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有不少從“皇家”走出來的宮廷藝術,代表著其門類藝術的頂峰。其中,有著“燕京八絕”美譽其一:花絲鑲嵌,更是凝聚了千年以來中國匠人的心血,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花絲鑲嵌工藝歷史悠久,其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商代,於明清時期發展至頂峰。我們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能聽到“金銀細軟”一詞,而成語中的“軟”正是指細金工藝物品;同樣的,“金枝玉葉”成語,最早也是來形容宮廷中花絲鑲嵌的擺件作品。今天,我們來聊聊花絲鑲嵌的“前世今生”。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早在中國千年以前的商代,就已經出現了金屬首飾。從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墓中,就已經挖掘出了金臂釧、金耳環和金笄等工藝品。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春秋戰國時期的

金銀錯工藝

、寶石鑲嵌工藝逐漸運用到首飾製作中。金銀錯工藝是中國古代傳統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西漢時期,

金銀箔貼花技術

發展,是古代金銀加工工藝的一個高峰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銀細工有了很大發展,西晉時期,開始盛行花絲首飾。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唐代的

金銀平脫工藝

為花絲鑲嵌工藝起源,金銀平脫是一種將髹漆與金屬鑲嵌相結合的工藝技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器物裝飾技法。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金銀平脫技術是由最早出現於漢代的金銀箔貼花技術發展而來,經由戰國、漢代較長時期的發展,到了唐代,這一工藝已得到創造性的運用,成為極具時代特點的器物裝飾技法,對後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後世相關裝飾工藝產生了很大影響。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唐宋以來,花絲技藝被廣泛運用到髮髻樣式和首飾中。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明代中晚期花絲鑲嵌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尤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而且還常用

點翠工藝

。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中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康熙年間,宮廷養心殿成立了

造辦處

,造辦處為清宮內務府所屬,是負責製造皇家御用品的專門機構。“造辦處”屬有“銀作”。內分化銀、鍊金、累絲、鏨花等十個工種,數百人,專制金銀首飾、器皿等。承接了明朝優秀技藝的花絲鑲嵌進一步得到繁榮。清朝的統治階級尊崇藏傳佛教,器物的取型題材較之明朝更為寬泛,宗教色彩也明顯濃厚。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清代時期,金絲鑲嵌分工更細,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全行業分為實作、鑲嵌、鏨作、攢作、燒藍、點翠、包金、鍍作、拔絲、串珠等11個專業。到了近代,宮廷藝術散落民間,金店,銀樓紛紛開張,據統計達一百多家,花絲鑲嵌行業極為興旺。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

目前,花絲鑲嵌工藝只留存於北京、成都兩地,且尤以北京的花絲鑲嵌工藝最為齊全。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2008年6月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絲鑲嵌工藝得到傳承發展,並湧現出一批技法高超的工藝美術師,花絲鑲嵌這一工藝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瞭解。

故宮600年,從宮廷走出來的“皇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