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與古箏,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琴就是箏吧”這種說法,在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這種現象,演員彈著古琴,配的卻是古箏曲,彈著古箏,配的卻是古琴曲。甚至在製作“吾心安處——古琴文化空間”展覽動畫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最開始配的也是古箏樂,表示自己分不清琴樂和箏樂……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古琴與古箏,別再傻傻分不清楚”,“vid”:“r33234r8znh”,“img”:“http://puui。qpic。cn/vpic/0/r33234r8znh。png/0”,“desc”:“古琴與古箏,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琴箏不分”的形成原因

可以說,“琴箏不分”是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古琴和古箏都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兩件極為相似的樂器。兩者同為我國古老的彈弦類樂器,演奏時都需將樂器平置;兩者的形制和發音原理相似;演奏時有許多相同的指法等。

二是“琴”字內涵的擴大。我國古代“琴”是專指七絃彈撥樂器,但是現代“琴”成為某些樂器的統稱,如胡琴、提琴、鋼琴等,甚至古箏也多以琴來代稱。

三是古琴比古箏更加小眾,公眾印象更為模糊。人們在生活和舞臺表演上,經常可以看到古箏的演出,而琴卻極少在大庭廣眾中彈奏,使人們誤以為琴箏一物,或者只知有箏而不知有琴。

琴與箏的區別

古琴與古箏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是形制不同

琴小弦少,箏大弦多。古琴一般通長120釐米,最寬處約20釐米,七絃,弦下無品、柱、碼支撐,琴面髹漆。古箏一般通長163釐米,最寬處約34釐米,二十一弦,弦下有碼柱支撐,箏面部髹漆。

古琴與古箏,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安徽博物院藏 清代 “竹禪”琴

古琴與古箏,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古箏(來源於網路)

二是音色不同

古琴是長弦震動,琴體發音,所以音色松沉低緩,餘味悠長,古樸典雅。古箏弦下因為有琴碼,所以音色相對比較洪亮,淳厚華麗,悠揚悅耳。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以《滄海一聲笑》為例,上網搜尋相對應的古琴曲與古箏曲,來聽一下古琴與古箏樂感的差別。

三是歷史淵源不同

“眾器之中,琴德最優”。在古代,古琴在樂器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演奏者多為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如齊桓公、唐玄宗、宋徽宗、孔子、蔡邕、桓譚、嵇康、白居易、歐陽修等人,他們均擅長琴藝。文人愛琴,視琴為高雅脫俗的象徵,這是因為琴樂可以反映人心、舒張人性,可以成為他們與內心對話、與社會和自然相交融的載體。

如果說古琴是超脫於凡塵之外的,那古箏就是能食得人間煙火的。箏樂更偏向民間俗樂,彈箏人的身份來自社會各階層,有普通百姓、樂伎、商販等,偶爾有文人也多是聽他人演奏而非自己演奏。

樂器只是表達音樂的工具,並無本質差別,總結來說:古琴,悅心;古箏,悅耳。古琴,孤高深邃;古箏,雅俗共賞。兩者各有千秋,小夥伴們可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來欣賞和學習。“吾心安處——古琴文化空間”正在

新館五樓

熱展中,歡迎對古琴感興趣的朋友們前來觀賞~

古琴與古箏,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展廳內景(攝:李鵬飛)

參考文獻:

[1]徐璐。 琴箏傳統樂曲比較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12。

[2]論琴與箏的異同

https://wenku。so。com/d/cf028f3a03dbd5c5b19940f17a8941e3

文案:吳豔、馮慧

封面設計:張梅

編輯:李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