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和尚:用書畫勾勒人生

明清之際,出現瞭如八大山人、石濤這樣著名的僧人藝術家,在雲南,同樣有一位以詩、書、畫聞名的僧人擔當。

擔當本名唐泰,字大來,擔當為其出家後的號。明萬曆廿一年(1593年),他出生在雲南晉寧縣的一個詩書世家。其祖父唐堯官是雲南鄉試解元(舉人第一名),隱居不仕,留下了諸多詩文,在雲南文壇享譽一時。其父唐懋德,萬曆時中舉,後官至甘肅臨洮同知,在詩文上亦有造詣。

擔當和尚:用書畫勾勒人生

唐氏族譜擔當畫像(引自《書畫高僧擔當》,雲南人民出版社,2019 年)

交遊極寰宇,永以布衣休

擔當幼年時跟隨父祖學習,聰慧的他博覽群書,寫得一手好詩文,13歲即開始將自己的詩作編成《翛園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唐懋德北上京師應選時帶上了擔當,擔當得以遊歷南京、北京、臨洮等地。4年後,他回到雲南繼續學習,準備科舉考試。

但是中秀才後,擔當一直沒能中舉,逐漸看淡名利,不再以功名為前途和出路。1625年,33歲的他因才學出眾,被推薦到京師參加禮部的考試,但於他而言,這只是一次外出遊歷的機會。

6年時間裡,擔當登泰山、遊天台、臨雁蕩、宴虎丘,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還四處尋師訪友。他拜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為師,學習書法技藝;對著名詩人李維楨執弟子禮,學習詩文;謁見著名畫家陳繼儒,學習繪畫。經過這番遊歷,擔當眼界大開,藝術造詣上有了很大進步。

回到雲南後,擔當結識了正在雲南遊歷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此前曾聽說過擔當,到達昆明後,專程前往晉寧拜會。擔當熱情接待了他,二人吟詩作對,談天論地,結為知己。儘管清貧,擔當仍慷慨解囊,為徐霞客之後的滇西之行資助旅費。20多日後,徐霞客才作別擔當,離開了晉寧。

擔當和尚:用書畫勾勒人生

高士圖(引自《擔當書畫全集》,雲南美術出版社,2001 年)

干戈日未靖,隱於雞山嶺

雖然不求功名,但多年的遊歷,激發了擔當對祖國的熱愛,也讓他了解了民間的疾苦。然而,明朝末年,閹宦當道,狼煙遍地,大廈將傾,擔當報國濟民的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他,選擇獨善其身,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待機而動。

比如,滇南土司沙定洲起兵反對駐守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擔當前往參與平叛。不久之後,沙氏敗亡。目睹國勢衰微的擔當有點心灰意冷,選擇隱居,登上雞足山削髮為僧,法名普荷。正如他在詩中自述的那樣:“干戈日未靖,餘志日益寒,隱於雞山嶺,足遂縛於滇。”

永曆帝入滇後,已經出家的擔當又開始關注局勢發展。永曆帝退往滇西時,擔當以雲遊為名,下山到騰衝一帶尋找永曆帝下落。及至永曆帝被害,他終於斷絕了報國的念頭,蟄居在雞足山和蒼洱之間的佛寺。然而,青燈古佛無法排解其心中苦痛,他寄情於詩畫與山水,抒發對時代變幻的憂憤。愛國的熱情和正氣凜然的品格,構成了擔當藝術作品的風骨。

擔當和尚:用書畫勾勒人生

漁舟唱晚圖(引自《擔當書畫全集》,雲南美術出版社,2001 年)

儒生而墨者,酒客亦詩仙

擔當詩作收錄在兩部集子中,《翛園集》收錄了他從13歲到50歲出家之前的作品,《橛庵草》收錄他出家後的作品。兩部集子約有1500餘首詩,可見其創作力之旺盛。

擔當的詩作題材很廣,包括旅途見聞、民生疾苦、山川風景、抒情敘事等。他的詩,深刻但不是說教,憤世但不是無病呻吟,辭藻優美但不賣弄文字,很多都反映了熱烈的愛國之情,堅強不屈的思想品格。

擔當的愛國之心至死未渝:“形容雖槁心猶壯,讀罷《離騷》一放歌”(雖然已經老去,形容枯槁,但我仍然壯心未已,讀了屈原的愛國主義詩篇《離騷》,我亦想高聲歌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知有赤忠凌碧漢,平生豈肯負千秋”(我的赤誠忠心蒼天可鑑,怎能辜負了歲月而得不到展現?);“撐天拄地為氣節,丈夫臨難當自決”“不與江河共陸沉,長留砥柱在山林”(在國家危難之際,大丈夫當作決斷,報效國家,即使難挽狂瀾,隱居山林亦心繫家國)。

擔當常以詩明志:“守此寒香重此身,一樽常滿未為盆。不知黃菊經霜後,今在東籬有幾人”(我像陶淵明一樣愛菊,我亦是那菊花,冷酷的冰霜嚇不倒我,在寒霜撲打之後,依然傲立,散發清香)。“木槿花,名卑臭惡強交加,敢與宮錦爭嬌媚,合同野草委泥沙”(雖然木槿花朝開暮落,但它敢與宮中織錦比美,零落成泥也無怨無悔)。這些詩句都體現了擔當不畏險惡的高尚情操。

擔當也寫了很多關於雲南的詩句。如寫昆明城“一關東控輝金馬,雙塔中分掛玉龍”;寫大理三塔“足蟠大地安如鼎,光指層霄上映臺”;寫麗江玉龍雪山“玉壘千年存古雪,金沙萬里走狂瀾”;寫賓川雞足山:“只讓中原推泰岱,更從兩極藐崑崙”;寫安寧溫泉“不比華清小似瓢,不沾暖熱氣猶調”;寫火把節“不逢七月先流火,忽到三更見落暉”。從這些文字中,我們不難感受到擔當對家鄉山川河流的深深熱愛。

遺憾的是,因為文字獄的高壓,擔當在選編詩集時,把“悲歌慷慨、觸及時忌者”都剔除了,這也使得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他更多針砭時弊的現實主義作品,但這毫不影響他作為愛國主義詩人的本質。董其昌評其詩“有少陵(杜甫)之法”,徐霞客稱其為“滇南一人”。他的詩文流傳開之後,不但為滇西各民族所學習和傳頌,促進了地方文教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交往融合,而且為我們今天瞭解那個時期的歷史人文留下了絕佳的一手資料。

擔當的書法,早年頗有其師董其昌的風格,“書學大小王(王羲之、王獻之)”偏於秀美。後期則筆走龍蛇,較為狂放,“若無懷素家風,便做張顛(唐代書法家張旭)亦可”,頗有自己的風格。同時,擔當的畫與他的詩在思想和意境上是相通的,在畫作上往往題詩題字,詩書畫互相配合,耐人尋味。

他主張“只欲肖形似,支離畫之理”,追求畫的傳神寫真,而不在乎形似。其畫作多為荒村野渡、深山古寺、漁夫樵子、寒林秋色,這些畫看似簡單,寥寥數筆,卻能將山水人物勾畫得非常傳神。他晚年時,曾作畫一幅,山巒有顛倒之狀,畫上題字:“今日世界,不曾翻轉過來。”充分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思,盡顯憂國憂民之心。

擔當作品風格對滇西書畫藝術的發展影響很大,至今在雲南文壇和書畫界享有較高地位,對雲南各民族知識分子產生了深遠影響。著名書法家、劍川白族人趙藩曾對擔當書畫給予了“詩歌皋羽驚天問,書畫香光證墨禪”的高度評價。

1673年,擔當在大理感通寺圓寂,享年81歲。擔當雖因偏居一隅,在明末清初不及八大山人和石濤名氣大,但對雲南乃至西南的書壇畫壇卻貢獻實夥,無愧為明清時期雲南書畫第一人。

今日語

一詩畫,一境界。詩書畫俱佳的擔當和尚以書為骨,以畫為膚,配詩為魂,記錄了雲南的山川風景,他寄情于山水,以詩書而明志,抒發對時代變幻的憂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他的作品為滇西各族群眾傳頌學習,促進了地方文教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交往融合,成為研究滇西書畫藝術的寶貴財富。

版權宣告

——————————

原創稿件

如需轉載,請聯絡今日民族

監製丨王 菁 編輯丨王 鋮

排版丨納夢月 校對丨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