主題總是明確的,那就是新年祈福。乾隆爺創作的一組《歲朝清供圖》,每幅的詩塘上都題有貫之全畫的吉祥語:“履安”、“履吉”、“盎春”等等,用清雅的畫面語言表達樸素的新年願望。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乾隆《歲朝清供圖》

但是後世的清供圖創作,往往偏向八怪的一路,將越來越多的市井氣息融入畫面,齊白石歲朝清供圖就是這類的代表。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齊白石《清供圖》

雖然這類的創作更加生動有趣,更易受到歡迎,雅俗共賞。但是卻漸漸偏離了“清”這一核心的要義,向年畫的形態上越發靠近。齊白石天縱之才尚可把握這個度,但是後世流風所衍,倒漸漸滋生出一些俗氣來了。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孔小瑜 清供圖

還是汪曾祺在《歲朝清供》一文中講的妙,“曾見過一幅舊畫: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題目:‘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才真是‘歲朝清供’!”“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真是把一個“清”字解得透徹。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溥儒 清供圖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網紅金句太能表現出文人清供的風骨了,於是成為畫家清供的不朽題材。黃君璧和唐雲都以此句畫過畫兒,畫面內容則各有不同。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黃君璧《山家清供圖》

畫家過年:張大千吃,豐子愷畫,沈周發愁想生娃

唐雲《除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