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放個假在家,幾個人能真正享受清閒?

南懷瑾先生:放個假在家,幾個人能真正享受清閒?

清 石濤 《陶淵明詩意冊》

南懷瑾先生:放個假在家,幾個人能真正享受清閒?

我平常說:“假使有人能享受寂寞,享受無聊,他就是大丈夫。”比如明末蒼雪大師的詩句:“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你想這對一般人來說簡直無聊透頂了吧!一天到晚意識凝結,止於一處,任何思想都不起,世人有幾人能享受這份莫大的寂寞呢?

像你們現在一天到晚見面相聚,喜怒嗔愛種種情緒切得斷嗎?普通儒家也說:“人非有品不能閒”,品格修養很高的人才能自得清閒,所以孔子說:“小人閒居為不善”,只有君子空閒時仍覺得生命的充實,小人沒事做就會感到活得沒意義,百無聊賴,你們天天想求空,真的空來了,又被嚇住了。

宋朝曹文逸對修道有個口訣:“閒閒只要養元神”,這個“閒”談何容易,它就是切斷之意,不過這還只是第六意識的境界,但又有幾人做到?真做到了,再進而證得小乘阿羅漢果也不難。此念定久,即灰身泯智,修行人連這點起步都沒到,那其他接下來的也就不用談了。

——整理自《十方》雜誌

什麼是佛?禪宗祖師答:“佛是無事的閒人。”這很難,閒也不容易的,我看你們當中有幾位很閒的,但是閒得很煩惱。古人詩曰:“人非有品不能閒”,這個品不是人品,是說沒有超越“了脫”境界的話,是閒不下來的,閒下來會痛苦的。孔子說:“小人閒居為不善”,一個人閒居久了不是好事。所以有時我會勸一些年紀大的朋友不要退休,能夠賴就賴,多拖一下。我看有的人做了幾十年事,一退休下來就垮了,開始生病,精神不好,很快就真退休了。為什麼?就是“人非有品不能閒”。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我們看看供在臺北指南宮那位有名的呂純陽,他有一首詩:

一日清閒自在仙

六神和合報平安

丹田有寶休尋道

對境無心莫問禪

他這首詩也可以說是講修養的,你看他說的“一日清閒自在仙”實在是好,我們如果能夠有一天不忙碌,呆在家裡,沒有事,沒有煩惱,那就好比神仙。但是一天偶爾沒有事,在家休息,也許做得到;可是我們儘管清閒,卻不見得自在:放個假在家,東搞搞,西搞搞,老婆兒子哭一頓罵一頓,真不自在。“小人閒居為不善”,清閒反而危險,所以說能清閒自在也不簡單。

第二句“六神和合報平安”難了,身體一點病痛難受都沒有,“六神和合”是身體的,精神健旺,那談何容易!這時“丹田有寶休尋道”,道家講煉成丹就成仙了,他們認為每個人內部都有“丹”,就是長生不老的藥,但是一般人找不到。現在呂純陽找到了,他牛吹大了。第四句和我們現在所講的有關了,“對境無心莫問禪”,這個境界多大啊!如果人真做到“對境無心”的話,的確就可以成佛,也就不用參禪,不用學佛,不用修道,已經到家了。

——《孟子與公孫丑》

南懷瑾先生:放個假在家,幾個人能真正享受清閒?

清 石濤 《陶淵明詩意冊》

南懷瑾先生:放個假在家,幾個人能真正享受清閒?

只從人們的心理意識來講,一個人如果把心一定下來時,當然便有一種較為寧靜的感受。尤其人的生活,每天活在極度的忙碌緊張當中,只要能夠得到片刻的寧靜,就會覺得是很大的享受。但也不一定,有些人習慣於忙碌緊張的生活,一旦寧靜無事下來,反而覺得無比的寂寞,甚至自生悲哀之感。在人群社會中,這種人的比例,比愛好寧靜的人,至少超過三分之二以上。

明代蒼雪大師的詩說: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事實上,當我們心中無事,意識不起作用,當下忘卻“所知”的分別活動,好像空空洞洞愣住一樣,這便是“心”的現象。

通常一般人,尤其是大忙人,偶然一剎那之間,也都會碰到這種情況。不過,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時,反而會起恐怖,自己會懷疑自己腦子有問題,或是心臟停止活動。不免自尋煩惱,憑一知半解的醫學常識,找醫生,量血壓,檢查心電圖,大多就因為自起恐慌而真的生病了。事實上,這起因是一種人我自己的心理病。如果在這種狀況中,坦然而住,反而得大休息。

——《原本大學微言》

我的建議,讀國學院,要懂一個東西,諸葛亮的《誡子書》,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信,這是千古讀書人的銘言。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告訴兒子,先學會寧靜,寧靜不是單指打坐時思想的寧靜,而是你心境要隨時可以寧靜,慾望減輕了。第二是“儉”,這個“儉”好像省錢的儉,同樣的寓意,簡化,腦子情緒不要複雜,一切都要簡化,抓到要點。尤其這個時代,事情那麼多,大家都忙昏了頭,都在拼命,精神問題越來越多,要好好學習“儉”和“靜”,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求學問的道理,先要學會把自己的思想情緒淡化了,甘於寂寞,甘於淡泊,要安靜。你天天要去玩,慾望太多,卡拉OK呀,交男朋友啊,交女朋友啊,耽誤很多時間的。求學是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學問要寧靜。“才須學也”,才能是靠學問培養的。“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諸葛亮一輩子寫的信都是幾句,很簡單,所以諸葛亮的一生只有兩篇大文章哦,萬古流傳的前、後《出師表》。他文學水準非常高,寫的信簡單扼要,有時候只三句話,包含了很多。

“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慆慢”,傲慢,“慆”,自己得少為足,有一點點懂了認為了不起了,然後傲慢,看不起別人了,這樣求學沒有用啊,不能研精,不能深入了。“險躁”,心裡蹦蹦跳跳的,情緒很亂,則不能理性,不能靜養。這句話講做學問。

然後下面是告誡兒子的話,“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年齡一年一年長大了,時間溜走了,時間像車子一樣,跑過去很快很快。“意與歲去”,我們的意志、思想隨著年齡大了會懶,墮落,勇氣沒有了。這八個字非常重要!他告誡“遂成枯落,悲嘆窮廬,將復何及也”。他說如果你犯了這個毛病,一天偷懶,以上的告誡你做不到,隨著年歲老大,“遂成枯落”,永遠就是這個程度了!年紀大了才後悔,“悲嘆窮廬”,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有屁的用啊!“將復何及也”,那個時候都來不及啦!

這是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一封信,簡單明瞭,一輩子都適用。所以諸葛亮的一生,你看雖然幫助劉備建立一個國家,當宰相,但他始終是“淡泊寧靜”四個字,這是他的學問修養。他死了以後,現在是萬古一人,大家都想學他。他的學問是“寧靜”來的,所以知識分子要學他。

——《漫談中國文化》