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一把斧頭帶走了曾經相愛的妻子 ,和這個與他有衝突的世界決裂了。只留下四封遺書,還有一個年僅五歲的兒子。

華人文人詩界一片譁然,大家來不及為這個天才詩人惋惜,隨之而來的真相,把這個代表童真與美好的詩人推向了風口浪尖。

顧城與妻子謝燁在激流島上那天發生了什麼,過程至今成謎。不過血淋淋的斧頭,確實把謝燁死亡的真相指向了顧城。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謝燁

這個被人推崇的詩人走得並不體面,顧城沒有給世人當面指責他的機會,在舉起斧頭的那一刻,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結局,他隨後自縊在家門口的樹上。

這是一場好像早有預料的悲劇,而這場事件當中最無辜的就數他們的兒子小木耳,他的出生不被歡迎,在父親的極度反對下,被母親送人撫養。

那麼顧城真的不愛自己的兒子嗎?他該如何與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和解,好像在那份有關小木耳的遺書上,有了答案:

“木耳,我今天最後去看你,當馬給你騎。我們都開心,可是我哭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你,別怪你爸爸,他愛你,你媽媽,他不能沒有這個家再活下去。”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揹著小木耳

顧城臨死前,把遺產留給了小木耳,他像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無法再和這個世界有交流,也讓他無法與自己的孩子產生過分的寵溺和愛意。

可能是對於自己身上的悲劇結局的認知,讓他潛意識遠離自己的孩子,顧城不想將自己的悲劇延續,所以死後交代,願小木耳不會像他。

隨著四封遺書的問世,顧城給了大家洞悉他的機會,在道德倫理上他是被譴責,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無法去詬病。

關於對顧城的瞭解,我們可以把他分為兩個極端,一個是他作品的純淨,另一個就是他生活上的違背常理性。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但是藝術好像和生活天生不和,這在顧城身上尤其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要是用一個惡魔人設把顧城打入地獄,好像又有點痛惜。

隨之而來便是我們要不顧一切去追溯他少年時代,來尋求安慰,那麼顧城的出生和他的性格又有什麼淵源形成。

1956年顧城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顧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當時一個頗有名氣的詩人,這種文化的氣息的鋪墊,像是提前為顧城的誕生準備好的。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但是顧工在給顧城取名字的時候,怎麼也沒想到一語成箴,他真的把自己圍成了一座厚厚的孤城。

顧城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得與常人不同,他一歲多就已經能夠走路,五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來極其強烈的創作天分。

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用斷句的方式來寫詩,姐姐顧鄉代筆寫過一首詩,“星星在閃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啊,等的爸爸回來了。”

顧城非常開心把自己的作品交給父親,顧工首先是欣喜的,但是這種天生的敏感心理,顧工非常擔憂。不過由於工作的繁忙,顧城的陪伴就不得不缺席了。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所以顧城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合群性,他不愛熱鬧,喜歡獨處,以他自己的方式觀察著眼中的世界。

他喜歡觀察螞蟻搬家,樹葉飄落,以及對蟲蟻鳥獸近乎其微。八歲的時候在家裡找到一本《昆蟲記》,對大自然有著近乎痴迷的程度。

顧城好像天生帶著對詩人的使命,用他獨特的方式,解鎖了對萬物的認知。

當他看見下雨天,楊樹枝葉斷落的時候,他以楊樹的口吻寫到,“我失去了一隻臂膀,就睜開了一隻眼睛。”

成人的世界只看到了樹幹上的傷疤,在顧城的眼裡,那是楊樹開啟自己世界的眼睛。這是一個八歲孩子的智慧,從小讓顧工驚歎。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小時候的顧城並不喜歡上學,在他的世界裡每天坐在教室裡簡直就是煎熬,所以他經常一個人跑出去玩,甚至給父母反抗。

顧城雖然孤僻,但是卻是有很多小朋友願意圍著他轉,原因就是他有一次在大家面前展現了他的故事表達能力。

但是人群中的顧城總有點侷促,他不喜歡被圍繞的感覺,於是當大家越是靠近,他則越把自己包圍得越嚴重,但是他強烈的表達欲無法發洩,姐姐顧鄉就成了他唯一的聽眾。

顧城還喜歡對著牆講故事,不過最終透過一首首詩將他眼中的世界展現給世人。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但是他的作品更像是在取悅自己,在他的認知裡,如果寫詩是為了什麼的話,大約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在生活中缺少這種真實。

所以對於顧城來說,詩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他生活在自己的夢裡,睜著眼睛就能看見一切。

他稱呼自己為“任性的孩子”,二十五歲的時候,他在詩句裡用“你們”讓自己和成人的世界區分開來。

顧城拒絕長大,他用自己的感知把世界描繪得美好而虛幻,然後變成文字捧給你看,用兒童的口吻和成人的世界抗衡。

究竟是他眼中的世界太純淨,還是我們待的地方缺少美好,無論怎樣,顧城都把他虛構的童話王國分享給了大家。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我們在他的文字裡,感知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對美好的嚮往,這可能也是他與尋常人不同的地方,洞悉萬物的靈魂。

顧城實際只上到小學三年級,他十二歲的時候便因為時局因素,被迫和父親到山東鄉下餵豬,他從衣不短缺的日子,來到破舊小屋。

這對於當時的顧城來說是興奮的,因為可以遠離喧囂近距離地和大自然接觸,當他被鐮刀劃傷了手指,看著血液溶於草木的汁水,他是震撼的,覺得那才是生命跳動的鮮活。

就這樣顧城在鄉下度過了一段少年時光,他的心靈在時代的局勢中也逐漸有了磨損,使他的內心世界更加的敏感,他也更加熱愛孤獨。

回到北京的時候顧城已經是一個青年小夥,他長著一雙洞悉世界明亮的眼睛,也就是這雙眼睛,讓他看到了年輕的謝燁。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1979年7月在從上海通往北京的火車上,顧城一眼看到了在人群裡的謝燁,他對謝燁屬於一見鍾情,兩人的相識有著時代的浪漫。

顧城把寫有他地址資訊的小紙條,塞給了他眼中明媚的姑娘,兩人匆忙一別,顧城在焦急的等待中,等來了謝燁的回信,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由於顧城的太過於熱情,謝燁的父母甚至認為這個年輕人有什麼精神疾病,顧城為了娶到謝燁,則搬來了一個木箱直接睡到了謝燁門前。

最終他同意去做精神鑑定,謝燁的父母才同意這門婚事,1983年顧城與謝燁結為合法夫妻,謝燁同時以一個母親兼妻子的身份進入了顧城的世界。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謝燁 友人

婚後,兩人過了一段正常人的生活,顧城在事業發展期,他加入北京作家協會,1987年受邀到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

但是這種社會身份,給顧城帶來的名譽和金錢,並沒有使他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他不喜歡這種社會環境的人情世故和喧擾。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謝燁 顧城

這種厭世情懷被帶到感情中,顧城不讓謝燁工作,甚至會支配她的穿衣住行。這個時期的謝燁對顧城有著母親一般的寬容,她能及時疏導顧城的情緒,並且對他表示順從。

謝燁欣賞著顧城的才華,就不得不在生活中習慣他不同尋常的要求,她對顧城的感情純粹,兩人可以說做了一段時間靈魂伴侶。

1988年前後,因為時局因素顧城無奈從北京的工作中離職,也就是在那個時代下,他寫出了流傳至今的短詩《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只能用他來尋找光明。”

顧城厭惡成人世界的虛偽以及名利,他的一生都在維護自己內心的純真。可能是時代造就了他骨子裡的憂鬱,見多了世俗,發現童真是多麼的珍貴。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看到了成人一輩子都看不到的世界,那麼長大後他又極力地維護自己小時候看過的美好,顧城在矛盾中掙扎。

但是在生活的妥協中,他得到了更大的痛苦。1988年顧城在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後來被聘為亞語系研究院。

在工作的繁瑣中,顧城選擇了辭職,帶著妻子來到紐西蘭的激流島,他給自己打造了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在島上以養雞為生。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謝燁 顧城 友人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閉上眼睛世界就與我無關。”正如他自己描述的這樣,他活在了自己的夢幻裡,無法找到生活的平衡點。

所以顧城變得暴躁和偏執,他選擇了自我放逐,甚至否定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性,從他的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他向世界發出拒絕長大的訊號。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謝燁

顧城是孤僻的,他的世界體系是完整的,所有人都按照他的方式來,這難免是違背常理的,這種偏執也使他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謝燁很快對顧城的行為感覺到恐懼,顧城不讓謝燁生孩子,他認為孩子是非常麻煩的,會打擾到他的平靜,甚至會分走妻子的愛。

但是他對女性的肯定,讓他認為女孩可能會比男孩子要可愛得多,但是謝燁仍然瞞著他留下了兒子小木耳,這一切都使顧城抓狂。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本來兩個人的炊煙,很快顧城和謝燁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一個叫英兒的女人,出現在激流島上,住進了顧城的家。

李英是標準的文藝青年,1986年從中文系畢業,她起初作為詩人劉湛秋的情人,混跡與詩歌界與顧城認識。

顧城作為崇拜物件,李英和他建立起了長期的聯絡,後來在與劉湛秋的關係破裂下,她也去了紐西蘭追求顧城的童話世界。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李英

但是謝燁並沒有對李英的到來感覺到排斥,相反她覺得自己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可以抽出身來去和小木耳見面。

三人就這樣維持著表面和諧的關係,李英並不滿足和顧城靈魂上的交流,她有意識地接近顧城,去探知他的內心世界。

這對於封閉自己的顧城來說,別人的認同會使他欣喜,他甚至認同李英比謝燁更能當他的靈魂伴侶,這樣的話對於謝燁來說很失望。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三人這種違反常理的關係持續了一段時間,顧城的情緒時常不受控制,他時常表現出自我了斷的傾向,甚至想帶身邊的人一起。

謝燁和李英經常在這種恐懼中,她們害怕一回到家只能看到顧城的屍體,這種精神的壓力讓每一個人都活在矛盾中。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謝燁 顧城 李英

顧城是生活上的“白痴”,在他的世界裡一切都必須是完美的,無論是愛情還是人情,所以這個世界就容不下他。容不下他的身軀,也裝不下他的靈魂。

或許他就應該生活在童話王國,像他的詩一樣,應該與所有美好的事情掛鉤。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謝燁 顧城

但是他太美好了,美好得容不下一點塵埃,這種夢幻與現實的反差,顧城內心的絕望可能對平常人來說都不能感同身受。

“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恆與生命,誰知他們竟然水火不容。”

顧城在想象中的生活,過起來卻是事與願違的。

他隱居的生活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違背倫理的三人共處,找不到發洩情緒的出口。

謝燁在看到顧城的生活後,勸他出去工作,但是顧城是極其反抗的,她認為謝燁已經沾染上了市井氣息,這是他不能忍受的。

在這段婚姻生活中,謝燁一直處於被動,歸根究底她也是想過平常生活的女人,但是顧城的天生就與生活相斥。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1992年為了生活,顧城聽從謝燁的意見,選擇了去德國訪問創作,這一趟旅行讓國際組織認可了他的詩歌水平以及文學貢獻。

但是英兒在他去德國期間,選擇悄無聲息離開,因為綠卡嫁給了當地一個有名的男人,她的離開對於顧城來說是背叛。

顧城也因為英兒的離開遭受到了打擊,後來他決定以《英兒》為名,創作出了一部以他和英兒為原型的小說,並且得到了謝燁的支援。

情人的眼裡始終是容不下沙子的,如果對於愛人沒有了佔有慾,就只能說她放棄了這段感情,對於謝燁來說,她想脫離這段矛盾的婚姻。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李英作品

顧城在完結《英兒》一書後,本來是帶給了他生的念頭,但是謝燁卻有了自己的情人,她要和顧城離婚。

誠然,儘管顧城對英兒產生過愛情,但是和謝燁的關係卻是更為親密,他的生活早已經不能離開這個女人,更是不能忍受昔日愛人的背叛。

他曾失手打過謝燁,兩人的嫌隙不斷擴大。有人評價顧城的人生是“立足理想,終結現實”,在大眾眼中他依然是浪漫主義詩人。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一家和友人

但是顧城偏執以及自我為中心,讓他找不到生活上的平衡,藝術和道德站到了對立面,從顧城的遺書時間來看,他本來是要帶著理想一個人終結。

所以他提前去看了小木耳,給親人都留下了交代,但是還是在衝動之下舉起了斧頭,砍向了親愛的妻子,顧鄉把謝燁送往醫院,搶救無效。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李英 謝燁

在他的遺書中,英兒對他背叛,謝燁甚至盼著他死,自己好去過其他生活,顧城的自殺是個人極端主義造成的悲劇,他內心的絕望我們也無法想象。

顧城離開後,小木耳被顧鄉帶到了國外照顧,甚至沒有被安排讀過父親的詩,也沒有告知父母死亡的真相,小木耳走向了與顧城截然相反的道路。

比起文學小木耳更熱愛工科,他性格開朗,熱愛交友。他更像是一個生命的延續,或許這冥冥之中,要替父親嘗一嘗人間繁華的煙火。

顧城生前拒絕撫養兒子,殺妻自盡前給兒子留下遺書:願你別太像我

顧城 謝燁

顧城的生活爭議太大,但是他的詩句又幹淨的一發不可收拾,他的存在,像是靈魂與肉體的分割,傳統意義上來定義顧城,總會有一點唐突。

他那雙明亮的眼睛看到的萬千景物,永遠留在了世上。他勇敢與生活抵抗,尋求本我,但是結局也給了大家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