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首唐詩淺談孟姜女故事的淵源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書寫了大量關於孟姜女故事的詩歌,唐代汪遵所寫的《杞梁墓》就是其中的一首名作。詩曰:

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由一首唐詩淺談孟姜女故事的淵源

一、汪遵簡介

汪遵,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唐懿宗鹹通七年(866年)擢進士第,約唐禧宗乾符(874-879年)年間在世。

史書中記載了汪遵的一則趣事:(汪遵)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棠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滻間,忽遇遵於途,行李索然。詢其因何事來京,遵答以來就貢。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與棠同硯席(硯臺與坐席,亦借指學習)乎?”,甚侮慢之。鹹通七年(866年)擢進士第,後五年,棠始亦及第。

汪遵年輕時曾是一名衙役,算是小吏,但對自己鞭笞鄉民、催捐逼稅的地位很不滿,而後為了擺脫自己的可悲處境便發奮讀書,最終考中了進士。汪遵在赴京的路上遇到了同鄉許棠,許棠見汪遵行李寒酸,聽到汪遵要參加科舉考試,便羞辱汪遵,怒斥說:小吏自不量力,還想與我許棠一同學習嗎?後來,汪遵中了進士,許棠五年後才進士及第。

由一首唐詩淺談孟姜女故事的淵源

二、詩歌賞析

汪遵的這首詩歌,寫的是在“杞梁墓”前的思緒和感慨,由此可見在汪遵生活的年代,孟姜女的丈夫是還是叫做“杞梁”。

第一二句“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說的是孟姜女孤身一人,在長城前放聲大哭,也或許是高深呼叫丈夫的名字,萬里長城瞬間坍塌,丈夫杞梁的遺骨露了出來,孟姜女便將丈夫的遺骨收拾妥當帶回了家鄉安葬。在這裡“仭”是古代計量單位,一仞相當於現在的1。61米或1。84米,當然“萬仞”是個約數,說長城之長,之高。

第三四句“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說的是秦始皇大肆徵調民夫修築長城,大量男丁死亡,南鄰北里到處是“孀婦”,也就是寡婦。但是能夠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僅有孟姜女一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再無如此堅強的女性來抗爭暴政。這裡用其他的“孀婦”襯托出了孟姜女的堅強勇敢,也有作者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感慨,暴政之下,這些弱勢群體只能是無奈無助的受害者。

由一首唐詩淺談孟姜女故事的淵源

三、孟姜女故事的淵源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中國民間有“四大愛情故事”之說,《孟姜女哭長城》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三個為《天仙配》(一說《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

“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這副楹聯據說是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中肯地評述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對於《孟姜女哭長城》的學術考究,由來已久。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中就闡述了孟姜女的故事演變過程。歷史學家顧頡剛發表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對故事演變的過程進行了更為詳盡的闡述。

顧頡剛認為孟姜女的故事能夠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的記載,其歷史原型為杞梁之妻。齊國有位叫杞粱的將領在戰役中陣亡,齊莊公沒有參加追悼會,而是派欽差去郊外弔唁,但是這引起了杞梁妻的不滿,她認為自個的老公有功於國,齊莊公不參加弔唁是對勇士的不尊敬,因此拒絕發喪。齊莊公很感動,親自到杞梁家中參加了追悼會並致了悼文,還把杞梁厚葬在國都郊外。

後來傳說中杞梁的妻子明確為孟姜女,又增加了孟姜女哭夫十日,城牆為之倒塌等情節。經過不斷的演變發展,《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成了如今的模樣,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了長城,埋葬丈夫後跳海而亡,丈夫則叫做杞梁,範喜良,萬喜良,還有叫萬杞梁的。

作者簡介:趙大泰,武威人,陝西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研究生畢業,教育碩士,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現供職於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主編出版非遺專著《涼州賢孝之“二十四孝”》《涼州賢孝之“三十六記”》,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