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地區的方言演變史:最終留下的都是強者

眾所周知,湛江目前流行的語言除普通話之外,主要流行粵語、閩語和客家話三大方言。在歷史上,粵西本是一個南蠻之地,現屬於漢語言的幾種方言,其形成和分佈都與人口的來源和遷徙密切相關。

秦漢以前,兩廣、福建一帶都少人居住,只一些土著人被稱為古越族。他們說什麼話沒有留下任何資料,已經無從考究。

湛江地區的方言演變史:最終留下的都是強者

春秋戰國以後,少量吳越以及楚人進入廣東地區,帶來了最早漢語言。到了秦漢時期,大批中原人進入嶺南,其中有一部分進入雷州半島一帶,與當地的少數民族共生共存,在爭鬥與合作中,互相影響同化。

漢魏以後,雷州半島的土著逐漸分離,出現了壯、侗、黎、瑤、苗等民族的前身,但與現在的民族並不一樣,曾有一段時間,俚族很強大,統治了大半個廣東,後來被漢化消失。這些民族都有自創的簡單語言,與漢人接觸後,又使得他們的語言受到了一定的漢化。

湛江地區的方言演變史:最終留下的都是強者

唐宋元明時期,是雷州半島以及北部一帶出現大量移民的時期。當時雷州半島的人口稀少,可統計的人口總共只有幾千人。因此這一時期遷入的人口對雷州半島的語言影響很大。他們主要分佈於徐聞、海康、遂溪三縣,也有小部分在廉江和吳川。到了清乾隆年間,雷州半島的人口已達二十多萬,基本上都是漢人移民的後代。

這些移民主要是來自福建,原因有多種:一是戰亂逃亡,二是發配流放,三是當官的任期滿了就此定居,四是經商做港口貿易,五是投奔親友。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治安也不好,經常有山賊海賊出現。古人去到一個地方,很有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回到家鄉,不得已在當地紮根,開枝散葉。

這些福建移民從粵東海道而來,部分直接在潮汕地區定居,因此潮汕話也是閩語的一種,與湛江的雷州話有相似之處。剩下的則流落到雷州半島、桂東南、瓊北等地。這批自東而來福建移民被當地人叫做“東客”,他們說的語言也曾被叫做“東話”或“客話”,後來受本地少數民族語言影響,再融入少量白話,形成了現代的雷州話(民間又稱黎話)。

新來的福建客,人多勢眾,又掌握著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很快征服或驅逐了當地的土著。原來的少數民族被迫遷往廣西或海南,留下的也完全被漢人同化。到了元朝的時候,雷州半島已基本上全是漢人了。蒙古人雖然掌握政權80多年,但他們是絕對不會到大陸最南端來居住的。

那麼,閩話又是來自哪裡呢?其實閩話也是古漢語的一種,它源自唐宋時期的“中州之音”,也就是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讀書人講的一種話,又稱“河洛話”,其中有一些用詞與古文類似,在現在的雷州話當中,還能夠隱約的找到文言文的痕跡。

湛江地區的方言演變史:最終留下的都是強者

廣東白話形成的時間比閩南語更早,主要在西江一帶。自古以來都有粵語人群不斷的進入雷州半島,尤其是明清時期,大量珠三角的商人來到雷州半島和粵西做港口貿易,有的則在本地定居,帶來了大量的粵語人群,也對當地的閩語進行了滲透。

受粵語影響較早的地區有吳川(梅菉鎮)和廉江,這些市鎮的商品貿易較發達,使得粵語成為省內商人交流的通用語言。到了元明清時期,順德、恩平、高州等地的粵語人口相繼遷到了廉江、吳川的農村,與當地人本身的方言融合,形成了吳川話和廉江白話。

從族譜中可以看出,吳川很多姓氏的祖先仍然是來自於福建,最早的方言仍是閩語,只是後來受白話影響,才形成了吳川話,至今吳川話有些發音也和雷州話相似。

而廉江山區人口很少,原本是瑤族聚居的地方,瑤族被消滅驅逐之後,由少量漢人在此耕種繁衍。後來的大批廉江漢人移民,來源主要是明清時期來自福建汀州及廣東嘉應的客家人,所以客家話也成了廉江的重要方言之一。

至此,湛江出現了閩、粵、客三大方言,而這三種方言經過數百年的變遷,互相交融,甚至受普通話和英文的影響,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閩語也就是現在的雷州話,民間又稱黎話;粵語發展成為湛江白話、廉江白話、吳川話等。客家話則變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涯話。

湛江地區的方言演變史:最終留下的都是強者

另外,還有一些小眾的方言,如廉江的海獠話和地獠話,都是外來方言與少數民族語言的結合形成的,有粵語或閩語的影子。這兩種方言由於使用者人數太少,實力不強,現已面臨失傳。

總之,語言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受種族的遷徙和實力的鬥爭有關,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最終留下的語言都是強者的語言,弱者只能成為歷史的過客。

就如這100年間,英語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跟歐美國家的發達是密切相關的。如今普通話在全世界崛起,也說明我們的國家強大後,在語言方面也有話事權了,中國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關於湛江地區語言的形成,你還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