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讓我們過足了癮,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的偉大

日前,古裝大劇《清平樂》已經播出了10集,在劇情中,大臣之間的相互博弈,皇后與皇帝之間的感情導向,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

而小編卻從這部劇中看出了滿滿的詩詞文化,這部劇幾乎每集都會引據經典,讓人在看劇的同時,還學到了很多經典詩詞。

《清平樂》讓我們過足了癮,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的偉大

在第九集中,朝廷很多官員支援廢后,而范仲淹認為皇后無大過錯反對宋仁宗廢后,而這件事的結局是范仲淹因此被貶到睦州。

范仲淹被貶,也是宋仁宗平衡朝廷勢力的一種方式。過了一段時間,皇帝欲想召回范仲淹,於是便讓韓琦策劃了一場範知州勸接花人的傀儡戲。

在戲中,唱到“朝違日下暮天涯,不學爾曹向隅泣”,又唱到“人生榮辱如浮雲,悠悠天地胡能執。”一眾大臣知曉了皇帝的心思,范仲淹的死對頭呂夷簡也不得不做順水人情,建議召回范仲淹。

《清平樂》讓我們過足了癮,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的偉大

我們不得不好奇,這首《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今天我們一同探究這首詩的來龍去脈。

宋仁宗明道二年,也就是1033年,范仲淹被貶到睦州的桐廬郡。在這裡,他結識了一位名叫陶旻的郡卒,這個郡卒原來是瓊林苑中的一位花吏,專門負責宮廷接花移木的工作,後來由於犯了錯誤而發配到這裡。

范仲淹的朋友葛閎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接花歌》,范仲淹也和了一首詩,便是劇中所唱的《和葛閎寺丞接花歌》。

這首詩較長,其形式和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琵琶行》頗為類似,都是採用了人物自述的方式。

《清平樂》讓我們過足了癮,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的偉大

不同的是,在《琵琶行》中訴說者是一位嫁作商人婦的女性,而這首詩中則是一位男性,他本生長在東都洛陽,是一位花匠,從小便接觸種花移花的技能,後來散盡家財成了瓊林苑的一名花吏。

詩中用大段的篇幅描繪了花吏工作,他費盡心思,為帝王培育出超凡脫俗的稀有花草,而受到帝王的器重。

然而好景不長,花吏由於一些過錯而遭到貶謫,此時的他背井離鄉、骨肉無音,而自己的身體是每況愈下,這無盡的折磨與痛苦真是難以言表。

《清平樂》讓我們過足了癮,這首詩更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的偉大

可以說范仲淹在聽到花吏的遭遇後,深有同感。同是遭貶之人,兩人可謂同命相連。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對琵琶女的遭遇充滿了同情之心,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在這首詩中,范仲淹對花吏則是給予了莫大的安慰,是

人生榮辱如浮雲,悠悠天地胡能執

這首詩或許沒有《琵琶行》那麼感人肺腑,不會讓人有一種江州司馬青衫溼的悲慼之感,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的榮辱得失不過是一場浮雲,無需過分執著。

昔日的賈誼和劉幽求曾經都是德高望重頗有才華之人,到頭來同樣遭到了貶謫。但我們比他們還是要幸運,至少桐廬還不算是蠻荒之地。

從這首詩的字裡行間,我們感受到范仲淹身上的這種浩然之氣,雖然同是貶謫之身,但帶給我們的卻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部《清平樂》大劇,卻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立體而真實的范仲淹,可謂是一部教科書級的良心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